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闻言,立马恭敬道:“愿闻其详!”
“有一人能够帮到杨公,而且他也非常愿意帮你这个忙。”
“是谁?”
“宋国公,萧瑀!”
“他?但是我听说他和封德彝的关系一直很好,封德彝能够有今日的地位,也离不开当初萧瑀对他的举荐。”
“杨公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宋国公和封德彝那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即使当初荣国公因为欣赏封德彝的才华能力举荐他,但是也免不了现在的分道扬镳。”
“哦,莫非我出事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封德彝这个人表面伪善,但是骨子里嫉贤妒能,他坐上右仆射的位置后,就一直觉得排在他前面的萧瑀不顺眼,于是几次三番设计让宋国公在陛下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长此以往,宋国公那个刚正不阿的性格早就对他不满,所以两人就交恶了。
如果这个时候杨公的信到了宋国公手里,你觉得他会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从而扳倒封德彝。”
在官场上沉浮几十年的杨荣,太知道这些重臣心里想的是什么,只要有机会扳倒政敌,他们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杨荣充满欣喜道:“郎君莫非和宋国公有旧?”
“那倒不是,不过谢某和魏国公关系不错,我想有魏国公出面,宋国公定然会相信的。”
“如果是这样,那还真的有可能实现,如此某就有出去的希望了!”
杨荣在原地转来转去,可以看的出来他现在的心情又激动又忐忑。
不过一想到刚才自己对谢安没有好脸色,于是杨荣腆着老脸,道:“那某就试一试?”
“杨公大义,笔墨早就准备好了,只等公下笔。”
桌子上本来就有笔墨,于是杨荣坐在桌子上,奋笔疾书,就是连一旁的美食美酒他都毫不理会,足可见这件事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书写完成后,杨荣递给谢安问道:“郎君,你看看,怎么样?”
谢安接过来,看了看后,说道:“非常好,用词激烈,文采斐然,不愧是杨公。”
“那这件事就拜托郎君了,如果杨某有出去的希望,郎君的恩情,杨某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杨荣郑重的说道。
谢安可不会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他是什么人,谢安太知道了。
如果说封德彝的一个伪君子,那么杨荣就是一个真小人,谢安可不觉得自己的一点恩情,会被他记在心里。
要记估计他也会记着自己怎么蹂躏他。
“莫要说什么恩情,杨公出去后,不再找谢某的麻烦,谢某就感激不尽了,其他的不敢奢望。”谢安故意说道。
果然,杨荣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说道:“郎君言重了,杨某怎么会做如此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事,如若杨某以后做出如此猪狗不如的事,定叫杨某不得好死。”
说着杨荣还竖起手指,指天发誓道,那副庄重的模样,一般人估计还真的会相信他。
不过谢安知道,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政治家的那张破嘴。
他们这些人的话如果都能相信,那还不如相信嫖客的深情,娼妓的痴情。
“杨公言重了,谢某怎么会不相信你呢,刚才是开个玩笑而已,你怎么还当真了?
不过,谢某听说过一件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人告诉谢某,说杨公在做太子洗马时,不止一次的建议隐太子对秦王的后宫下手,现在看来,这件事定然是有心人栽赃嫁祸于杨公,杨公怎么会做出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来,您说是不是啊,杨公?”
谢安的话像一把大锤一样,重重的敲打在杨荣心上,让他的脸色都变得没有一丝血色。
他脸上挤出难看的笑容,道:“是,您说的都对。”
看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谢安就满意的说道:“如此谢某就不留杨公了,杨公慢走!”
杨荣满怀心事的向外走去,刚要出门,突然听到身后的谢安说道:“杨公,郑家娘子还健在,你如果出去后,还是去看一看旧主,如此方是为臣之道。”
郑家娘子就是郑观音,是李建成的太子妃,政变后,李元吉的王妃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但是郑观音却在长安独居,这得益于她身后强大的荥阳郑氏,不然她绝不会被李世民这个老色狼放过。
谢安之所以提到郑观音,就是告诉杨荣,当年的事,可不是随着李建成死后就无人可知了。
至于杨荣相不相信郑观音知道这些事,那就不是谢安所能考虑的了,不过他相信杨荣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就不会去赌。
“谢,郎君提醒,杨某会去的。”
看着杨荣消失的背影,谢安心里想着:你以为出去了就能生出二心,恐怕想多了!
谢安有着系统加持,别说一个杨荣,就是封德彝这些青史留名的人,哪一个人的性格和做过龌蹉事谢安不知道,有这些秘密傍身,这些大佬还不是任他拿捏?
不然谢安怎么会那么清楚的知道封德彝身上的隐秘事,还有杨荣的。
敲打了杨荣后,谢安就放心的叫进来麻五,嘱咐他出去后把这个书信送到魏国公府上。
做完这一切后,谢安就心安理得的看书写字睡觉,后面发生的事,就没有谢安的事了,齿轮已经转动,结果已然注定。
果然,当萧瑀拿到魏国公传来的书信,他沉默不语,在自己的书房久久不愿出来。
第二日朝会,商议完正事后,萧瑀拿着笏板径直起身站了出来。
“陛下,臣要弹劾右仆射、密国公封伦,他欺君罔上,首鼠两端,挑拨皇家关系,跟随陛下时,他曾建议陛下早日对隐太子动手,而他同时又建议隐太子,不要顾念亲情,急早铲除陛下,还曾建议太上皇,要么立陛下为太子,要么为隐太子扫除障碍,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信之人,实在是有悖人伦,请陛下彻查!”
萧瑀的一番话,引起朝堂上一片哗然。
房玄龄立马跳出来指责道:“宋国公,今日旧事重提,公然陷害忠良,这难道就是你的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