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专属的实验室里,一辆不到三米长的六轮小车正停在他的面前。
小车的车身短小紧凑,只留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两个座位,车上装有一部看上去像是天文望远镜一样圆滚滚的机器,几乎有这辆小车三分之一长,配套的基座则占据了小车的后半部分。
这就是陈新受到了秦岚的启发之后,造出来的新武器。
用山猫突击车的底盘改造而成的激光武器发射平台。
陈新一共做了两个版本,分别使用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在小规模试生产之后,会送去军方那边进行测试,以确定具体量产的型号。
不过陈新倒是对脉冲激光的版本更为看好,主要是因为这种激光的毁伤效果比连续激光更好。
当然,在陈新升级之后,这两种激光的毁伤效果都已经达到了实用武器的标准,只不过运作模式不太一样而已。
这种搭载了两种激光武器的六轮突击车轻便小巧,而且六轮底盘也具有相当不错的通行能力,即便是在地下坑道之中也能够有较好的机动性。
而它所搭载的激光武器在经过陈新的调整和升级之后,只需要照射0.5秒左右,就能够对作战子体造成有效杀伤。
虽然听上去似乎只是将时间从几秒钟缩短到了零点几秒,看上去并不多,但在实战中来说,无疑让激光武器的杀伤效率大大提高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需要照射2-3秒才能够对一只战斗子体造成有效伤害,击穿它的几丁质外骨骼甲壳,那在地下坑道的战斗中,又如何能够保证激光可以在至少5秒的时间内一直照射同一个位置?
要知道在地下坑道的作战环形下,外星生物依旧拥有着不低的机动能力,除了能在地面上前进之外,还能在洞窟的两侧和顶部攀爬,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将激光指向移动目标并且保持几秒钟的照射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缩短激光照射的时间,最好是能够达到科幻作品里那种照射上去就能点着,甚至打穿和切开才是最好的。
但这种高功率高毁伤的激光武器陈新虽然能够通过系统升级造出来,却并不适宜生产。
至少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做到大批量生产,满足军方反攻作战中清剿地下坑道中外星生物的需要。
而0.5秒照射时间就能够做到有效毁伤,这样的激光武器已经能够满足军方的使用需要,同时也便于生产。
陈新已经问过工厂方面,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生产线,其他零件的生产都是现成的,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有一百辆装备了激光武器的小型突击车装备到部队,满足部队的使用需要。
不过陈新还是尝试做了一门功率可以做到在有效照射范围内将战斗子体身体瞬间切开的激光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这门功率可以做到瞬间切开战斗子体身体的激光炮就不适合装到突击车上,而是更适合作为泰坦的武器了。
功率越大,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对于小型突击车而言,即便搭载的是核电池,能够输出的能量功率也是有限的,满足一门普通激光武器的消耗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泰坦的话,能够输出的能量功率就比小型突击车高多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陈新也准备给泰坦换装激光武器。
毕竟如果泰坦能够装备更大功率的激光武器,直接在坑道中以横扫的方式去清剿那些外星生物,作战效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只是对于激光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陈新还是有所顾虑,打算等军方将两款换装了激光武器的突击车投入实战中测试效果之后,再来根据效果考虑是不是给泰坦换装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和实弹武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兵器,并且使用方式更类似于拿着手电筒去照射目标,而不是像很多电影里演的那样,射出一段像子弹一样的光团。
所以在使用上肯定是要和现有武器不一样的,具体该如何使用这种新式武器,还是需要军方去实际测试和研究的。
不过这些就不是陈新所需要负责的内容了。
—————————————————
两辆搭载了激光武器的突击车很快被送到了前线,交到了军方的手中。
对于陈新真的这么快提供了新式武器这件事军方着实吃了一惊,虽然他们向陈新提出了要求,但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并没有真的将希望寄托在新武器上面。
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个要求非常的不近人情,而且有些异想天开。
一款新式武器的研发,从设计定型,到试制生产,再到实战测试,最终确定量产,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好几年时间才有可能的。
军方换装一款步枪都有可能搞个十年八年,三个月的时间拿出一款能够投入实战的新武器,就算只是一把工兵铲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就是陈新之前创造了太多的奇迹,才让军方有了这样的想法。
但即便如此,军方也还是做好了没有新武器的准备,他们自己都觉得,三个月的时间就算陈新能够拿出符合要求的新式武器,也未必能够进入量产,赶上之后的反攻清剿作战。
可现在陈新做到了,军方无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不过军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普通人是有区别的,对于他们而言没有新武器有没有新武器的准备,有了新武器自然就要围绕新武器做出调整。
两台样车迅速的进行了测试,军方很快摸清楚了两辆车上不同类型激光武器的效果。
对于两台样车上的激光武器的毁伤效果,军方无疑是满意的,虽然这看上去和大口径子弹或者小口径机炮炮弹打出来的伤害差不太多,但显然二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激光武器很好的解决了军方一直烦恼的跳弹问题,以及炮弹爆炸可能造成坑道坍塌的问题,满足了军方对地下坑道作战所提出的要求。
于是乎军方立刻组织起了一群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一线指战员开始研究战术和使用方式,一方面也将测试结果返回到了陈新这里,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