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允诚,你这方法风险实在太大了。
“校尉,真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胜算啊。至于天子和陈留王,昔日桓帝无子,窦武大将军还不是从天下的宗室之寻来了先帝。
现在,只要校尉您能除掉董卓,那么以您家在天下的声望,您为何不能做窦大将军当年做的事呢。”
说白了,鲍信根本不在乎那皇宫之那两个小孩子的死活。
相起这个,不能让董卓篡取了他们党人的胜利果实才是最重要的。
是他们辛苦谋划,最终冒着杀头的风险诛灭了全部的宦官。胜利和荣耀现在都应该是他们的才对,董卓算是个什么东西,凭什么篡取他们的胜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汉末的党人也好,明末的东林党也罢,归根结底没什么太大区别。
都是一群为了对抗皇权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形成的地方集团。所以,他可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
这一点,看看黄巾起义便也知道。他们要是真的有他们说的那样忠心耿耿,为国为民,那么几年前的黄巾之『乱』为什么汝南和颍川这两个世家林立之地闹的最凶。
甚至直到现在这个时候,汝南郡还存在着数以万计的流民黄巾。
合着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是一群忘恩负义的小人?
所以也别把天下大『乱』的屎盆子全扣到皇帝和宦官们的头。这些山东的党人们和他们相,究其根本,不过也是乌鸦黑猪,那个也不白!
因而在汉末时期,如董卓和孙坚这样的武人方才会大量崛起。
说到底,天底下的这些个世家之,像壮节侯傅燮和悬鱼太守羊续这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没有‘匡扶天下舍我其谁’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这样的人做起事来,自然也不可能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恰巧,袁绍便是一个这样的人。
故而不管是为了什么,在考虑了一下自己需要冒的巨大风险后,袁绍最终还是拒绝了鲍信的建议。
不管袁绍被世人吹嘘成了什么模样,可在现在这个时候,他袁绍归根结底不过也是一个从未过战场的世家子罢了。
对于袁绍这样的人而言,交际和谋划才是他们的强项。
两军对垒,战阵厮杀,却着实有些太为难他们了。
‘哎,董卓挟持天子,威压公卿,在此之时唯有袁氏能够与他们抗衡。可偏偏袁氏对此有瞻前顾后,不敢直面董卓。天下马要大『乱』了,我还是早日离开这个漩涡吧。’
从袁绍的府出来,骑都尉鲍信望着皇宫的方向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的脑这般想着,接着却是不由翻身马,转而向着另一边赶去。却是要在临走前见一见自己的好友,即在此时担任典军校尉的曹孟德。
……
汉昭宁元年九月初一。
这天,在董卓的安排下,终于到了再次朝会天子的日子了。
不过在这天,京城之所有前来参加这次朝会的公卿大臣武百官却都不禁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却是时局变化的有些太快了。
六七天前,不管是大将军何进还是张让等宦官,还都好好的活着呢。可在短短的六七天后,不单何进和张让等权倾一时的宦官们彻底成为了历史,连这些个建议诛杀宦官的公卿大臣们也不由成为了彻底的失败者。
一个半路杀出的董卓好像一下子篡取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胜利果实。接着,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呢,偌大京城竟也如此轻易的落到了董卓的手。
何进的部将吴匡在董卓入京的当天便选择了投靠董卓,而执金吾丁原更是什么都没做呢便被自己的主薄吕布杀死。然后这个从来没有被公卿大臣听说过名字的家伙,也不由带着京城最为精锐的并州兵投靠了董卓。
一连串的组合拳简直将这些做事都喜欢谋定后动的公卿大臣们打蒙了。
在有心算无心之下,从董卓二十八日入京,到入京,才不过短短的三天时间,京城七成以的兵马竟然全部姓了董。
以至于有些大臣,到现在也不知其究竟发生了什么。
董卓根本没有他们任何一丁点反应和准备的时间。
所以,当他们在昨天晚接到天子要在北宫德阳殿朝会武百官的消息后,不知董卓下一步还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的百官们,也不禁怀着担忧和恐惧,相继来到了皇宫大内。
……
“伯阳,你看。多么可笑,天下以前竟然由这样的一群废物在治理,也怪不得会天下大『乱』!”
德阳殿旁,头戴进贤冠身穿绛纱袍,一副官打扮的李儒,负手而立,默然看着在殿前广场交头接耳只觉大难临头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公卿大臣、武百官,脸却也不禁『露』出了一抹由衷的轻视。
“这样的一群废物根本不配治理这片江山,他们只会毁了它。咱们,只有将大权握在咱们的手,这汉室才会有匡扶的那天!”
此时的李儒简直自信满满。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顺利的程度,甚至超乎了他们先前的想象。
是以扫视着殿前这些公卿大臣们,李儒心也不禁暗暗想到,‘看看这些所谓名满天下的家伙,既无谋略,又无勇气。他们能得到这样的高位,简直让人不齿!’
因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儒脸的鄙夷神情,也不由越发浓郁。
“不,这里面还是有英雄的。和,大人的事业还没有成功呢,咱们可不能成百里半九十!”
两世为人,知道了结果如何的赵旭自然更加冷静。
说实话,现在的他应该算是悲观才对。
因为这两天他董卓将要做的事情推演了很多次,可却没有一次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