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京城天空一片漆黑,但是在古老的城市里已经燃起星星点点,许多人家已经有人起来,开始为新的一天做着准备。

现在不过丑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时候他们都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可是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这个时候就得离开那里,起来开始洗漱,准备今日的朝会。

好在自正德年间起,皇帝似乎都染上了不上早朝的习惯,之后的嘉靖皇帝更是常年不上朝,甚至都很少在朝臣面前露面。

隆庆皇帝稍微好些,可也就坚持了两年,之后就罢了常朝,只是在大朝会上露面。

这个习惯,也保持到了万历朝。

毕竟万历皇帝年幼,每月初一十五露面就已经很不错了。

何况,朝臣们虽然看不到皇帝,可每天内阁和翰林的讲官还是能在文华殿见到皇帝的,除了大朝会那天不用讲课,其他时间都要跟着老师读书。

对于现在的朝会制度,别看科道言官私下里还是叽叽歪歪的,但是大家心里知道,现在才是最好的。

不用每日天不亮起床上朝,完成全部程序,其实什么事儿都没办。

等天明该上值了,肚子也饿了,还得找地方弄点吃的填饱肚子。

朝会,那真是个辛苦活儿。

很快,东西长安街上就出现了车轿,一些武官还骑着马赶去上朝。

家人前后打着灯笼,很快就汇聚成一条长龙。

距离皇城不远处,车轿都渐次停下来,官员们下车的下车,下轿的下轿,步行前往承天门。

路上遇到相熟官员,难免就走在一起,小声聊天说话。

穿过承天门,在京百官很快就云集在午门外,等待宫门的开放。

宫门墙角边还建了朝房,供官员们在此休息候朝。

当然,能进朝房的,也只有高品级官员,五品一下的是没机会进入里面休息的。

最接近宫门的朝房,自然是属于内阁的,此时魏广德和吕调阳人已经在里面。

分开时间较晚,这一晚上大家其实都没休息好,这会儿难免都有些困,寒暄两句就在打盹儿。

片刻后,屋门打开,张居正走了进来。

“二位......”

习惯性客气一下,结果看到两人都眯着眼靠在椅背上打瞌睡,于是张居正急忙闭嘴。

只是毕竟是上朝,两人其实也只是假寐,根本不可能睡过去,于是先后都睁开眼,看到是张居正来了,也都起身打起招呼。

张居正坐下后才说道:“二位要是困了,就再眯会儿。”

“闭目养神,哪能在这里谁,呵呵。”

魏广德淡淡笑道。

“呵呵.......”

吕调阳在一边陪笑两声,随后就听到张居正说道:“我过来晚了点,看到李成梁在外面候着。”

“他没进五军都督.....”

吕调阳只说了半句话就住嘴,想起虽然早就安排好让他掌右军都督府,可消息貌似并没有传多广,他或许还不知道。

魏广德只是瞟了张居正一眼,他心里清楚张居正话里的意思。

虽然对于魏广德安排李成梁回京略有微词,但是毕竟兵部的事儿是魏他负责,张居正不便多言。

“下来我会和他说说。”

魏广德顺势就说道。

本来就打算找机会和李成梁画饼,正好借着这话说出来。

不多时,有内侍进来通知,说时辰差不多了。

三人出了朝房,其他官员也陆陆续续从朝房出来,汇聚在午门外按品级站好。

今日的文管队列没什么变化,只是武官队列前排多了个李成梁,而他的儿子李如松因为品级偏低,是没资格上朝的。

也不知道这会儿是在驿站休息,还是在承天门外候着。

不多时,钟鼓司宦官敲响朝钟朝鼓,等第三通鼓响,先开东西两阙门,放官军旗校先入摆列,百官依旧在掖门前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开门入内。

等朝钟敲响后,左右掖门洞开,百官按品级依次穿门而入。

官员们开始进入皇宫,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皇极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策相向立侯。

在整齐排列的官员队伍外,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皇极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万历皇帝很快坐在御座上,城楼下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

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今日的程序早就已经告知,所以在百官行礼后,小皇帝朱翊钧挥手,让身旁太监继续。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城楼上立于小皇帝身边的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场中回响。

明朝的朝会,可不是官员们真的有事直接站出来,其实早在一天前就会向鸿胪寺报备,要奏何事等,鸿胪寺官员会按照大臣们报备事由排序,让他们一个个出班上奏。

不过每次朝会第一件事儿还是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

这些人也是提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如果皇帝要召见,那么便先行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则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算完事了。

现在皇帝年幼,大小事务都交给内阁,所以只是报出人数,鸿胪寺官员就退了下去。

之后则是兵部尚书谭纶启奏,其实就是昨日献俘大典事宜,奏请给予有功将士封赏。

“兵部奏报朕已经看过,赏功罚责本是朝廷惯例,今逆酋伏诛,自然该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

稚嫩童音响起在皇极门上,“宣旨吧。”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逆酋王杲,诱杀我裨将裴承祖等,督府张学颜与总戎李成梁鼓行而前,乘胜直捣......封李成梁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府事.....”

在太监宣旨前,武将班列中的李成梁已经出班跪倒在台阙下,心中欣喜非常,不过也很好奇这次朝廷会给他什么封赏。

本来按制,押解王杲赴京的应该是辽东巡抚张学颜或者辽东巡按御史刘台,不过京城指名让他进京,所以李成梁很是好奇。

不过,欣喜的脸在听到让他入右军都督府掌府事后,瞬间变色。

虽然成为左都督,是大明武职的最高官职,可是对于他来说,留在京城并非好事儿。

倒不是他有反心,此时在大明造反和老寿星吃砒霜没有区别,在很早的时候,因为袭职的困扰,所以李成梁就已经在心中打定主意,要争取为李家留下更好的几页,那就是封侯拜相。

当然,因为文武殊途,现在拜相是不可能的,只有前朝才有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说法,他想要的无非就是封侯一项。

只有成为勋贵一员,才有机会保持李家长盛不衰。

是的,在京城袭职那些年,他看到京城的勋贵人家在京中的排场,虽然权利被削弱,但是依旧是朝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特别是皇帝,依旧信任勋贵,信任这些与国同休的贵族。

看看京营,还有皇宫的指挥,都是勋贵担任,即便有文官戎政,但是大权其实还是在勋贵手中。

不能去边镇就不能立功,不能立功的武将,是没有机会封侯的。

封爵,必须有军功在身,否则就算他今日成为左都督,可他之后呢?

旨意宣读完毕,可是李成梁依旧跪在那里,迟迟不见动静。

一边的鸿胪寺官员小心在他耳边提醒道:“李都督,该谢恩了。”

听到这话,李成梁才如梦初醒般,收拾好心中的失落,向着城头上的万历皇帝跪谢皇恩。

退回武将队列后,他就注意到前面的勋贵班里不少人都在侧身看着他。

毕竟,李成梁担任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虽然现在都督府没多少事儿做,可毕竟占了一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他们这帮勋贵少了一个官职,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当初可是有不少勋贵想要争夺这个位置,谁会想到最后落到这个边将手里。

还是个在京城没什么靠山的边将。

勋贵们看李成梁的目光不善,而李成梁身后的武官也都下意识稍稍远离他。

先前入宫前,这帮人还和他称兄道弟,聊得好不愉快。

只是片刻间,变化巨大。

可见,朝廷给他的这个官职,貌似捅了马蜂窝般,是个大麻烦。

也让李成梁更确信勋贵在朝中武将集团里的影响力之大,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前面的张居正、魏广德都只是冷冷关注着这边,都没人说话。

今日朝会本就没什么事儿,宣旨封赏李成梁及一班辽东将官就是今天的头等大事儿。

旨意宣读后,自然也没有继续的必要,很快大朝会就散了。

官员们三三两两往外走,要回各自的衙门。

李成梁跟在武官们后面,也是向外走。

虽然旨意已经发出,他明白难以改变什么。

“唉。”

在心里长叹一声,李成梁就左右四处扫视,想要找兵部尚书谭纶。

如今圣旨是让他留京,掌右军都督府,可在此前他还要再跑趟兵部,领取官服诰身才能上任,这是规矩。

就在他看到谭纶的身影,正要走过去的时候,在前面一个几个内侍已经往这边来,先后拦在了谭纶、王国光和朱衡面前,低语几句。

三人中朱衡和谭纶在一起,有说有笑往外走,王国光却是在另一边,和其他官员说话。

内侍传唤后,三人都向周围同僚告辞,然后看向后面走过来的张居正、魏广德和吕调阳。

内阁相召,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事儿,可是他们也知道,肯定是大事儿。

户部、兵部和工部,三位尚书不免都对视一眼。

“诸公,今日有大事商议,我们还是都去内阁说吧。”

魏广德伸手抱拳,对他们三人说道。

三人马上错身还礼,然后六个人就一起往内阁方向走去。

这让一直等在一边,打算上去向谭纶请安的李成梁还一阵郁闷。

眼看着周围官员都已经离开皇极门出了午门,他也只好快步跟了出去。

出午门的时候,李成梁就发现貌似这外面有点不对。

因为本该散了的官员,许多人居然还在午门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眼睛不住往午门里瞟。

李成梁诧异之下也回头看了眼,见到本该出午门的谭纶、朱衡和王国光跟在张居正、魏广德三位阁臣身后走向东面的会极门往内阁去了。

李成梁是第一次进紫禁城,不过也没少对礼部和内廷派来教礼仪的官员和内侍打点,所以后宫的情况不清楚,但是前面还是了解的。

明显,谭纶是被叫到内阁商议大事去了,而午门外的官员,其实是在观察那六位大人,判断朝堂局势的。

内阁阁臣。

李成梁想想就觉得头疼,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他却接触不到。

想到这里,李成梁不由得有些嫉妒留在辽东的戚继光,通过谭纶和内阁次辅魏广德接触上。

这次他被留在京城,蓟镇总兵戚继光怕就是接任辽东之人。

这不仅仅是官职变化的问题,而是他不受阁臣信任的证明。

蓟镇的重要性是九边之首,空出这么重要的位置而是去辽东,想想李成梁心中不由得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在辽东做过的事儿,许多也是上不得台面的。

他其实最怕的就是朝廷调虎离山,要对他进行清算。

怀着忐忑的心情出了承天门,李成梁很快就和儿子李如松会和。

“爹,朝廷给了你什么封赏,怎么闷闷不乐的样子?”

李成梁的心情完全表现在脸上,没有丝毫受封的喜悦。

李成梁把朝廷的封赏说了下,听说父亲留在京城掌右军都督府,李如松就是面色一喜笑道:“爹,这是好事儿,终于可以离开辽东那个苦寒之地了。”

李成梁只是回头看了眼儿子,恨铁不成钢道:“没了辽东,如何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糊涂啊。”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25小说网最新小说: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