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在李世民的眼中看来都是长孙无忌的狡辩,长孙无忌心中有什么小九九他还不知道吗。
他起初原以为长孙无忌只是有些精明罢了,没有想到他都算计到自己儿子的身上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算计自己呢。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没有说话,便一直说下去,嘴巴里说个不停,“陛下,老臣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唐,虽说李恪是您的亲生儿子,可是他的骨子中流淌着隋朝的血液,陛下,难道您不怕…”
接下来的话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下去,在朝廷这么多年,他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但是他很清楚李世民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严肃的表情丝毫没有改变,长孙无忌此刻明白李世民并没有相信他说的话。
李世民怎么会相信呢,一开始他就没有相信是一个小县令陷害的李恪,猜到了县令的背后还有人,他必须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因为背后的这个人很有可能在觊觎他的皇位。
那天晚上,李世民等所有人都退去,自己在宫殿中乱发了一通脾气,他不知道是谁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陷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决心给背后的那个人重重的惩罚。
李世民吩咐王公公找来了暗卫,此暗卫很少有人知道,一直负责帮助李世民调查大臣们的事情。
暗卫在民间调查了一番,得知那个县令的背后果真有人,而那个人便是长孙无忌。
至于县令为什么承担此次事情,还担上了自己家人的性命,那也是逼不得已的,不然到时候以长孙无忌的权力,自己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暗卫将这件事情立即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瞬间勃然大怒,王公公在一旁看着都情不自禁的抖了一抖,跟在李世民的身边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有见到李世民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李世民气的整整一晚上没有睡着,这才第二天一大早就把长孙无忌叫来了。
长孙无忌听后大喊饶命,希望李世民看在皇后娘娘和往日情分的面子上,能够绕自己一命。
李世民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知道事情真相的李世民痛心不已,“皇后要是知道自己的哥哥做了这样的事情,该多么的伤心啊,长孙无忌,你残害的可是朕的亲生儿子,按照利律要株连九族的!”
长孙无忌听后惶恐不安,他当初就知道,这件事情败露以后,自己躲不过一死,但是他也包有侥幸心理,希望李世民能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原谅自己,更何况他还有皇后娘娘这座靠山呢。
长孙无忌一个劲儿的磕头请求李世民的原谅,“陛下,老臣这次真的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还请陛下能够原谅老臣!”
李世民并不想治长孙无忌的罪责,他也想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害怕长孙无忌以后会做出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所以这次找他来,并不是来杀他的头,而是提出一次警告,让他以后不要再做出这种事情了。
李世民依旧很生气,脸色不改,“长孙无忌,朕也是看在你对朕忠心耿耿的份上才不要你的命,不过必须给你点惩罚,你让记住,就罚你三年的俸禄!”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三年的俸禄并不是什么大的惩罚,做丞相的这些年,他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长孙无忌叩头谢恩,表明自己的衷心,“陛下,以后老臣再也不会做出有害皇子的事情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是心中对长孙无忌有些忌惮,对她再也没有以往那么信任了。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退下,好好的反思这件事情。
等到长孙无忌走后,李世民发出了叹息声,“唉!朕真的是老了,心思手软起来了!”
王公公听到,便安慰李世民,“陛下正值壮年,怎么会老呢,况且长孙大人又跟在你身边多年,还是皇后娘娘的亲兄弟!”
“希望朕这样做,能让长孙无忌有所感触!”李世民仰望窗外,脑海中全都是自己和长孙无忌奔马奔腾的情景,便更加有所感叹了。
长孙无忌刚才的诚新悔过只不过是在李世民的面前装装样子罢了,等到他回了家,马上就又变了一副嘴脸,让样子让人看着十分的恶心。
长孙无忌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的宽宏大量而感动,他始终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只有自己妹妹的女儿才配做皇帝,我是不会放过李恪的,未来的皇帝必修流着我长孙家的血液!”长孙无忌在心中暗自发誓道。
幕僚大概也知道长孙无忌被李世民叫去是为了什么,认为长孙无忌若是在和李恪作对,真的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毕竟李世民的忍耐度是有限的。
“大人,您还是收敛一点吧,现在不是和李恪作对的好时机,我们还是静观其变把!”
长孙无忌虽然想要迫不及待的除掉李恪,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现在出手,倘若再出了什么事情,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在朝廷摸爬打滚这么多年,长孙无忌可不傻。
李恪最近也收敛了自己的锋芒,他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在盯着自己,只有自己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有人对她下手,然而自己的手中有没有得力的助手,便只能安安静静的待着。
易文科也待在自己的家中,一味的装病偷懒,甚至连早朝都请假不去了,就害怕和长孙无忌遇上。
李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人民群众的身上,他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治亲自走近民间,帮助那些苦难的人民。
李治的名声在人民群众中变得响亮,人人都称道李治。
可是安静的日子并没有坚持多长时间,朝廷中又变得躁动不安了,百越又开始四处捣乱,残害周边的百姓,这让李世民非常的发愁。
朝廷之上,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制服百越的事情,李世民缺一名大将。
李世民看了看的儿子,李治不会武功,如今只剩下李恪了,而李恪也很愿意承担此次重任,主动请缨前往攻打百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