第277章 章惇也会自污
萧凤仪有汉人血脉,这其实说说而已,的确有,可已经几代人了早就稀释的差不多了。
萧观音这话也没说错,因为萧菩萨哥的父亲,娶的妻子是韩匡让的女儿,韩德让的侄女。
因此萧菩萨哥有一半的汉人血统,可传到侄孙女这一代,哪里还剩多少。
赵昉当晚临幸了她,的确美艳的很,属于那种浓颜系的美人,其实不符合赵昉的审美。
但萧观音说的没错,她的资本雄厚,的确又是赵昉最喜欢的类型,折腾到五更天了才歇下。
当然亲热也不忘了八卦,还是从她嘴里知道了来龙去脉,原来当初她根本没被抓到,一把火烧了自家宅院,耶律洪基得到的消息是她自焚而死。
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毕竟萧家也是辽国顶尖的家族,藏起一个女人算什么,何况萧家不曾跟着耶律重元造反。
耶律洪基甚至没理由查抄萧家,逃过生天的萧凤仪,谨慎呆了两年后,开始寻找机会,离开中京。
这次正好,耶律洪基脑袋被门夹了,竟然想出骚主意,送美人给赵昉,而且挑选的都是当初那场叛乱的罪臣妻女。
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从教坊司中找出一个名额,对萧家来说一点不难,毕竟是出过两代皇后的家族,而且其中一个还是辽国最出名的皇后萧燕燕。
人情关系,权利金钱萧家一点不缺,至于女儿去了大宋会怎么样,他们更是不担心。
因为大宋君臣一旦知道萧凤仪的身份,肯定会善待她,这可是日后的筹码之一呀。
他们赌对了,赵昉第二天就册封萧凤仪为才人,的确是善待她,只是理由并不是萧家想的那样。
赵昉才不会因为小老婆的娘家势力可以利用而喜欢一个人,善待萧凤仪完全是看上她这个人了。
跟李玉壶一样的凶器,更有李玉壶没有的大长腿、大屁屁,从小马上长大的,骑术可精湛了。
宫中多一个才人,外朝根本不在意,也没人去传这事,因此辽国使臣们也不知道萧凤仪竟然在宫中。
接下去就是互相扯皮,辽国对修改澶渊之盟没有反对,甚至同意辽国反向宋朝送岁币。
但辽国要求宋军退回原处,还给他们被占领的地方,大宋哪能同意呀。
据理力争那些地区原本就是大宋的,包括辽国的南京道和东京道部分地区。
双方自然谈崩了,燕云十六州是横在宋辽之间,最难解决的问题,辽国不可能放弃,大宋更不可能放弃。
到这时耶律洪基才后悔,自己当初瞎了眼,把云内州换给大宋,这对辽国控制西边造成很大的威胁。
整整半个月每天争吵,终于又一道噩耗传回汴京,耶律洪基傻眼了。
原来宋军跟辽国是停战了,可章惇那边打高丽却没停,这不关辽国的战局,他也没去关注。
十天前高丽王被宋军生擒,王族子弟逃亡海上会被宋朝海军拦截,全部被活捉后投降了。
章惇更是在信中说,打包了高丽王族和一些重臣家的女眷,送回大宋给赵昉暖床,说的还冠冕堂皇。
这下群臣炸开了,纷纷上书弹劾章惇妄为,耶律洪基却回过味来,自己又干了件傻事。
自己给赵昉送美女所为何来,还不是想让赵昉沉迷美色,蜕化为昏君去吗。
可章惇是赵昉的心腹,却一次性送上这么多美人,说明赵昉根本不会因为美人而怠政呀。
赵昉此事也在头疼,他明白章惇为何要这样张扬的干荒唐事,不就是自污避讳吗。
想到这他恨恨的骂道:“这个章子厚真混啊!他把朕看成什么人了,用得着他学赵普吗。”
高居简偷偷看他一眼,心中却在暗自称赞章惇的睿智,只是不敢说出来。
韩琦叹息道:“章经略不得不自污呀!官家想想看,高丽投降后,朝廷会派谁去控制眼下的局面?”
赵昉一愣,马上会意道:“灭国之功足以震慑眼下的高丽,这样的话朝廷还是会让子厚暂时统辖,他这是一石双鸟!”
“不错,除了自污让朝廷放心他之外,还有羞辱高丽君臣的意思,这样他就不会被替换。”
“不错,朝廷会更放心他,不能收买高丽的官员为己用。”
君臣两敞开后,分析的更到位,章惇还真是这么策划的,因为眼下高丽离不开他。
可皇帝信任他不等于群臣信得过他,被群起而攻是正常的,只是弹劾的罪名是什么罢了。
如果被弹劾拥兵自重那才是真的大事,其余的罪名不过是略微惩罚罢了。
故意得罪高丽君臣,就是为了绝了他可以收买人心的路,至于赵昉会不会收下那些女人根本不重要。
就在大宋朝廷在给章惇论功过的时候,耶律洪基终于做出艰难的决定的,放弃讨回西京道,尽快跟大宋完成盟约。
没办法,高丽的灭国震动了辽国,他必须赶回去了,否则国内可能翻天了。
高丽不仅是辽国的属国这么简单,还是辽国经济的来源之一,而且离辽东太近了。
宋代的高丽跟辽国的分界并不是后世那样,以鸭绿江为界是明朝以后的事,在这之前鸭绿江其实是辽国的内河。
甚至整座长白山山脉,都在辽国疆域之内,高丽其实是趁着元末大乱,占据了不少中原王朝的疆域。
只是朱元璋为了安抚李氏,没跟他计较原本的疆域,默认了被他占据的地方属于李氏朝鲜。
三天后宋辽双方在汴京签订新的盟誓,废除澶渊之盟,改为汴京之盟,两国依然是兄弟之国,辽国每年向大宋送上岁币二十万。
这还是耶律洪基哭穷,然后赵祯出面帮他说情才定下的,至于被宋军占领的大同,就当还给大宋了。
辽国废弃西京道,但保住了南京道和东京道,大宋不得再向他们要这些地区。
赵昉一副很为难的样子,然后提出辽国不能因为这次事件,追究粘八葛部和辖嘎斯的背叛。
最终双方以这位借口,互相退一步,大宋放弃追讨南京道和东京道,辽国则放弃追究粘八葛部和辖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