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皇后,皇帝其实多有微词,尤其是在长孙清明出事以后。
从前对她有多敬重,如今就对她有多嫌恶。
其实皇后入宫以来,所做所为之事,皇帝一笔笔都有一本账。
如果不是她前面十年做的太好,好到连皇帝都佩服,一个女子能为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做到如此,甚至为了精心照料他不惜先后三次喝下打胎药,怎能不让人动容?
如果她一直这么伪装下去,皇帝还是会像从前一样敬重她,放心大胆的将后宫诸事全部交给她。
直到长孙清明的死,才让皇帝对她生出了警觉与嫌隙。
可他没有证据,皇后做事干净利落,没有任何把柄留在外面。
所以哪怕皇帝对她产生了嫌隙,在没有寻到她任何错处的前提下,也是不能对皇后做任何事的。
不论怎么说,那都是一国之母,嫡幼子长孙清晖的亲生母亲。
此时的皇帝正在翻阅一本卷宗,见皇后来了,便抬了抬下巴道:“皇后今日来找朕,所为何事?”
皇后未语先哭,两行清泪就这么从眼眶中簌簌而下,已是哽咽的泣不成声。
此情此景,让人动容,谁都不能说这是装的,普通人真的装不出来。
皇帝见此状,也只能对大太监使了个眼色:“扶皇后起来,赐坐。”
皇后却跪在那里不肯起,边哭边道:“皇上,您便让臣妾跪着吧!我儿清明回来了,他在外面吃尽了苦头,受了多少罪,痛在为娘的心里。谢天谢地,他回来了,臣妾感恩上苍,终于把我儿清明给我送了回来。臣妾恳求皇上,万万不能再让他遭遇这样的不测,万万不要再让他再置身于危险当中了。”
皇帝收了卷宗,开口道:“他是国之储君,有些事是他必须要做的。不过他既然可以全身而退,还能设伏将叛国之贼拿下,足以证明他是当得起太子之位的。儿子大了,不能总在父母的庇护下活着。皇后也操劳了半生,不如就放手让他去做吧!”
这番话说的百转千回,单看你怎么听。
皇后思索的同时,止住了哭声。
皇帝的声音却又居高临下的传来:“皇后若没有别的事,便不要再来打扰朕休养了,以后国事交由太子处理,宫务处理不过来便去找余贵妃,朕乏了。”
皇后却牵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开口道:“臣妾还有一事,想与皇上商量。”
皇帝的表情里露出些许不耐烦:“有话快说。”
皇后耐心道:“是这样的,清明也二十有三,臣妾觉得,该让他与宁安公主完婚了。早日完婚,皇上你我也好早抱上皇孙啊!”
提起这件事,皇帝倒是有了几分兴致,他缓缓点头道:“清明确实该完婚了,这件事,你也与余贵妃商量着办吧!他与周疏窈早有婚约,倒也不必麻烦再赐一回。”
皇后一脸喜悦的拜到了地上,谢恩道:“臣妾替我儿清明谢万岁,想必清明知道后定也会欢喜万分的。”
皇帝的表情里又露出些许恍惚,看此刻的皇后,又仿佛真心实意在为长孙清明着想。
他越来越看不明白了,皇后到底是黑是白,是好是坏?
只觉得眼前扑朔迷离,根本看不真切。
他疲惫的朝皇后摆了摆手道:“去吧!朕要休息了。”
皇后拜别了皇帝,唇角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直接便摆驾去了掩瑜宫。
掩瑜宫本来不叫掩瑜宫,叫锦霞轩,是皇帝特意为余贵妃改的。
皇帝说她性情纯良率真,虽略显粗糙,但瑕不掩瑜。
余贵妃当时不是很能听懂,只道:“皇上这是夸我呢?真开心,那就叫掩瑜宫吧!”
这在皇帝那里也算独一份儿的荣宠,合宫上下,没有哪个妃子能让皇帝亲自赐宫宇名,还亲手写了匾额。
所以皇后每次看到那掩瑜宫的匾额,都忍不住翻白眼珠子再冷哼一声。
今日余贵妃倒是挺高兴,抱着已经三四个月的六皇子在自家宫园里晒太阳。
旁边还陪着小公主长孙香晚,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唱着歌,冷不防听到一声“皇后驾到”,吓的余贵妃差点把自己给噎死。
余贵妃一边咳一边把六皇子长孙清暖交给旁边的乳娘,长孙香晚立即上前扶起自家母妃,母女俩是如出一辙的怨气窜升。
长孙香晚道:“皇后这个时候过来干什么?”
余贵妃大概是吃亏吃多了,伸手就捂住了女儿的嘴:“死丫头,当着她的面说,你是不要命了?”
母女俩说悄悄话间,皇后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
余贵妃带着女儿跪地给皇后行礼,皇后在余贵妃面前连装都懒得装了,睥睨着那对母女道:“皇上着你我共同操办太子与太子妃的大婚事宜,余贵妃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余贵妃咕哝了一句:“我能有什么想法……”
皇后淡淡哼了一声:“没有想法便好,那这件事,本宫便全权处理了。”
说完皇后便转身,离开了掩瑜宫,徒留下余贵妃还在原地发呆。
长孙香晚把余贵妃扶了起来,问道:“母妃,她多余跑来问这一句,不是摆明了想让我们别插手吗?”
余贵妃道:“你懂什么?这是皇上吩咐的,她要是不来问一句,就是没把皇上的话放到眼里。还是皇上对我好,什么事都想着我。唉,没办法,谁让我斗不过皇后呢?对了,太子和太子妃大婚,我们是不是得送点礼?”
长孙香晚一想到周疏窈现在那个长公主的封号就不爽,没好气道:“干嘛要给他们送礼!要送母妃自己去送,我才不送呢!”
正在准备搬家的周疏宁打了个喷嚏,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
长孙清明近日忙的不见人影,只知道从前的谋反案翻案了,长孙清明复太子封号,甲字大街的太子府也还给了他。
只是两人就住哪里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周疏宁想住公主府,因为那边距离街市比较近,方便他打理生意。
长孙清明想让他住太子府,毕竟那是他的人,怎么能不住太子府呢?
最后周疏宁大手一挥,把两个宅子中间的那栋豪宅也买了下来,三个大宅院连成一个,这下不用为住哪里而争执了。
只是旧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