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其实早就有搞研究院的想法,只不过之前的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直到现在才开始真正动手。
灯塔和霓虹为什么在许多技术领域,能够领先全球,这和他们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科研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
灯塔,对基础科研大量投入的时间点,是在50、60年代。再叠加大量的军工技术被解禁出来,转向民用,才催生了大量新技术领域,在灯塔的高速发展。
那一段时期,灯塔不仅在用大量的财政资金补贴科研,还通过许多技术采购项目,引导灯塔的大企业,去大力投资科研。
直到80年代,灯塔开始走上金融化的道路,大量的制造产业开始外移。随之而来的,就对技术投入的减弱,大量的研究实验室,陆续关闭。
例如,灯塔最有名的贝尔实验室,就是灯塔着名的电信运营商,灯塔国际电话电报公司(Att)的企业实验室,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
贝尔实验室成果有多辉煌,出了多少重大发明和诺贝尔奖得主,就不需要在这里过多科普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灯塔科技旗帜的实验室,同样没有逃脱黯淡消亡的命运。
1984年,贝尔实验室的所有者Att,因行业垄断,被强行拆分。
贝尔实验室也同样被拆分为了几个部分,并由此开始逐渐衰落。
其后经过几次所有权易主,到了陈兵重生之时,已经几乎听不到贝尔实验室的信息了。
霓虹的快速崛起,同样依赖于基础科研的大量投入。
霓虹投资基础科研的时间,略晚于灯塔。霓虹在60年代才开始加大投入规模,在70、80年代,对各种科研的投入也达到了顶峰。
这期间,通产省组织了多个技术研发的推进项目,霓虹的那些财团,也效仿起灯塔,大力投入各种技术研发。
这也是霓虹能够在80年代,在许多技术领域向灯塔发起了挑战的根基所在。
霓虹能够产生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很大的原因是投入的研发资金足够多。
然而,这种对科技的投入,并没有真的持续下去。一个广场协议,彻底改变了霓虹的发展轨迹。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职,带来的就是霓虹股市、楼市的暴涨,霓虹也开始跑步进入金融化时代。
一个冷知识,90年代初期,全球排名前十的银行,霓虹占了一半以上。
等到霓虹的金融泡沫被刺破,霓虹的财团,也开始仿效灯塔,大力进行海外的投资。而霓虹本岛也开始逐步空心化,科研投入力度大幅下降。
进入了新世纪之后,霓虹就已经不是那个,曾经能够与灯塔进行技术竞争的霓虹了。
看看新世纪之后的诸多新兴产业,几乎都已经没有多少霓虹厂商的参与了。
所谓霓虹失落的三十年,可不仅仅是霓虹宏观经济,增长停滞的三十年,更是霓虹的工业竞争力不断下滑的三十年。
后来霓虹的诸多厂商,被曝光出大量长期的产品数据造假,公司财务造假。
这个背后,其实就是霓虹工业,研发投入不足,竞争力日渐衰弱,又想要维持经济、科技大国形象,而逐渐走上了不归的邪路。
一个经济体,要想经济快速崛起,就必须完成工业化的进程,而基础科研,就是工业化最底层的基石。
拉长历史周期来看,一个经济体的长期竞争力,是与其对基础科研的重视程度,呈现高度正相关的。
灯塔、霓虹都曾经因为,高度重视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而快速完成工业化,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
然而等到进入了金融资本时代,在很多人的眼里,工业赚钱太慢了,远没有玩金融,去收割别人的财富,来的高效。
灯塔、霓虹先后在80、90年代,开始了全面的金融化,这种过度金融化的后果,就是工业能力的增长停滞,甚至逐步萎缩。
前世的历史中,进入新世纪,内地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之后,也是大力投资了各项的科研技术,才使得内地得以真正崛起的。
而这个过程中,最为极端,取得成绩最为突出的企业,就是华为。
华为在2003年,卖身给灯塔摩托罗拉不成之后,就彻底的幡然醒悟了过来。
从此开始拒绝资本进入,走上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道路。
正是有了,二十多年、不惜成本的潜心筑基,才有了后来华为的王者归来。
内地现在刚刚走上工业化进程,陈兵就是想要去学习灯塔、霓虹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是学习华为。通过对基础科研的大力投入,来为英豪,铸造真正雄厚的根基。
华为走的路,并不是一条能够被推广学习,获得广泛成功的道路。
想要学习华为,首先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有足够强大的现金流,去支持这种长期的基础科技研发投入。
而陈兵所创立的英豪,其实此时已经有了学习华为的基础。英豪的pc、游戏、通讯三项业务,都是能够提供大量现金支持的庞大业务。
有了这些基础,陈兵才敢比历史上的华为,提前二十年,走上大规模投资基础科研的道路。
陈兵对任老板最为佩服的,就是任老板,在战略高度上的清醒。
拒绝资本,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的到的。
陈兵这一世创业在香江,凭借重生者的优势,其实有不少次机会,去金融市场进行投机,以加速资本的积累。
期间,也有不少人建议,英豪应该把触角深入金融业,以追求短期的暴利。
但这些建议,都被陈兵严辞拒绝了。
金融投机,就和劈腿偷情一样,从来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两种。
那种投机一两次,赚了暴利之后,再转身投资实业的想法,在陈兵看来,太过于想当然了。
在一个企业集团里,下属各项业务的话语权,是与他们的赚钱能力成正比的。
如果,一个集团里面,下属的金融部门拥有了强大的赚钱能力,金融部门的话语权就会持续的上升,甚至开始裹挟其他的业务部门,这并不是老板想要阻止就能阻止的。
陈兵起步的时候,就是抓住了电子游戏这个现金奶牛业务,几年以来,英豪一直不缺乏发展的资金,是真的说得上不差钱。
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条件,不专心去继续做大主业,却要想着去金融市场投机,那才是真正的舍本逐末。
过去几年,陈兵一直在不惜血本的积累技术人才,但前期积累的人才,仍然是以产业界为主,很少涉及基础科研方面。
.......
现在内地的政策已经放开了,大量的基础科研人员,正开始从原本的体系中流出,陈兵也开始了正式付诸行动。
陈兵去与张知府进行沟通,重新要了两块土地。虽然张知府答应的很爽快,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这两块土地批下来,再进行建设,还是需要一个周期的。
陈兵自然不需要坐等这个建设周期,英豪现在就有足够的条件,先把事情操作起来,等到这两块地的工程建好,再搬迁就是了。
陈兵回到了英豪特区的办公室,马上就让下属拟了一份招聘启示,并传真给了驻守在首都的王安时。
两天之后,英豪的招聘启示广告,就出现在了各种全国性报纸,和一些大型城市的地方媒体之上。
英豪现在财大气粗,这些招聘启示,全部都是占据了一页完整的版面。
而且英豪也与各家媒体谈好了,这些招聘广告的刊登周期,直接就是包年广告。
未来的一年中,这些报纸之上,每天都会有英豪的招聘广告出现。
以这种空前的宣传力度,即使是那些不太关注时事新闻,甚至对生活琐事全不关心的技术怪才,也一定能够收到英豪大量招聘技术人才的信息。
陈兵这么大力度的投放招聘广告,本来真的没有多想。只是为了保证,英豪的招聘信息,能够触达那些目标人才的眼中。
但实际效果上看,这些广告的效果,居然首先是使得英豪的形象彻底的出圈了,成为了真正被全国家喻户晓的牛逼企业,而且没有之一。
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英豪的广告上,直接列出了给予研究院技术人员的最基础待遇。1000元\/月,是英豪给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种最低工资,不是给那些高级专家、科学家的,而是给那些助理研究员的。
这个最低的工资标准,在每页广告上,都被加粗加黑,字体放大,成为了广告上最突出的部分。
这种最低的工资标准一出,立即就成为了,内地街头巷尾全民热议的话题。
即使是那些没有跟技术工作无关的人,甚至很多大字不识的文盲,也会在闲聊打屁的时候,讨论几句英豪的招聘广告。
实在是英豪给出的标准太高了,1000元,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年工资收入水平。在英豪这里,却变成了月工资的最低标准。
而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在大多数的普通人中,自然你引发了关注和热议。但并没有引起什么强烈的不满,反而受到了普遍的赞同。
内地的普通人,其实一直对有知识的文化人,都是高看一眼的,对于这些技术人才,能够获得远高于他们的收入,其实也一直觉得理所当然,十分合理。
这段时期,内地已经有不少小商小贩先人一步发达起来了。
英豪招聘的都是技术人才,大多数普通人都很清楚,这其实跟他们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他们就是觉得这样的收入分配比例才是应该的,合理的。
甚至很多人,主动拿着英豪的广告,去给身边亲戚朋友中,搞技术的人看,还主动去劝说他们去应聘一下试试。
万一应聘上了哪?那可是只要一年时间,就能当上万元户了。
有这么多英豪招聘广告的义务宣传员,英豪的广告自然是传播的极快。
而这些普通人,在认同技术人员应该多赚钱的同时,对英豪这种能够给出这么高待遇的企业,也是充满了好奇心。
英豪原有的几个产品之中,计算机和通讯产品,其实都是受众比较窄的产品,大多数普通人其实还接触不到这些。
而英豪的游戏机产品虽然是大众消费品,但英豪一直没有在内地大规模销售游戏产品,也并不算什么家喻户晓的产品。
英豪的电视机销售的倒是不错,但英豪的品牌电视机也主要是在粤省及周边省份进行销售。
出了粤省,英豪更多的是在销售电视机的零部件,再由当地的电视机厂进行组装销售。至于高端的电视,虽然是在全国卖,但用的是RcA品牌。
英豪过去几年,其实品牌名声一直是越来越响的,只不过这些名声,还是被限制在一定的圈子之内,但这次凭借这个广告英豪算是彻底破圈了。
老百姓在聊起英豪的招聘广告时,自然会讨论这个英豪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够给出这么高的待遇。
这时自然就会有人跳出来进行科普,显示自己的知识足够渊博,再加上这种喜欢科普的人,很多时候都喜欢进行一些加工和吹嘘,就使得英豪的品牌形象越发的高大上起来。
英豪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内地加大广告投放,加大品牌宣传,在电视上的广告片,在城市的街头的大幅广告牌,其实一直都不少。
但这种广告投放,其实还是不够接地气。英豪的大部分产品,并没有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许多即使看到了这些广告,其实也根本没有认真关注过。
但这次借着这个招聘的广告,终于让普通人将那些广告牌与英豪真正连接在一起。英豪的品牌形象也彻底丰满起来,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英豪现在在内地已经有几万员工了,在诸多的地级城市也都有办事处。
英豪的员工收入一直都很高,即使是在英豪最普通的搬运工、清洁人员,收入也比市场上平均收入要高个三成到五成。
其实在这些城市,英豪是个好单位的名声,一直都有流传。不过之前只是在这些员工,亲朋好友的小圈子里流传。
但这次借着招聘广告被老板姓热议,这些全国各城市的办事处员工,就成立当地打听准确消息最好的信息来源。
不少人在帮英豪吹牛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的xxx亲戚朋友,就在英豪的办事处工作,这个办事处就在xxx地址,我还能骗你?不信你自己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发一个招聘广告,还能造成如此强劲的品牌宣传效果,不止陈兵没有想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
而陈兵也是多年之后,回看这段历史,才真正意识到,正是这次的大规模招聘广告投放,将英豪送上了内地第一知名品牌的宝座,给英豪在内地业务的展开,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民间舆情的自发发酵之下,英豪的招聘广告投放之后,很快就有大量的应聘简历,如雪花一般飞来。
在内地,80年代的普遍认知之中,原本各种体制内的公家单位,地位是最高的。哪怕收入不高,但却有身份、有牌面。
按照这个惯性,即使英豪是挂着港资企业的名头,原本也不会有这么大吸引力。
但这次公开招聘,直接拉高了英豪的企业形象。许多人都开始认为,能到英豪工作,地位比在公家单位还要高。
而且英豪给出待遇,即使是那些仍然有些顽固不化,坚持认为公家单位更好的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真香”。
几乎所有自认能够符合英豪招聘条件的人,如果开始与家人朋友商量,是否应该投简历试试的时候,几乎都不会再遇到反对的声音。
这就使得投递到英豪的简历数量,远远超过陈兵之前最乐观的预期。
这么多简历,要处理起来,还是需要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的。只能先把简历初选任务,交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先筛选一遍,再安排进行面谈。
这些工作,暂时还用不着陈兵自己去插手。
英豪的真正面试工作还没有开始,但在招聘广告舆情发酵之下,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赶到了特区来拜访陈兵。
来的这位,是教育口的一位副巡抚,他在英豪招聘广告一发出的时候,就直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随着舆情的发酵,他再也无法在办公室安坐,赶紧来到特区。
内地在77年开始恢复高考,之后的几年,其实一直都在投入资源,加强高校的建设。
这几年,内地新组建了不少的高校,而原本已经存在的高校,也在快速的增加院系的设置。
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兴建基础设施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扩充师资队伍。
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段时间,内地在科研上的投入明显的减少了,许多的科研人员,其实是转行到了学界,进入了高校做老师。
这位副巡抚,就是负责分管高校师资建设的。
英豪要组建研究院,需要大量的高端的技术人才,而这部分人才,其实与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师资队伍,会有很严重的重叠。
现在高校的资金很紧张,那些转入高校的科技人才,很多人都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不得不转向教学为主。
英豪的那个招聘广告一出,这位副巡抚就直接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过去几年,他负责审批的调入高校的人事调动,已经有数千个,他对这些人的诉求,其实非常的了解。
英豪不仅开出了高薪,而且还承诺会提供优厚的科研环境,这可不只是会与高校争夺那些社会上的高级人才了,甚至可能会吸引到很多高校的在职教师,跳槽到英豪来。
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工作变动需要单位同意批准,但现在一个停薪留职申请打上来,大部分的人可就是没法再强行留住的了。
这位陈巡抚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官僚,而是真的在认证推动高校的建设,遇到这种情况,他直接就急了。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用强硬的手段来阻拦英豪的招聘动作。
不是因为他职权不够,而是因为他不能这样做。
教育口一直资金非常紧张,每年辛苦讨来的那些资金,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而英豪这几年,与教育口一直都在密切的合作,每年给教育口捐赠的资金,都是极为大方的。
陈兵对教育的捐助,可不仅仅是捐给了他的母校首都邮电,在特区他给特区大学也已经赞助了好几亿。
而陈兵为了从内地高校招聘半导体的毕业生,今年开始,更是要给内地的十五所大学,每家每年1000万人民币的赞助。
说得市侩一点,陈兵的英豪集团,现在是内地高校教育口,除了划拨的资金之外,最大的金主。
英豪每年给内地高校的赞助费用都好几亿,你教育口现在要用强硬的手段去阻止英豪招聘人才?这说得过去吗?
硬的肯定是不行了,陈巡抚只能来软的。
这次他来特区见陈兵,就是放下了身段,来求陈兵高抬一下贵手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连哄带骗的,把特区大学的王校长也拉上了,一起来见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