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超级个体
陆恒和李院士讨论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最后上升到了哲学上。
李院士比陆恒还要悲观,已经觉得人类在生命形态上,也许完全落后于电子生命。
想要赶上电子生命,从生命进化的角度来说,李院士认为不太可能,最大可能还是将来人类主动贴合电子什么。
也就是机械飞升。
既然人类比不上电子生命,那就将人类本身变成电子生命!
李院士对陆恒说道:“你是研究生物的,如果能取得突破,将人类大脑所有神经元,记忆储存机制弄明白,将来做到记忆转移,那我们人类真有希望机械飞升,变成电子生命。”
“这样人类就能另类实现机械永生,电子硬件定时更换。”
“还有从宏观角度来说,宇宙实在太大,人类的寿命有限,即便将来医疗技术突破无数次,也应该很难实现永生。”
“以人类目前的发动机推进速度,几光年就要数百年,更别提去探索更远的恒星,这样大的时间跨度,也只有机械飞升实现永生,才能实现探索宇宙。”
陆恒心说他现在就是做到了机械飞升...。
陆智,完全就是另一个不太完整的他,可是陆恒完全做不到放开陆智的所有限制,然后将陆智当成是自己。
机械飞升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啊。
难道陆恒自裁,让世界上只有一个陆智,最后这个陆智就是存在于世界上的陆恒?
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这么做。
除非上传意识后,身体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
对于一些命不久矣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解决办法。
将意识上传后,可能电子生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自己,可终究算是自己的一部分,延续了自己的记忆。
陆恒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死亡,其实不是身体上的死亡。
而是世界上所有记得这个人的人都死去后,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当记忆可以上传后,那就不存在死亡了。
身体死亡只是储存记忆的容器消失,这个容器已经变成了芯片、服务器,将来这项技术真正推广时,对人类的传统观念也是很大的冲击。
陆恒拥有大量副脑,在片刻间思考了很多事。
他突然意识到,到底应该怎样定义自己呢?
如果身体是一个储存记忆的容器,那这个容器就和芯片一样,坏掉时,就更换一个全新的芯片。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将身体储存的所有记忆,思考能力,创造力,甚至是灵魂,能够完全转移上传到电脑。
目前来说陆恒的仿生神经元人工智能方式,还没有彻底完成所有转移。
陆恒有过制造陆恒的经验。
总结一下,就是陆智因为随机性关系,同样拥有一定创造力,只不过陆智过于理智。
这部分差别,陆恒觉得应该是身体各种器官,会分泌出不同激素有关。
类似兴奋时产生多巴胺。
化学成分会影响人类的思考,行为。
而转移到电脑上的陆智,并没有这部分能力。
思维不停延伸,主意识还在和李院士交流,陆恒的副脑却是在不停计算各种可能性。
其中一个副脑在思考,如果将各种器官,也给完全模拟在电脑内,是不是会实现完美转移?
脑洞突然就被打开了。
为什么只模拟虚拟的神经元系统呢,为什么不把人类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给模拟呢?
每一个细胞,每一个dNA,全都用程序的方式,建立一套精密的程序系统。
既然陆恒能实现将神经元仿真模拟,其实同样有能力在电脑内拟真出一个具备人类所有反应的虚拟人物程序。
这个人物将会拥有所有仿生器官。
程序模拟血液流动,细胞分裂和死亡。
假如实现的话,再将人类记忆转移到电脑当中,应该算是真正的记忆传输了。
对地球上其他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就算人类将来科技再次进步,可以观察每个细胞的所有细节,还是会遇到巨大困难,那就是如何记录下自己身体的所有细节,这些细节甚至细微到细胞内部的变化。
对其他人而言不可能实现的事,对陆恒来说却有可能实现。
他拥有高维视角,可以观察每个细胞变化。
问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毛发,别人肯定不可能知道,陆恒能够一根根数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毛发。
而且还不需要占用主意识,而是动用副脑就能实现。
假如自己在电脑内拟真出了和身体形态完全相同的自己,陆恒相信这个自己,应该就是真正的自己了,即便身体死亡,电脑内的自己,依旧继承了他的一切。
将来克隆技术再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可以将电脑内的自己,再下载到克隆身体内。
这个克隆身体,也不必完全和现在的人类一样。
可以替换成机械骨骼,变成赛博朋克世界那样的仿生机器人。
除了大脑和人一样,其他器官能替换的都给替换掉。
当副脑将这些思考总结传递给主思维时,陆恒的主思维都惊呆了。
副脑甚至拿出了数据模型,需要多少时间能够用高维视角观察完身体所有细胞。
用多少副脑(生物芯片),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模拟编程。
人类拥有超过60万亿的细胞,这些细胞组合成了人类。
假如将人类不看成一个整体,而是看成一个个分散的个体,其实和蚂蚁有些类似。
大部分蚂蚁窝里,都只有一只蚁后。
蚂蚁窝里数十万数百万蚂蚁,都是蚁后生出来的。
蚁后阉割了自己的后代,让蚂蚁拥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看顾幼虫,有的寻找食物,有的负责战斗,有的负责筑巢。
最关键的还是有专门负责繁衍后代的蚂蚁。
繁衍后代的蚂蚁长着翅膀,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成群结队地飞蚂蚁飞出巢穴,寻找另一只飞蚂蚁结合成一对。
它们的翅膀会很快脱落,一只变成负责交配的蚁王,一只变成只会生育的蚁后。
而控制这一切的,都是通过最初的蚁后使用信息素来调控。
人类科学家研究蚂蚁后,将它们称之为超级个体。
也就是说看到一整窝蚂蚁,不要将单个蚂蚁看成单独的存在,而应该将一整窝蚂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当然并不是所有蚂蚁种类都符合超级个体的定义,有的蚂蚁窝有许多只蚁后,它们会攻击其他蚂蚁窝,把对方的蛋还有蚁后都搬到自己蚂蚁窝里。
最终所有蚂蚁都会照顾一群蚁后,但到了后期,小蚂蚁又会叛变,将多余的蚁后杀死,只保留最强大的一只蚁后。
随后所有蚂蚁都会听从最后一只蚁后的命令。
单说只有一只蚁后的蚂蚁品种,完全和人类相似的存在。
只不过人类的蚁后,应该属于大脑,因为是大脑在发布各种命令。
而繁殖蚁,就类似人类的小蝌蚪。
搬运氧气的细胞,类似寻找食物的蚂蚁,将营养搬运给不同细胞。
要是细胞能单独到处跑,也就和蚂蚁窝差不多了。
有的科幻作品甚至描写过超级个体环境的未来世界。
比如所有人类都安装上芯片,给每个人分配不同的工作,不允许生出任何单独的思想,所有人都要听从芯片指令。
那芯片的总指挥,其实就是蚁后,是大脑。
另外人类社会发展,也有类似的分工,只不过并没有生物意义上的强制命令。
拿古代举例子,明朝时期的各种户籍制度,也有点类似蚂蚁的分工,甚至分出了良、贱两类。
属于良民的基本户籍包括民、军、匠、灶四种,属于贱民的基本户籍主要包括丐户、乐户等等。
最终崩塌还是因为人类拥有思想。
户籍制度无法像蚂蚁帝国一样,剥夺蚂蚁的思考能力,如果思考能力被剥夺,整个大明都是一个超级个体。
就和小蚂蚁不会思考只根据蚁后的信息素命令做事,人类的细胞不会思考,只会根据dNA遗传重复一些工作。
陆恒给自己定了一个全新的计划,那就是将自己的所有细胞模拟,制造一个电子版陆恒,或者说是陆智的升级版本。
这个升级版本,基本上就是陆恒复制出的电子版自己。
将来生物技术更进一步,可以将电子版的自己转移到克隆体内。
克隆体还可以各种改装,用生物芯片互联。
就有点像是《诡秘之主》里描写的阿蒙了,拥有无数分身,任何分身死亡,都对本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反而会将分身经历的事,传递到其他分身那里。
陆恒给这个计划取名叫做阿蒙计划。
首先完成身体所有器官细胞的代码化、虚拟化,完成思维完全上传,也就是机械飞升。
在机械飞升的同时,当然也要保留目前陆智的部分能力,可以协同复制出大量副脑,增加计算能力。
实现机械飞升后,还需要解决数据实时传输,时时刻刻保持电子芯片和生物芯片的数据共享。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版身体,也是现实身体的一部分。
数据实时传输解决,就要考虑更进一步,现实身体克隆以及数据下载的问题。
实现克隆身体和下载数据,陆恒就可以全世界制造无数分身,完成真正的阿蒙计划。
每个分身都是自己。
当然也要考虑到每个分身的数据容量有限,不可能将所有数据都共享。
那应该还要制造一个巨型数据中心。
可以是电子设备制造,也可以是生物形态的数据中心。
也许它是一棵树,也可能是一颗吸收营养的巨大大脑。
陆恒原先就有在恒基生物总部改造出一棵参天巨树的想法,现在这个想法更加完善。
那就是在树心处,要弄出一颗生物脑,让它成为所有阿蒙分身的总服务器。
这个生物脑陆恒也想好到底怎么改造了,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融入到树心当中。
至于普通人眼中的陆恒,只需要制造一个克隆体就好。
陆恒的主思维应对下,送走了李院士。
双方还敲定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监管内容。
陆恒提出用人工智能,制衡人工智能的想法不错,可以尝试一下。
不久后炎黄人工智能会和陆智之间接一根网络专线。
让陆智和炎黄相互交流训练,看看会不会有失控风险。
恒基生物也可以推出全新的操作系统,但不能在系统内植入拥有成长性的人工智能。
除非研究出稳定控制人工智能的办法。
靠副脑想出另一种解决方案的陆恒对此也不在意,他送走李院士后,来到公司总部基地。
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一个蚂蚁窝。
陆恒是过来找灵感的。
人类细胞和大脑之间的联系有点类似超级个体的蚂蚁,那就先用蚂蚁来做实验。
不管是什么生物,本质上依旧是dNA不同组合构成的。
陆恒准备模拟出自己整个身体,也要从最本质的dNA出发。
也许破解掉dNA转化成代码运行的方法,陆恒可以节约很多力气,不用高维视角对每个细胞观察,只需要研究dNA,最后通过dNA就转化出不同的程序。
将来要模拟其他人的电子体,也只需要研究对方的dNA,就能打造出一个电子版虚拟容器。
至于思想转移上传,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必须复刻出所有神经元结构。
在保镖疑惑不解的眼神中,陆恒蹲在蚂蚁窝上半小时了。
他们距离陆恒有一些距离,所以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时陆恒脚下,有一只肥胖的白蚁蚁后。
原本蚁后躲在几米深的地下,被无数蚂蚁保护着。
可当陆恒仔细观察,使用超级嗅觉,分析出白蚁释放的各种信息素以后。
这只蚁后就倒霉了。
陆恒竟然可以发出蚁后相同的信息素,在陆恒不停实验下,发布了各种命令。
最终蚁后便被当成食物,被它生出的小蚂蚁抬到了陆恒面前。
在小蚂蚁的眼中,陆恒才是它们的蚁后。
陆恒没有研究出仿生身体代码,倒是通过副脑不停计算,加上产生的灵感,想到了一个全新的蚂蚁算法。
蚁后就类似于陆智这样的核心,随后陆智复制出小程序可以做到很多事,负责防御的程序、负责寻找食物(数据)的程序等等。
将陆恒刚刚领悟的东西传给陆智,相信陆智很快能完成新一轮升级,拥有更强大的算力和执行力。
这也是目前陆智和陆恒本体相比最大的差异。
陆恒观察蚂蚁,结合脑海里的编程知识,还有无数副脑辅助,能快速创造出全新算法。
可陆智无法观察蚂蚁,即便拥有一定的创造力,依旧拿不出这种算法。
当然这种算法对现在的陆恒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它开始控制灵魂纳米虫进入这窝蚂蚁的身体内。
开始对蚂蚁dNA进行记录。
他要从dNA上分析,得出计算机代码,将一窝蚂蚁搬到互联网上。
成为虚拟蚂蚁。
为以后人类dNA变成计算机代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