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长安城比以往更加为之热闹繁华。
尤其是坊市林立的外城。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皇帝陛下课农桑,恤困穷的政策。凿山起堤,疏通沟渠,构筑梯田,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商业自然也开始变得繁荣起来。
街道旁有几名小儿玩耍嬉戏,口中唱着歌谣:
“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长安城此刻之繁华,可见一斑。
不过城中道路虽宽,却少见华丽的马车经过。偶尔有几位大官出现,都身着简朴布衣,并非绫罗绸缎。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帝苻坚颁下法令,要求文武百官紧衣缩食,杜绝浪费和奢华。
要说外城中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太一学宫,这是长安城中最大的学校,公卿以下的子孙皆以能入此学宫为荣。
学宫所教科目繁多,除了普通学宫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主学科外,还有十几门偏门学科,包括农业生产、兵器制造、官场政治等等。
皇帝苻坚甚至还安排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各级机构实习。
他还下达旨意:凡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如果不通一经一艺,则一律罢官为民。
于是太一学宫中不仅仅有年轻的孩子,甚至还有不少达官贵人前来学习。
此刻在太一学宫偌大的演武场上,一名手持木剑的红衣女子正与一名壮汉打斗。
女子剑走轻灵,有如穿花蝴蝶,上下翻飞。
壮汉丝毫不惧,也不见他如何走动,一柄木剑始终横在胸前,将女子的攻势悉数化解。
“不打了,不打了,练了两个月,还是打不赢师父。”
女子满头大汗,将手中木剑往地上一扔,嘟起嘴气冲冲的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小丫头,练武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师父我好歹是长安十大剑术高手之一,这么简单就被你打败,那还有面子来教那些小兔崽子。”
壮汉笑嘻嘻的看着眼前的女子。
别人不知道她的身份,他可是清楚的紧。女子名叫慕容柔,据说是皇帝陛下的贴身侍卫,唯一被允许带剑进入寝宫的人。
虽然她年纪不大,今年也就十六七岁,但一身武艺已经直逼十大高手,在长安城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恐怕只有寥寥几人能够与之匹敌。
与武功相比,慕容柔还精通礼乐、舞蹈和数学。只不过她平时为人低调,学宫也从不将她的各科成绩公之于众,因此知道此事的人也仅限于几位老师。
“慕容姑娘,宫中来信,皇帝陛下招您进宫。”
这时,一位学宫护卫带来一则口谕。
慕容柔看了一眼壮汉,后者笑道:“既然是陛下相召,你赶快去吧,今天这课算你及格。”
“多谢师父。”
慕容柔行了一礼,跟着护卫走出太一学宫。
一辆灰色的马车早已在大街上等候多时。
慕容柔钻进车厢,马车扬长而去。
......
鸣銮殿。
苻坚大约四十岁上下,体魄强健,生来一副紫膛脸,短髯如戟、高鼻深目,自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度。
见到慕容柔,他锐利的眼神中露出一抹宠溺。
“去了太一学宫两月,有没有想义父?”
“才不想,太一学宫比宫里好玩多了。”
若是一般人在苻坚目前说这种话,恐怕他早已翻脸,然而对于慕容柔,他却满脸笑容,一点都不生气。
“呵呵,北方贫瘠,长安城也就这样,等义父攻克南方,定然带你去感受一番建安繁华。”
慕容柔眼睛一亮。
“如此说来,义父目前进展不错?”
“昨日传来捷报,凉州已然归我秦版图,晋兵退守长江一线,已无反攻之力。只待收服匈奴、鲜卑等族,北方一统,届时百万大军南下,江南富硕之地皆是囊中之物。”
苻坚目光如电,充满自信。
他一直奉行“混一四海”政策,善待战败的人,每灭一国,均授其君臣以官爵,并使统领旧部,推行王道之政。如此一来,北方大部分战力得以保存,并未因为内部战争消耗太多。
慕容柔道:“义父,这两月女儿读圣贤书,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苻坚此刻心情大好,点头道:“虽然你是我的义女,但为父一直把你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义父,您让那些旧国君臣统领旧部,实属不妥。这些人虽然明面上对您毕恭毕敬,但复国之心不死。女儿认为对于收服的小国军队,应该分开编制,相互监督,以免其生祸心。比如那前燕吴王慕容垂,手下有三万精兵,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
苻坚脸上笑容消失。
“若是旁人此言,朕定会治他个动摇军心之罪,不过从柔儿口中说出,义父知道你不过是关心罢了。是景略让你来劝我的吧?他不敢来,便让你来触霉头?”
慕容柔吐了吐舌头,不敢接话。
苻坚忽然叹了口气。
“其实他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他是汉人,思维会局限在汉人的习惯上。北方诸族,他们之所以想要复国,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一片沃土。只要朕成功占领南方,一统江山,届时封他们个王卿,划一块肥沃的土地移居,谁还会想着造反?”
“那如果南下失败呢?”
苻坚一愣。旋即哈哈大笑。
“放心,南方那些自命风流的所谓名士,只会妄谈清议,逞口舌之快,根本不足为惧,除非他们有鬼神之助。”
苻坚笑毕,解下腰间佩剑递给慕容柔。
“柔儿,你也长大了,为父有任务交给你去做。这柄剑名叫虞美人,乃名匠欧冶子后人所铸,跟随为父南征北战数年,为父现将它赐予你,希望它能护你周全。”
慕容柔神色一肃,双手接过佩剑。
“柔儿这条命是义父所救,不管义父要柔儿做什么,柔儿万死不辞。”
“此去往东,有一个名叫边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