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宁接过康熙帝手里面的游记,按照康熙帝的意思看过去。
很快,她的脸上也露出震惊又气愤的神情来了。
“这些洋人也太坏了吧!明明知道福寿膏不是好东西,竟然还这样哄着人吸食?不过万岁爷,这个福寿膏真的有这里面写的这样害人?”
连康熙帝看了,除了生气以外,对于福寿膏究竟有没有游记里面写着这样害人,都还是拿不准,曹嘉宁自然也不能马上就相信了。
其实也是!对于一个在普遍认知中是好东西的物品,突然发现有人说她不好了,正常情况下都不可能马上就相信。
所以曹嘉宁在装出气愤的模样以后,就开口问起康熙帝的真假来了。
不过对于这个事情的真假,康熙帝自己也判断不出来,自然也没有办法回答曹嘉宁这些话。
只能叹道:“要不是这本游记上写了,朕都没有听说过福寿膏的危害会如此之大!现在也只有看看能不能找到写这本游记之人,好询问情况究竟如何了。”
曹嘉宁自然不可能真的等康熙帝去查一个不可能查到结果的事情,然后再来处理福寿膏的事情。
于是她就出主意道:“朝堂上不是有洋人传教士,要不然万岁爷问问他们这些传教士,知不知道这个事情?”
“不行!”,然后不等康熙帝反应,她又自己把这个建议给否决了。
“在这个事情还是应该小心一点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福寿膏危害真的这么大,这些传教士却丝毫口风都不露,就肯定是在故意隐瞒,开口询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不过这一本游记里面应该也不会只写福寿膏的事情,也可以跟传教士问问其他不算重要的事情,看看和游记里面写的记对不对得上,就能知道这本游记可不可信了!”
眼下大清虽然不怎么与外界其他国家交流,却也不是就没有交流了,其实朝堂上面还是有不少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为传教而来,康熙帝尽管并不信奉这些教,也不算十分重视这些人。
但是也把人留下了,并且还都封官了,不过只是些闲职,用来空闲时间询问一些洋人的事情。
“哪用这么麻烦?”,听到曹嘉宁煞有其事的出起主意来,康熙帝就觉得根本用不着这么麻烦,有更加简单、直接的办法。
“既然按游记上所写,这个福寿膏长期服用可让人致瘾,让人沾上就离不了,与其像你这样七绕八绕,还不能完全肯定福寿膏有没有害处,反而不如直接在刑部找几个死囚,让他们服用福寿膏,看看会怎么样,岂不是更简单?”
曹嘉宁也知道直接做实验最好,最后的效果直观明了,福寿膏有没有害处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是她却没有办法像康熙帝这样开口,要不然就显得她太过于心硬了。
不过听到康熙帝这样说,她当然也不会反对,反而还一脸崇拜的恭维了几句。
“还是万岁爷想的周到,不像臣妾只会一些事倍功半的法子 。”
闻言,康熙帝不由得摇了摇头,“你这丫头嘴是越来越甜了,就会说好话哄朕开心 。”
只是话虽然这样说,康熙帝的心情明显还是好上不少。
倒也不全是被曹嘉宁的话给哄高兴了,而是他自己也反应过来这个事情不用着急,福寿膏究竟有没有害处,找几分死囚服用一下就行了。
不过现在康熙帝对这本游记也重视起来了,按下对福寿膏危害的担心,就继续往后面翻去了。
玉米、红薯、土豆,这些大清尽管已经有,但是因为味道不如米面,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粮食,在很多地方靠着产量大、对于种植条件要求不高是作为主食的存在。
钟表、八音盒、千里眼之类在大清被卖出天价,却还供不应求的珍宝,在洋人那里却并不值什么银子。
还有种痘的事情,他才开始令人研究种痘之法,没想到洋人那里就已经有十分完善的种痘之法了,并且还一点儿危险都没有。
康熙帝真的没有想到,外面的世界和大清的区别有这么大,尽管他也在从那些传教士口中打听外面的消息。
但是显然这些传教目的只是要传教,在对自己国家的事情上,还是有所隐瞒。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让康熙帝感到震惊的东西,最让他感到震惊的是那些洋人对其他国家是怎么一步步侵占控制的事情。
毕竟作为皇帝,利国利民的事情肯定要做,但是终归还是皇权稳固,这个天下得是他们家的更加重要。
康熙帝都不敢想象,要是这些事情发生在大清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