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徐阶回到内阁,一边安排人请吏部官员前来内阁商议下文之事,一边又派人给裕王府报信。

倒不是此事关系有多重大,主要还是徐阶考虑到张科的任免是魏广德所托,所以派人知会一声。

他也知道劳堪和魏广德关系不错,不过当初严嵩在时,他只当是严嵩想要对付魏广德而卸去其臂助,所以故意调动劳堪职位,当时并未反对而成文。

此事其实早已在刑部传开,不过不管是劳堪还是魏广德都未找他处理此事,徐阶就以为他们已经默认,所以在严嵩致仕后也为改动,这次一并把消息传给魏广德。

消息传到裕王府,张居正倒是很好心的询问魏广德意见,当然是指劳堪外放一事。

“任之的事儿要不要我去找老师说说,重新安排他留京?”

张居正还不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听说魏广德的好朋友劳堪也要外放,就关切的询问。

“之前我问过他,他对于外放一事并无异议。”

魏广德苦笑道,他当然不会告诉张居正这个其实是他一早安排的,所以只能做出无奈状。

听到魏广德说这是劳堪的选择,张居正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不过想到魏广德还在京城,他如果想要回京其实也不难,没看到他老乡欧阳一敬就写信诉苦,最后魏广德还是把人弄回来了。

张居正这么想着,而魏广德则在思考这两天还要登门拜访徐阁老一次。

之前张科送来书信可也顺带送上不少东西,都是用来在京城官场打点的。

之前张居正告诉他,徐阶应下后他就去拜访了一次,送上一些礼物,这次事儿算是尘埃落定,自然还要在去一次。

也是倒霉,谁让张科把信送给他去做。

想想也是,魏广德虽然现在在京城里权利不大,可是背后是裕王府的牌子,不管找谁办事,对方都得给他三分面子,这样子他就成了那帮老乡、同年在京城活动最好的联系人。

礼部宗人府那边接到内廷的条子,向各地王府下文一事,是第二天才传进裕王府的,毕竟这不算多大的事儿。

不过显然张居正昨晚没去徐阶府上,所以并不知道此事。

看到其中提到重录大典,他才后知后觉明白,这发往各地王府的公文是什么意思。

重录大典一事,之前他就曾听到徐阶说过,现在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可自己升迁之事却是遥遥无期,不免一整天都有些恍忽。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在裕王府里,他自然不好请假出去,前往内阁问问老师此间详情。

魏广德可不知道《永乐大典》要重录,虽然当初他曾经和陈矩提过一嘴,不过那是灵机一动。

陈矩只是在当初在嘉靖皇帝面前提出时告诉了魏广德,时间过了这么久,他都以为此时已经黄了。

今天一下子看到此事,他还很奇怪,看着手里的条子还在那里愣愣出神。

“重录大典是好事儿,就是靡费太大了,如果由各王府承担开支倒是不错的主意。”

这会儿,殷士谵却是对裕王说道。

现在唯一存世的一套《永乐大典》,即便是翰林院中人想要借阅也是困难重重,也就是嘉靖皇帝才能做到随意取用。

所以,对裕王来说,也只是知道成祖时期编纂了这么一套书籍,他也没亲眼见过,自然没什么感慨。

“听说那书有上万册,这抄录一份确实耗费钱粮。”

裕王只是澹澹开口道。

“听说当年成祖时期,曾经想过要刊印此书,不过也是因为耗费庞大而搁置。”

殷士谵接话道:“刊印耗费太大,抄录一份保存也是好的,这些年宫中失火频繁,确实有必要做成此事。”

“殷先生,你在翰林院时见过这《永乐大典》吗?”

听到殷士谵看重此书,也支持重录一事,裕王随口问道。

不过殷士谵却是摇摇头说道:“此书保管严格,不到学士一级轻易不会有机会一观,除非是需要,还得请示掌院大人方可。”

裕王还只是裕王,不是太子,所以未经嘉靖皇帝许可,他也是没有权利看到此书。

这会儿几句话后,倒是让他产生了一丝兴趣,想要看看这《永乐大典》。

“善贷,你当初是不是见过大典?”

这时候,张居正似是记起前事,不由得出声问道。

“我初入翰林院时曾跟着吴清吴学士学习了一段时间,他那里倒是有一册大典,我也是因为代还书册才有幸进过文渊阁,看到过《永乐大典》。”

魏广德开口答道。

“哦,善贷进过文渊阁,那《永乐大典》是否真有上万册?”

裕王来了兴趣,移动下坐姿靠向魏广德的方向发问道。

“我可没工夫询问,不过那一屋子百十个书橱,据说全部存放着永乐大典,估摸着应该有。”

魏广德答道,随即想想毕竟那次自己也是立了功的,不免想在裕王面前也炫耀一下,就接着把那日火烧三大殿,大火甚至蔓延到午门,都烧进左顺门了。

如果不是自己临危不乱,果断带人拆掉左顺门通往东阁和文渊阁的廊道,只怕内阁和全套《永乐大典》都要葬身火海。

“确实凶险,难怪上次在奉天殿广场上,看到没有了原来通往三大殿的廊道,怕也是再次出现这样的场面。”

张居正叹道。

这哥们儿捧的好。

魏广德在心里给张居正比了个大拇指。

当初那事儿,魏广德也没有白忙活,嘉靖皇帝之后论功行赏,给他封了个詹事府的差事,品级也提了半级,让他追上了他那科的状元。

别看只是升了半级,那也不容易,若是背后没有推手,那就只能等九年考满,而且考察结果还要中、上才有可能升职。

运气,只能说自己真的是运气好。

三大殿早不烧晚不烧,偏偏就是自己过去的时候烧,让自己有漏脸的机会,这种功劳可是不常有的。

之后的时间,朝里朝外倒是没有多少大事发生,也就是福建那边发来军报让魏广德稍微留意了下,知道是南赣副总兵俞大猷率部趁张琏攻打平和县时偷袭了老巢,不过结果貌似不大好。

明军没有预料到张琏把老巢打造的固若金汤,利用山头建成城寨防御,让明军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样的战场环境,就算兵部也是没有预料到的。

当初杨博也只以为就是在山野里修建的城寨,哪里能想到因为大量汇聚的人口,让张琏可以在短短时间里把周围的山头全部占下来,还打造成庞大繁杂的防御工事。

不过明军已经逼近张琏老巢,也预示着围剿张琏一伙反贼的战事出现了结束的曙光。

刘显督军只要能给俞大猷持续的支援,明军早晚能够一举攻克此地,届时在外的贼军只需要慢慢梳理剿灭,这次福建的乱局就可以平息。

所以在消息入京后,兵部尚书杨博立即入西苑求见嘉靖皇帝,回到兵部后连续给福建游震得、广东刘显和南赣俞大猷发出多道公文,想来也是督促此战尽快结束。

向各地王府的文书已经下发,嘉靖皇帝就算心里再急也只能等待各地的回信,不过兵部送来的福建抚叛胜利在望的消息也算是对他的一个慰藉。

只是这样的好心情很快在福建、广东新的奏疏送达京城后荡然无存。

因在浙江遭遇胡宗宪部强烈抵抗损失惨重,在嘉靖皇帝四十一年起,倭寇侵犯的区域明显南移,开始对福建和广东实施骚扰。

从温州出发的一路勾结福宁、连江的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三地,从广东南澳来的一批倭寇勾结福清、长乐倭寇攻陷玄钟所,倭寇迅速蔓延到龙严、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郁闷的要数坐镇浙江的胡宗宪胡总督。

在浙江布置了天罗地网等待倭寇自投罗网,结果没成想等来的却是福建、广东的报急文书。

不得已,胡宗宪只得下文刘显,分出部分兵马剿倭,同时也抽调在浙江的戚继光率部进入福建,参与对福建倭寇的清剿。

只是他还算分得清楚轻重,并没有调动俞大猷手下的人马,只是让刘显把部分本已计划派往俞大猷处的兵马调回抗倭。

不过此时的俞大猷正骑马漫步山头,从山腰处一直到山脚下散布着无数尸首。

远处,一队明军正押解这一名身穿铠甲的贼军首领过来。

“将军,已经找俘虏确认过了,此人就是这支贼军的首领萧晚。”

前面一个把总已经策马快速到了俞大猷身前,抱拳禀报道。

“败军之将,押下去严加审讯,务必问出张琏那厮在哪路贼军中。”

俞大猷没心思见这么个手下败将,扬扬马鞭吩咐道。

“遵命。”

那把总答应一声,勒马回返,把萧晚带到一旁审讯去了。

环视四野,俞大猷脸色毫无波澜,只是对跟在身后的亲兵队长吩咐道:“再派出几队哨探,查明另外三路贼军动向。”

对于张琏苦心经营的老巢,俞大猷已经没有心思去一个山头一座城寨去拔除,而是打算用最简单狠辣的方式,尽快结束此地战事。

沿海倭寇肆虐的消息他已经知道,更明白朝廷大军不可能长期呆在此地剿贼。

虽然经历过无数的尸山血海,可真要下最后的命令,俞大猷依旧有些不忍,因为到了那一步,一旦启动就没有办法及时收手,即便贼军投降,依旧会有无数人死去。

现在的俞大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探马能带回来什么样的消息,张琏返回老巢或者知道萧晚军被伏击,全军覆没后惊慌远遁。

是的,他已经打算用火攻,一把火烧掉那些城寨,继续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若是张琏军返回老巢,到是可以一举全歼反贼,可若是四散奔逃,则可少造一些杀孽,不过因此也会增加后续围剿的难度。

只是,在收到倭寇大举犯闽的消息后,俞大猷也顾不得许多了。

福建的情况,京城自然还不知道,不过官场上那些消息灵通人士已经知道内阁正在考虑重录《永乐大典》的人事安排。

自从内廷让礼部下文各王府后,消息就已经瞒不住了,而且也没有必要瞒。

毕竟是重录《永乐大典》,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其中不少书籍都已经失传。

不过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私下议论议论,可没法去打主意,也只有翰林院和礼部的官员还可以走走门路,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只需要在重录工作中分派一些工作,数年之后就是一件大功劳,足够保证官职升迁的大功劳。

没人会认为各地的王府会不买账,毕竟是善政,也没有人为重录大典靡费甚巨而出言反对,即便朝廷财政依旧困窘。

“昨日我夫人还在问我,《永乐大典》是不是每册书页也都用黄金制成的。”

裕王府内,一众讲官此时无事,正在随意闲聊打发时间。

重录大典的消息通过这段时间的传播,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官场之中,关于《永乐大典》的各种版本传说也开始在民间快速扩散。

“金书那传说,早些天就在流传,我听说的最新传说,大典内秘藏一份藏宝图,乃是当年太祖剿灭张士诚部收缴的财物,为防备北元而埋藏......”

“哈哈.....他们连大典成书时间都没搞明白,居然扯到张士诚身上了。”

魏广德对他们的聊天内容是苦笑不得。

民间传闻之事,他也有所耳闻,若不是亲眼看到过《永乐大典》,他还是坚决不会相信滴。

用黄金做成书册,一册两册还好说,就算十来册也可以接受,可是上万册,开什么玩笑。

“高大人昨日去了我老师家里。”

这时候,张居正忽然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小声戛然而止,不过很快又或轻笑或摇头。

高拱去徐阶府上,目的不言自明,自然还是奔着重录工作去的,众人都没想到高拱也想参与其中。

在他们看来,以高拱现在的情况,只需要稳扎稳打,下次尚书级别官员调整之时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这总校官可有人选?”

魏广德也是好奇问道。

这,显然也是高拱此行的目的,不过被魏广德以这种方式提出而已。

“据说陛下那里定下一个瞿景淳,其他的还在讨论。”

张居正看向魏广德,澹澹开口说道。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