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刑部尚书三人,杨轩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户部尚书。
“继续扩大新币的铸造进度,取代现在市面上还流通的白银,铜钱。”
“另外,抓紧时间回收市面上的假币,一百银元以下,全额兑换,一百银元以上按照六成的含银量兑换。”
“镇国公,如此兑换,朝廷怕是要损失不小。”户部尚书道。
市面上持有假币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和小商小贩,体量比起大商人持有的要大。
按照镇国公所说的兑换,这就是亏本的。
“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下来,能攒下几个钱,盯着他们做什么?”
“他们也不容易,有时候因为几文钱,他们就要拼尽全力。”
“我等吃着国朝之禄,也应当体谅体谅他们。”
“就按本公说的,一百银元以下,全额兑换,朝廷吃点亏没什么,总好过民间闹出乱子。”
“那样的话,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再说了,只要抓住制造假币的人,也能追回不少赃款,弥补朝廷的损失。”
“本公现在就可以答应你,到时候追回来的赃款,全部进入国库,内帑分文不收。”杨轩看着户部尚书道。
有了镇国公这个承诺,户部尚书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了笑容。
如此,就算最后亏了,也不会亏的太多。
“是,下官领命!”
“先别着急,本公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杨轩抬起手。
“在回收假币的时候,告诉下面的人,不要胡乱伸手,平时,本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个时候谁要是坏事,就别怪本公不讲情面了。”
“本公会派遣东厂的人进行监督,让他们好自为之。”
杨轩缓缓道。
常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下面的官吏是什么德行,杨轩还是清楚的。
就比如他规定一百银元以下全额兑换,下面的人就按照七成或八成含银量兑换,省下来的钱自然就进了他们的腰包。
而在账目上,他们却记录的是全额兑换。
普通百姓和小商小贩就算知道朝廷的规定不是这样的,也不敢说什么。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
“当然,事情办好了,朝廷也不吝赏赐,是提心吊胆的花贪污得来的钱,还是放心大胆的花光明正大得来的钱,就看他们怎么选了!”杨轩又补充道。
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杨轩不是老朱那样的黑心地主,给个三瓜两枣,就把人往死里压榨。
他一向都是赏罚分明。
他带兵的时候是如此,现在掌控朝廷,也是如此。
“是,下官明白!”户部尚书躬身道。
他知道,镇国公这人,只要你把他交代的事情办好了,他是不会吝啬赏赐的。
“嗯,都散了吧,假币案,要尽早勘破,让市场恢复稳定。”
杨轩摆摆手,让众人散去。
众人行完礼,便退出了杨轩的公事房。
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几人打了个招呼,便赶紧回衙门了,他要抓紧时间将镇国公交代的事情安排下去。
刑部尚书三人则聚在一起,和锦衣卫指挥使隔着几步,低声不知商量着什么。
他们本就看不惯锦衣卫,现在双方又是竞争对手,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提醒了锦衣卫指挥使一句,让其尽快将线索共享过来,三人便快步离开回衙门去了。
锦衣卫指挥使看着三人的背影,眼睛眯起。
几个废物而已,还真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等着吧,他非要让这几人丢了乌纱帽不可!
…
新币发行以来的第一起假币案,镇国公亲自过问,还发了火,各部门都不敢大意。
公文从京师发出,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地。
没有出现假币的地方让地方官员提高警惕,排查治下有没有假币,出现假币的地方,则问责主政官员,责令追查假币来源。
随着京师的一声令下,各地官府都动了起来。
锦衣卫暗中追查假币出现的源头,他们的进度要比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快。
毕竟,锦衣卫的探子遍布各行各业,或许一个普通不起眼的小商贩就是锦衣卫,又或许街边乞讨的乞丐就是锦衣卫。
不出半个月的时间,锦衣卫就查到了假币最先出现的地方。
但对方也很谨慎,不是那么好抓到的。
在锦衣卫还在和对手斗智斗勇的时候,朝廷也加快了新币的推行速度。
同时朝廷回收假币的过程也并不是那么的顺利。
有人觉得朝廷给出的回收价格太低了,便让乞丐或者穷苦百姓拿着几个,十几个假币去兑换,用这样的方式去薅朝廷的羊毛。
对此,朝廷给出的应对措施是先进行统计,然后限时兑换,并颁布律法,使用假币,一律视为犯罪,轻则打板子关进大牢,重则流放,若是与只要假币的不法分子有关系,还要被杀头。
同时,对于扰乱朝廷兑换假币的不法分子,查出一个,严惩一个,并且还鼓励百姓举报。
多管齐下之下,朝廷回收假币的进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市面上的假币越来越少。
毕竟,在朝廷一明一暗的围追堵截下,制造假币的不法分子基本上都在逃跑,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制造假币。
在这个过程中,也抓了不少小鱼小虾。
就这样,一转眼,成化二年就已经过去了一半。
锦衣卫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已经捣毁了假币制造窝点,并且抓捕了不少制造假币的不法分子。
但有一名主犯和两名从犯逃跑了。
对此,海捕文书已经下发出去了。
在这个出行需要路引的时代,逃走的这几人要么躲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要么想办法逃出大明,不然在大明寸步难行。
海捕文书,那可是相当于全国通缉令,上面还有本人的画像。
当然,因为还有主犯没有抓捕归案,这起假币案就不能结案,这也就给了刑部尚书他们机会。
不然,他们就真的要摘掉乌纱帽了。
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也不能放松,办事不力的印象已经留在了镇国公的心里,若是他们不能先锦衣卫而抓住逃犯弥补,恐怕镇国公还会找其他理由摘掉他们的乌纱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