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番外,夏宏冥唐怀笑3
这些听起来就荒唐,可却就是这些,困扰在他的心头让他一直难安。
他无法想象,自己的身体里,苏醒另外一个和他毫无关联的人的滋味,无法想象,短短的时间里,那人就爱上了个女子,深深的爱着。
哪怕他回来了,哪怕他根本不知道那女子的样貌,他也能有奇怪感觉,甚至能梦见,甚至想要守护她。
他知道那一段日子,那人的名字叫十九,而十九和唐怀笑的相遇,正好就是秋冬交接时候。
夏宏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还是压不住心头的烦躁和气恼。
夏宏冥的责问,御医们无法回答,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他们不是朝中能商议朝务的臣子,自然没办法给夏宏冥分忧,他们也不知道夏宏冥心中到底有什么心病,那就更不能随便开口了。
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小心触怒了夏宏冥,砍了他们的脑袋怎么办?
虽然夏宏冥是个明君,不轻易杀戮,可谁知道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夏宏冥气的挥挥手:“全都下去吧。”
只留下了给夏宏冥施针的胡御医,其他都退下去了。
夏宏冥吩咐太监:“去请丞相来,朕有要事和丞相商量。”
太监退了下去。
夏宏冥有心病,很快就在宫里传来了。
贤妃就急匆匆的来看他了,连带着一起来的,还有皇后。
皇后是贤妃为夏宏冥选的,夏宏冥不说喜欢,但也不讨厌,这后宫里,皇后还是治理的很好的,这其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于这个皇后,夏宏冥和她是细水长流,相敬如宾的。
但此刻,夏宏冥不想见皇后,故而喊了一声母后,便没看皇后一眼。
皇后聪明,立马就明白了,懂事的说道:“臣妾担忧皇上,见皇上身体无恙便放心了,那臣妾就先告退了,皇上有什么事情尽管嘱咐臣妾,臣妾一定鼎立为皇上解忧。”
夏宏冥点头,抬了抬手。
贤妃对着皇后微微点头,皇后便转身下去了。
贤妃早已是皇太贵妃,在夏炳光退位之后,就跟夏炳光退养深宫了,夏宏冥是她儿子,又是如今的皇上,他身体不舒服,贤妃自然挂记。
如今只剩下母子二人,贤妃便直接开口了:“冥儿,是何事让你心生挂记,你莫要藏在心里,同母后说吧,说出来,母后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
夏宏冥无奈的开口说道:“母后,孩儿的心病,就是那一年逃亡落难的时候。”
贤妃惊了:“怎么会?”
夏宏冥深思:“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儿一直没有弄清楚,就是柳姑娘,也只是让我知道了个大概,我只知道,十九很喜欢那女子,可他和那女子所发生过的事情,我却一点不知,他离开了,便带着他独有的离开了,但儿臣总是会想起,荒芜的地方,寒冷,那蒙着面的女子,站在高墙眺望着远方。”
“她不同寻常女子的娇小柔弱,她几乎有儿臣高。”
夏宏冥想着就觉得有些头疼:“前些年,儿臣时常梦见她所在的地方,梦见的并不多,前年开始,儿臣梦见了些,从此后,秋冬时候,对于儿臣而言,就成了折磨。”
夏宏冥还是没好意思说,他梦见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吻着那人,那种激动,欢喜,心都好似要从胸腔跳出来了。
这样的滋味,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男女之事,与他而言,不过就是那般罢了,后宫嫔妃,都不过是传宗接代,和有需要的时候的索取,他没有特别宠谁。
那事,自然是欢快,可其中,少了情,那种炽热萌动的情意,那种胸腔剧烈跳动的热血。
那一次梦见的滋味,他到现在都记得,根本忘不了,说点夸张的,他甚至觉得把整个天下都送给她都心甘情愿,那种真正的爱意,甘愿为之付出一切。
热烈的像是飞蛾扑火,无所畏惧。
但夏宏冥清楚的知道,那不是他的感受,那是十九的。
贤妃看着发愁的儿子,也跟着揪心:“是母后没有料到,才让你这般烦恼,不然让那女子进宫来陪你怎样?”
既然和女子有关,那就把人弄到跟前来,只要人在跟前,就不会在想着了,这样心病就不存在了。
夏宏冥想起唐怀笑,心里不定:“母后,她很不一样,儿臣也曾经想过,但心中总觉得那样做不对。”
而会这么觉得,夏宏冥是知道他自己没有这么好心的,所以这也是十九刻在他心中的执念,任何伤害唐怀笑的事情,都不能做。
贤妃着急:“不是要对她不好,或许见一见,就好了呢?”
那女子,说起来,还是她孩子的救命恩人,如果对她不好,岂不是恩将仇报?
贤妃也不愿做这样的事情,但看着夏宏冥饱受折磨,而心病又和那事情有关,怎么都避不开,在为人母眼中,只要是为了自己孩子好,怎么都无所谓。
贤妃定了决心:“你若是下不了决心,那就让母后来,就算有什么恶果,都母后来承受。”
不管什么时候,贤妃都愿意为了夏宏冥付出,在她的心中,夏宏冥大过一切。
夏宏冥哪能不知道,他吐出一口气:“母后莫担忧,儿臣已经有法子了,知道一直下不了决定,现在儿臣也想明白了,儿臣为此困绕,总不能见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头疼了三年,也足够了。”
既然是避不开的,那就不用一直去回避,该要面对的,就要面对。
丞相进宫来了。
贤妃坐在一边焦急等候。
应相如跟随了两任帝王,资质高,如今年迈,进来之后便是行礼,礼毕之后,就等候夏宏冥开口。
夏宏冥也不想拐弯抹角了,他说道:“丞相,驻守边界的几大世家,这么些年劳苦过多,丞相觉得是否该给予奖赏?”
应相如老狐狸了,哪儿能不明白这是要奖赏的意思,当下就恭敬说道:“夏朝开国几百年,国内稳固,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是离不开边关将士们的驻守,如今天下太平无战事,老臣觉得,该将他们后辈召进宫进行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