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苏武和杨士奇离开之后,朱高爔又秘密来到了军营当中。
而这次他所见的将领,正是自己麾下五大军营当中的骑兵营,骁骑将军——陈玉林!
“末将,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军中,就只有你我二人,行这种大礼做,什么赶紧站起来说话!”
“陛下,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您已经登基做了皇帝,不是当年那个王爷和太子了!”
陈玉林可不敢做出什么不敬的事情,
“该有的君臣之礼还是要有的,而且当时的时候,是末将不懂礼数,还希望陛下不要责怪末将!”
听完陈玉林这番话,朱朱高爔当即板起脸来,装作一副生气的样子。
“哟,你还跟朕混上了,是不是?今天朕就让你站起来,跟平时一样的和朕说话,否则朕可真的就要生气了!”
“哎哎哎,陛下,您可别这样,戏弄末将了,末将只是一个小小的骁骑将军啊……”
陈玉林一脸委屈,他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只是跪在这里请安,陛下就要生气了,可真是君心叵测啊。
“怎么了?还嫌弃自己的官小了是不是?要不要朕赏你一个护国公,镇国大将军啊?”
“不不不,莫将岂敢有这种心思?”
陈玉林大惊失色。
“好了好了,朕也不逗你了,今天来找你,就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呼……
看着朱高爔那幸灾乐祸的样子,陈玉林心中松了口气,陛下终究是成为了陛下吧,或许真的不能像从前那样……
“陛下有什么事情,您就直接下命令就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更何况您是天子,末将是臣子,岂敢有违背的意思?”
末将就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利剑,只要陛下指到哪里,为末将必定一往无前,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末将也在所不惜!
“话不要说这么死,其实这次真的是朕在和你商量,如果你不想接受的话,拒绝也没有关系,朕不会怪你的!”
朱高爔看着陈玉林,这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将领,虽说勇猛和谋略并不是非常靠前的,但是却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将领,其衷心绝对第一!
当年韩信不是曾经说过,我只需要十个完全听命于我的将领,我就可以统帅百万大军!
而陈玉林,便是朱高熙手下的其中之一。
“军令如山倒,陛下只管下命令便行了!”
“陈将军,朕知道你的衷心,但是你手里下可是管着几万大军的,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想想你手下的这些士兵吧?”
说到这里,陈玉林眼睛一转,
“陛下,难不成你真的要派我们去执行非常危险的任务?”
陈玉林想了半天,现在大明国内安定,在国外的威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外敌是不会轻易入侵的,现在也没有什么任务会有这么危险啊!
就算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有什么任务,能够让自己所带领的骑兵营损失惨重。
“朕刚刚收到边疆来报,说是瓦刺余孽,正联合其他几个部落,国家,准备在今年冬季,对我西域凉州发动进攻!”
那些游牧民族又要南下了,他们难道不知道陛下手中的军队,足够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吗?
他们这是来找死的吗?
难道之前挨的揍还没埃够?
朱高爔看着陈玉林的表情,心中也猜到了他在想什么。
“事情恐怕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可知道,朕在先帝驾崩之前出征瓦刺的时候吗?”
“末将记得,当时陛下听到先帝驾崩的消息,立即班师回朝,而那时我们的补给,也似乎出现了问题!”
朱高爔点了点头。
“是啊,不仅出了问题,而且是出了大问题,你可知现在国库中的余粮和钱财还有多少?”
“这个,末将并不知道!”
军中的将军,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内政上的事情?
“三月,就算是现在不起战事,按照最低的开销,粮食和钱财,最多只能够撑到明年的三月份!”
这么快?
听到这里,陈玉林愣住了,按理来说国库中的资金和粮食,至少要能够维持国家运行一整年,如今还没有入冬,这……那今年的税收和粮食呢?
“而且,朕登基那天,大赦天下,免除赋税三年!”
这,大明的国库真的空了。
“如果只用国库中的这些钱财和粮食,如果敌人来势汹汹,只怕是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那陛下的意思是……”
这种情况想打仗,根本不可能,除非从民间搜刮出足够的军饷和粮食来!
但这样的事情,陛下绝对不会去做!
“所以,凉州的守城之战,朕需要你带着你的部下深入敌后,去扰乱他们的补给,并且让他们在策略上判断失误!”
“在这期间,朕与你的绝对不会取得任何联系,一切判断决策都归你自己!”
陈玉林带着一支军队,孤身在漠北,与中央朝廷无法取得任何联系,同样的也无法从朝廷内部获得任何补给。
这是一个压力非常巨大的任务!
“陛下,恐怕危臣难以胜任,更怕辜负了陛下对微臣的期望!”
只能到陈玉林的话,朱高爔叹了口气,他本来也早就想到这个结果,也并没有感到太多失望。
如果指挥的好,这几万人会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如果只会不好,那就只能是白白断送了这几万人的性命。
这是朱高爔在赌,因为他知道,凉州不容有失!
如果一切都往恶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朱高爔恐怕要做一次暴君和昏君了。
“但是末将更加知道,如果没末将去的话,恐怕没有人比末将更适合!”
陈玉林突然抬起头来,眼神无比坚定。
“所以,末将愿意前往!”
“末将必定不会辜负陛下对末将的信任,就算是末将能力不足,也绝对要拉上几个畜生垫背!”
尽管,此时陈玉林双手颤抖着,但是他明白,这时候必须有人挺身而出,而放眼大明,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