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有预料,你看看咱们的两万大军,他们的衣着方面有何不同?”
朱阆笑道。
“这?有何不同?”
吕大器和解环机同时一愣。
最后,还是吕大器想到了。
“对了,我们没有穿上大明官服。”
吕大器高兴的说道,好像是小学生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一般兴奋。
“不错,所以这次,我们完全可以自称为清军,沿途就算扰民了,那也会算在清军的头上,到时,咱们的正规军再入云南,保证秋毫无犯,这就是对比,天下自然归心。”
朱阆淡淡的说道。
有时候,成大事者,不能一味的打着正统名义,关键时刻,还是需要用到一些手段的。
朱阆至少可以保证,他的初衷是好的。
“嗯?”
此时,朱阆眉头一皱。
因为吴三桂的十万大军,竟然摆起了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十万人拉扯起来,可以连绵七八公里。
就算自己把所有的火药用上,也不可能把七八公里长的战线覆盖吧?
由此可见,这吴三桂统兵能力也很不错,他知道自己带了火炮来,所以才故意让士兵摆成这种稀松的阵型,目的就是不给自己一网打尽的机会。
果然,电影里都是骗人的,吴三桂哪有电影里那么傻?
从三大汉奸的地盘分配就能看出来谁聪明,谁傻。
耿精忠精明,但目光短浅,占据福建称靖南王。
要知道,福建靠海,如果清军想要巢灭他,只需车船并进,七日就可以从北方领结军队粮草。
尚可喜同样高明不到哪里去,同样是沿海地区的藩地。
两人主要是看中了沿海地区的盐税,认为可以靠盐而富甲一方。
由此可见,他们还是没看清天下局势,认为自己可以做一方土皇帝。
只有吴三桂聪明,他占据云南,这里虽然不说多富庶,但丛林交错,山路难行,如果清军或明军想调大军来进攻云南,只怕还没开始就被吴三桂察觉了。
就算将来的皇帝想拿三藩开刀,肯定也不会首先拿他吴三桂开刀,因为云南离京城太远,皇帝就算要削藩,也应该从沿海地区比较容易的地方下手。
届时,吴三桂就不会是出头鸟了,他可以帮朝廷,也可以帮耿精忠或者尚可喜。
此人,不愧为乱世之奸雄。
就在此时,吴三桂阵营突然奔出五骑,为首一人手持白旗,离朱阆一千步外站定。
朱阆定晴一看,为首骑士是个身披黑甲的汉子,全身被鱼鳞甲覆盖,只露出一对虎虎生威的眼睛。
只见黑甲男跳下了战马,竟然双手一拱,后背一躬。
“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便跪拜,云南将军吴三桂,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搞了半天,那黑甲汉子就是吴三桂本人。
只不过,他口鼻之下也蒙着一层铁甲,让朱阆看不清本来面目。
“果然是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
朱阆忍不住骂了一句。
吴三桂的终极目的,还是保留实力,他不想第一个和自己交恶。
不过,既然吴三桂要演戏,那自己就陪他演一演,看这老狐狸的演技如何。
“吴将军平身。”朱阆对着远处虚扶一把。
吴三桂还没等朱阆话说完,当即就站直了身子。
两军主帅,就隔着一千步的距离默默对视。
吴三桂把朱阆上下打量,丝毫没看出任何出奇之处,不就是个年轻毛头小子吗?他到底是凭什么在两广站稳脚跟的?
想到这里,吴三桂又把目光看向朱阆身后的几人。
吕大器,解环机。
对了,应该是他最近收服了两个高明的谋士,否则的话,一个小年轻,怎么会有这种手腕和魅力?
“吴三桂,我这刚准备来我大明云南巡视,你为何带兵十万前来?是想阻止朕吗?”朱阆先是一顶帽子扣上去。
他知道这种口水战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有的时候,口水战的意义甚至大过了沙场征战,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末将正是收到消息,陛下要来巡视云南,这才出动十万大军前来保驾护航。”吴三桂说话滴水不漏,撒起谎来一点也不犹豫。
“好,吴将军果然是忠君爱国之辈,朕准你到旁边来,亲自聆听朕的教诲。”朱阆不失时机的抛出一个陷阱。
如果吴三桂真敢靠近自己,那他将后悔来到这世上。
毕竟当年,吴三桂帮清军杀害了无数汉人,攻城掠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军能有今天的局面,吴三桂占了一半功劳。
“多谢主龙恩,听君教诲,一直是末将毕生宏愿,只可惜,陛下现在受奸人挟持,如果末将真的进入陛下阵营,恐怕,大明最后的火种,也要被灭掉了。”吴三桂舔不知耻的说着。
“大明最后的火种?”
朱阆脸色微微一变。
“陛下所言不差,我,吴三桂,确实是大明最后的火种了,清军之所以不敢马上踏平广东,就是顾忌着我吴家军,所以,我吴三桂,誓要立足云南,与陛下遥相呼应,届时,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就会害怕我吴三桂,不敢肆无忌惮的加害于陛下。”
吴三桂朗朗说道,声音传遍五里之地。
好家伙,直接好家伙。
此人脸皮之厚堪比城墙,硬是把造反说的如此清新脱俗。
而且,反正他也不怕什么别人说闲话,因为他有吴家军作后盾。
朱阆发现了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无论是脸皮厚度,还是口舌的灵活度,他都比吴三桂差了好几个等级。
要再耗下去,说不定,自己这边的军心都要动摇,以为吴三桂真的是大明最后的火种。
念及于此,朱阆不再犹豫。
“好你个吴三桂,当年清军入关,你残害了多少忠良?杀害了多少同胞?现在,还说自己是大明最后的火种,你的脸就不红吗?”朱阆大声呵斥。
然而,对面的吴三桂不为所动,只听他诡辩道:
“陛下有所不知,当年我奉命镇守边关,然而清军势大,先帝又不肯发兵支援,我如若死守,必将马革裹尸,我吴三桂不怕死,怕的就是手下的将士尸体被清军践踏成泥,所以,我为了手下将士的性命,这才在迫不得已之下放开国门,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