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陈垚的奏章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一是宁王朱宸濠的生日,身在江西的大小官员上门祝寿,三天后朱宸濠设宴答谢,这是每年都有的流程。
就在答谢宴上朱宸濠突然声称朱厚照不是先帝之子,他奉太后密旨废朱厚照,继承皇位。
江西巡抚孙遂要他出示太后密旨,他拿不出来恼羞成怒,直接下令抓捕在场官员,凡是不愿臣服他的都杀了。
历史上他的确杀了孙遂,还有江西按察使许逵以及大小官员数十人,但现在有陈垚早早布局,避免了大部分人的伤亡。
陈垚让东厂和锦衣卫密探,暗中告诉这些人,若是朱宸濠造反,他们可以假意依附充当内应。
这些人原本不信厂卫,但他们搬出陈垚身怀皇帝密旨来,很快就说服了他们,毕竟若是有活路,谁也不希望去死。
这些宁愿被杀不愿投降的人,说到底是担心当判臣留下千古臭名,当然也有忠君的思想,这点不能否认。
而且陈垚曾杀过宁王使者,谁都知道他不可能跟宁王媾和,加上大部分人不信宁王会成功。
这时代大明朝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区区一个藩王造反很难成功,再说宁王又不是朱棣这样久经战场的名将。
要是第一代宁王朱权,那还有可能,朱元璋那些年纪大的儿子们,几乎没有废材。
六月十七日,朱宸濠的军队围攻九江、南康等江西境内长江支系岸边的重镇,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进。
陈垚并没有去救援九江重镇,而是在安庆以逸待劳,不是他不想改变历史,而是没办法改变。
朱宸濠手下虽说是乌合之众,但也有数万之多,号称十万水军、战舰千艘,要想灭了他,还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才是最正确的。
振武营仅仅五千人,南京的其他军队他绝对调动不了,即使有皇帝的密旨也不行。
作为陪都,南京的作用极为重要,六部官员和五军都督府绝不敢冒险,听他忽悠去拦截朱宸濠。
他们的职责是保卫南京,其余的都可以放弃。
而要想让王守仁有机会突袭南昌,就必须让朱宸濠的军队出江西,以空间换取时间,因此九江等地是不得不放弃的。
历史上王守仁就是这么干的,他是南赣巡抚,手上兵力并不多,明代的南赣巡抚,管辖的区域是江西南部,以及福建北部到漳州一带。
若是匪患不绝,甚至广东北部也归南赣巡抚管辖,这个位置并不是一个省的巡抚,而是特定的区域巡抚。
明代类似的还有陨阳巡抚,管辖湖北、湖南、四川三省交界的混乱区域。
王守仁同样在十五日就接到消息,比历史上快了两天,加上之前他也同样防着朱宸濠,因此动作十分迅速。
且说陈垚到了安庆后出示圣旨,接管了安庆,随即让戚景通主持安庆防御,安庆知府和漕运总兵设在此地的千户营也归他指挥。
然后他带着一千五百人出发了,他才不会留在安庆死守,这事他琢磨了这么多年,肯定要插手南昌攻城战的。
再说跟朱宸濠决战是在鄱阳湖,振武营并不是水军,他想立功只能在陆地上发挥。
陈垚走的是陆路,又要绕开各地城池不能被发现,因此这一路上赶路可把他累坏了。
这一回他真的没带女护卫,不是不想而是担心她们无法这样高强度的行军。
十一天后到达南昌城外,王守仁的军队还未到,但吉安知府伍文定的前军,已经有夜不收到来了。
双方接触后互相通信息,并定下汇合的日期和地点,等待王守仁主力到来。
此时的京城已经接到消息好几天了,朱厚照闹着要御驾亲征,还是跟以往一样喜欢显摆。
梁储带着百官劝谏,可这家伙就是属牛的,强硬的下令抽调军队,组织粮草就是要南下。
正当闹的不可开交之时,唐寅拿着陈垚的奏章递了上去,朱厚照一看气坏了:“这小子,朕要亲手揍他一顿!”
张永战战兢兢的捡起他扔掉的奏章,偷偷一看乐了:“皇爷,平江伯既然要跟皇爷赌,那就跟他赌呗。”
“赌个屁呀!那小子在笑话我你看不出来吗?”
张永一愣:“没有啊,这里面哪有笑话皇爷的字眼呀?”
“笨蛋,他说他恩师出手不用两个月就能平定叛乱,朕要是南下连打扫战场都捞不到,这不是嘲笑朕那是什么?”
消息很快传出外朝,梁储等人大惊,纷纷质疑陈垚狂妄,宁王再怎么不堪,手上也有十万人马,两个月平定你当去郊游呀。
唯有王琼迟疑着,不确定的说道:“还别说,或许有可能的,王伯安的本事你们或许不知晓,但老夫一清二楚。”
梁储皱皱眉,让人叫来唐寅问道:“子畏怎么会有平江伯的奏章,那上面究竟说了什么,不会只有他跟皇上对赌一事吧?”
唐寅拱手一礼,郑重的回答道:“回老师的话,平江伯这份奏章,是在他回去时留下的,里面有他对宁王造反时间的预测,以及皇上反应的预测,最后才是劝谏皇上不要亲征,以免劳民伤财,只是这家伙从来不会好好说话,才有跟皇上对赌的事。”
梁储听的好奇道:“预测造反时间,那……”
明白他的意思,唐寅点头道:“丝毫不差,跟这些天得到的消息一模一样。”
“这怎么可能?”
大家都惊愕住了,唯有唐寅慎重的说道:“还真有可能,学生当年之所以跟他去平江伯爵府,正是因为他说的宁王必反……”
唐寅把当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这下大家不再怀疑了。
毕竟按照唐寅所说,陈垚七岁开始就怀疑宁王,并开始布局江西了,大量的情报收集下,能够推测出时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宁王想要一举控制南昌,乃至江西,必定会在他生日这几天,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乱推测。
只有这个时间点,他才有可能控制住大小官员,不然平时谁没事去宁王府干嘛,躲得远远才是正经。
大明这些亲王没几个是好相处的,藩地的官员都是本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思想,根本不敢去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