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护教军与他们交涉时。一支两千人的大军,已在比纳卢德山脉的一座无名山谷,扎营了两日。这是夺命营,由夺命营的千户长葛日兀奇统领。
他们来到此地的消息,到现在都是个秘密。
原本他们驻守在尼沙布尔城以北,临近库希斯坦省(现塞姆南省)的一座军镇里。那里的花拉子模守军,在亦纳勒术这个尼沙布尔总督的劝降下,全都缴械投降。
少有负隅顽抗者,不是被当场格杀,就是逃往别处。以致护教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整个军镇。
至于为何出现这里,则是七日前。从图斯来了两千援军,接替了他们的防务。同时带来了,万户长的口令。让他们以最短时间,跨过比纳卢德山脉,绕到古昌的西面。
从而等待时机,攻进城内。
为此,万户长还给他们送来一个向导--艾尔玛尼。
虽然此人是兵败被俘的敌军降卒,但在河谷之战中,救了己军俘虏。忠心可表,李大气以万户长的身份,让其暂代降军的千夫长。那是尼沙布尔之地一战后,由原花拉子模降军组成的军队。
剔除了百夫长以上的将官,以及老弱病残。再安插进护教军的将领,从而将三万降军,全都掌控在护教军之手。
不过当前,这种掌控还很薄弱。等彻底完成对呼罗珊四郡的规复,兵部会对所有降军,进行重新整编。番号,也不会是现在的‘降军’二字。
不过这需要李承绩的首肯,李大气虽是兵部万户长,却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如今为了给古昌城的守军施加压力,三万降军,已经悉数赶到了古昌城下。再加上护教军的一万大军,已经是四万人了。
而城内的守军,却不到四千。却是帖木儿灭里在支援图斯时,将古昌的守军带走了一半。后来适逢败仗,损军折将。回到城内的守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但有城池做依仗,让攻城的护教军比较被动。所以一直以来,护教军都只在古昌城下显示声势。同时派遣使者,与古昌守军商谈。好达到屈人之兵的目的。
此时最大的营帐内,夺命营千户长葛日兀奇。正就着热水,泡着出发前,随军携带的军粮。其实就是一块脸面大的馕,在秋末,可以保存数天。
只是口感,就比较差强人意了。尤其是这样的天气,又冷又硬。牙不好的将士,很可能咀嚼都费力。
但为了防止暴露,葛日兀奇严厉护教军生火。直到今日,风雪较大,生火也难以被人瞧见。才准许将士们烧些热水,用来泡着吃食。
这让全军将士们,都高兴得跟过年似的。个个鼓着劲的寻找柴火,且为了引燃,将士们还每人割下一片衣角,拼凑出引火之物。
待吃上热水泡的馕时,就像吃到味道极好的美食一般,享受至极。
也是前几日,他们吃冷食吃怕了。所以好不容易吃上热食,就显得异常珍贵。
不过护教军的吃食,并不是真的这样差强人意。只是葛日兀奇他们,是从军镇直接过来的。护教军那边,也没办法准备好的军需物资。
不然的话,炒面、瓜果罐头、兽肉罐头、奶酪、粉末状的奶粉等吃食,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选择。
这是年初的时候,总督府的督作事司造出来的。据说点子,都是总督提的。很多生产工序,也都是总督亲自指导。一推出来,就极受将士们的热捧。
流到市面上,还引起商贾士绅的兴趣。某些将士的家属吃过后,都连称口味绝妙。
也是这时代,食物的种类太单调了。中亚之地,又多是面食、烧烤之类。反反复复的,也就那几个花样。至于什么保存时间较久,适合偷闲打发时间的吃食,就更没有。
所以罐头一推出来,就毫无竞争力。
只是受时代的局限性,罐头所采用的密封技术,仅是用蜡封口而已。瓶子的话,倒是用上了玻璃。因是透明的,可以看到玻璃内的食物状态。
这种新奇的罐装方法,马上被商贾们跟风学了去。只是罐头的制作技术,却只有督作司有。但不久前,总督府已放出了话。会在四郡规复后,将罐头的制作技术卖给财力雄厚的商贾。
并且这些商贾,还会成为护教军军需的优先供应商。
这个诱惑,可不是任何一个商贾能拒绝得了的。因此在护教军出征之前,呼罗珊总督府境内的商贾,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齐齐给总督府送礼。
并美其名曰,献给护教军出征用的军费。
一些不是总督府境内的商贾,也都寻着由头给护教军送礼。
总督府为感谢商贾们的义举,还将商贾们贡献的军费,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并贴在境内各城的繁华热闹之地,让所有人知道商贾们捐献的军费数额。
由于名字的排列,是根据捐钱的多少来排的,所以很多商贾在榜单张贴出来后,又再次追加钱财。
总督府也放出话来。会从榜单的军费多寡上,优先考虑拥护护教军的商贾。
从而引得榜单上的排名,变更极快。护教军的军费,也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为了答谢商贾们的好意,总督府还将奶粉的制作技艺,一并抛售出来。
在蒙古草原上,奶粉已经出现。蒙古骑兵在出征时,都会携带奶粉。在饥饿时,冲泡而食。但因技术的原因,对奶粉的杀菌处理比较低劣。仅仅是将其简单干燥,而便于携带。
时间一长,就会因细菌的增多而使其腐坏。味道的话,也差强人意。
李承绩则借鉴后世巴氏消毒法的灭菌原理,将温度控制在六十到八十二度之间。从而使大部分细菌,在此环境下被消灭。不仅未影响口感以及营养成分,保存的时间,还长了数倍。
商贾们都是重利的!知道掌握生产技艺的重要性,因此原本还偷偷摸摸,想给护教军捐献军费的境内商贾。也都忍不住冒着风险,公开捐献。就连花拉子模、东喀剌汗国的大家族,也都参与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