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的进攻依旧一波接着一波,有数千扶桑军队依旧在负隅顽抗。
对这些人,滇军可没有惯着,四野和二迫击炮的战士前后夹击,手榴弹和迫击炮不要钱一般向扶桑军猛砸,战场上到处都是火光闪动,爆炸声和枪声不绝于耳,在5公里的战线上,成千上万的滇军战士不断冲破扶桑军的防御,将扶桑军切割成了一个个互相不能联系的单元进行歼灭。
跑到江边的寺内寿一回头看着那战斗已经接近尾声的战场,咬着牙登上了仅存的一艘快艇,逃往了珠江口,那里还有吉利国的炮艇和军舰,到达珠江口他们就安全了。
枪声渐渐地停歇下来,战场上到处都是滇军战士喝骂扶桑俘虏的叫喊声,投降的扶桑士兵被排成一个个纵队,在滇军战士的押解下前往粤州城,狮子洋阻击战结束!
此战扶桑两万远征军全军覆没,被俘一万余人,剩余的除一些高级军官乘船逃掉后,全部被歼。打扫战场时,那些松软的湿泥底下,全部是扶桑士兵的尸体,重炮对他们造成的杀伤是十分巨大的。
滇军伤4000余人,大部分伤亡都集中在前期无炮火支援的情况下被扶桑炮火杀伤,后期在优势兵力和重炮的支援下,伤亡并不算多。如果不是扶桑军的战斗意志顽强,伤亡还会更小。此战也凸显了在战争中火炮的重要性,让滇军后继的改编提供了方向。
逃到珠江口的司内寿一得救后立即发电阻止了内阁继续增兵,随即乘船回到了国内,要求面见内阁全体成员。
几日后,内阁会议召开,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及其他成员听完寺内寿一的详细汇报后,全都都皱起了眉头。
“属下所汇报情况,无半点虚言,至于指挥不力之罪责,属下一力承担!”寺内寿一说完,长出了一口气,一直盘踞在他胸口的郁结之气散了个干净,不管内阁怎么定罪,他想做的都做完了。
沉默的气氛持续了片刻就被大隈重信出声打破:“寺内将军,你觉得如果要战胜蔡寅的滇军,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毕竟和滇军直接交战过的就只有寺内寿一,听一听他的建议总是没有坏处的。
“与其他华国军队相比,滇军的火炮非常先进,而且大口径重炮数量不少。如果不是滇军的重炮部队到来,我们的部队不可能被全歼。他们的重炮射程很远,威力巨大,我们的山炮和步兵炮连什么作用都没有发挥,就被重炮炸毁,包括炮艇,无一幸免,都毁在滇军重炮之下,士兵死在重炮下的更是数不胜数。”寺内寿一道,想起滇军那排山倒海般的炮击,他到现在心底还在发寒。
“你的意思是我们主要是输在火炮的劣势下?”陆军大臣楠瀬幸彦,若有所思。
“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寺内寿一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扶桑现在最先进的火炮就是仿制日耳曼火炮的的38式15cm榴弹炮和野战榴弹炮,因为炼钢工业落后,使这种火炮的重量达到了两吨多,机动性极差,加上扶桑军队在东亚难觅对手,所以一直没有大量生产。现在滇军的崛起,让扶桑内阁感觉到了危机。
“看来,对军队的改革势在必行了!”大隈重信喃喃道,他非常清楚扶桑军队的实力,在东亚称王称霸,但是放到整个世界,也就三流水平,以前对付北海政府那些不入流而且天天内讧的军队倒是足够了,但现在遇到装备达到世界一流的滇军,第一场正式战斗,就遭遇了惨败。所以扶桑军不改革的话,吞并华国的目标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翌日,扶桑军部会议召开。
在会议中,谈到了欧洲战争中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应用与军事技术的革新,使军部意识到扶桑进行近代化改革的紧迫性。但扶桑陆军的武器装备和工业生产力与欧洲各国的差距是20倍至30倍是现实存在的。以前用来对付华国北海军绰绰有余,但是这次和滇军的交战却让他们被打醒了。
陆军中将永田铁山认为扶桑需要在国防上重视武器装备机械化和机械战的转变趋势,“必须改进装备,采用新武器,改变与之对应的军事编制”。
而扶桑海军从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总结中再次确认了“主力舰中心主义”,决心斥巨额军费制造新一代坚船巨炮,打造庞大舰队。舰队决战思想成为长期指导扶桑海军军备建设和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狮子洋战役中,炮艇的表现在战争初期也十分亮眼,应该多多生产,华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炮艇在以后的战争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就在扶桑军队一致决定进行军队改革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扶桑是岛国,资源十分匮乏,现在的财政也十分紧张,根本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陆军大将宇垣一成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立“总体战”体制,“未来战争不仅是军方之交战和军事之操纵术,而是组成国家全部能源的大冲突,由全部能源之展开运用来决定胜败”,华国必须成为“帝国生存上之仓库和国防上之障壁”。
进而,宇垣一成明确提出,今后数年间施设之要义主要在于国民的军事化陶冶、产业的军事化推进和军部内的整顿,因此要将国防之重点推移到不问老幼妇女、举国国民与国家的全部资财之上,可见,宇垣一成的观点在于,为应对将来的“总体战”,就必须加紧实现“军备现代化”。”
而实施这些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华国。现在的华国,四分五裂,国力孱弱,正是扶桑帝国掠夺资源的大好时机。
而燕京的北海政府,还在为南征统一全国想尽办法,根本不知道一匹饿狼,已经将贪婪的目光投到华国的身上。
蔡寅也将目光投向了扶桑,他知道,这场珠江畔的战役,将会给华国和扶桑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