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回到了老家。
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去了大城市打拼,虽然我也想去,但最终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回到老家积极备考公务员。
毕竟我本人并不是擅长和人打交道,而且我为人死板,因为是文科生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去大城市可能会无法适应,我还是守家在地每天陪伴家人最好。
但我在家里备考了一年,这一年里我虽然刻苦学习,但始终与上岸无缘。(关于考公的一些的黑话:上岸就表示多次公考的人成功考上公务员或国家公职人员。在备考叫做涉水,考上了就表示上岸。做生意叫“下海”,回公家单位就是“上岸”了。)
俗话说一入公考似海深,公务员的选拔是选优秀的人才,需要报考的人都全能选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公务员笔试、面试、政审一系列过程是很复杂的,所以说考上公务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旦考上了就是很厉害的,终于在公考的深海里爬上岸。
一旦进入这个队伍,只要不是太出格,一般都能顺利干到退休,因为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所以在三线以下的城市,人们把公考抬上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和民营中小企业家相比,和市场经济下工人,农民城市小商贩,公家单位都有无可比拟的稳定。
因为岗位待遇实在太好,所以全国各地的公考竞争都十分激烈,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得掉水里淹死,活到最后的人很少,就像一帮人下水过江,大部分体力不支,只有强者能活下来。当然淹死的人立刻原地复活血蓝全满只能等第二年再过河。
第一年我没有任何收获,反而白白浪费了自己应届生的身份。
(至于应届生考公有什么优势,那就实在太多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国家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公务员招考上都在向应届大学生倾斜。在报考条件上,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相对宽松,限制需要基层工作经历的非常少,每年都会有许多职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同时很多专项的招考也只针对应届生,如选调生考试等,只有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期满的当年,可以作为应届生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那些非仅限应届毕业生的职位,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招考条件,也可以报考,供应届生选择的职位是非常多的。
学习能力和年龄大小是成正比的,这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因为大量应届生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所以他们在学习上也保持着最好的状态,应届生具有年轻的优势,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很少受生活桎梏的影响,不管在精力体力上,还是思维能力、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都要比在职考生强,在同样的时间备考情况下,分数往往会高于在职考生。
所以根据这两点分析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有考公的想法,那么一定不能浪费第一年应届生这关键的一年)
但我就不行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虽然我很努力的在考试,可每次考下来之后,离面试仅有一步之遥,当时家里人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尤其是我妈,这一年每天给我提供了高考一样的待遇,三餐不仅营养均衡而且味道也是极佳,但一年下来啥也没考上,我家就开始对我不满了,从一开始的各种的鼓励,变成了抱怨和奚落……
无奈,在第二年春天省考失败之后,我变在家人的嘲讽下暂时放弃“全职备考”转而去寻找一份工作,一边养活自己,一边继续考试……
我先是去县城的快餐店干了几个月,但干着干着发现自己并不是这块料,这个活虽然不怎么辛苦,但我实在是闻不了那股油烟味,加之我本人也很少吃油炸食品,所以没有满半年我就离职了。
之后我又找了几个活,同时将自己的剩余时间投入到了书山题海之中。
但第二年仍是事与愿违,虽然第二年我通过打零工实现了自己养活自己,但是我发现打工严重挤压了我学习的时间,考公和高考一样,如果学习不到位,那像我这种资质平庸的人这辈子都上不了岸的。
但此时一根救命稻草来到我的身边,当时我正把房地产公司的销售辞了,这天正打算来县人力资源中心找找有啥合适的工作,忽然我看到了一条政府招收公益性岗位的通知。
上面写到,只要符合201X年毕业的人就可以来县人事中心报名,报名时,带上身份证复印件和毕业证复印件即可。
201X年?哎?这个年龄刚好不是我毕业的那一年吧,太好了,我条件刚刚好!于是我迅速回家拿着我的各种复印件到了县人事局报名。
报名很顺利,因为报名的人说少也不少,所以人事局决定组织一次考试来确认最终的名额。
这种考试实在太简单,只有几个选择题就算打发了,而且当天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来考试……(人少其实还是因为待遇不好,说的不好听了点,这个岗位就是月薪一千多的临时工而已,有的县城招这些岗位甚至都不用考试,报名后直接分配单位,因为根本就没什么人去报……)
很快,我在考试中获得了前十名的成绩,顺理成章的获得了这个职位。(只要考进前三十名就能入职,而那天考试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只有三十六个人……)
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县城某局某科室的一个工作岗位上,我的职责也非常简单,就是整理文档,归类,颇似档案管理员那种。
与我一起来的还有3个公益性岗位,而我们本章的主角竹哥就在其中……
那天我过去报道,进局的办公楼后,只见在行政办公室门前还站着两个长发飘飘的女生和一个戴着眼镜颇为儒雅的男生,我一进门,那个男生便道:“嘿!最后一个同志来了!欢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