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如火如荼,以排山蹈海之势席卷天下,给行将就木的汉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凡事有利有弊,这也让许多怀有抱负的英雄豪杰得以崭露头角,早早的登上历史舞台!
有三个人注定要脱颖而出,抒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篇章!
一个是孙坚,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则是刘备!
朱儁策马扬鞭,率军赶往颍川,奉命抵挡波才。
路上他再三斟酌,经过几番思量,朱儁意识到这次黄巾造反,与以往的起事作乱截然不同。
黄巾声势浩大,辐射中原,除了河南河北,各地大大小小的叛乱贼兵也有不少,仅凭一两个军事统帅,是远远不够的,还迫切需要提拔一批能带兵、擅长打仗的高级将领!
越想,朱儁越觉得此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朱儁把皇甫嵩找来,两人商议了一番,拟定了一个举荐名单。
而在朱儁所写名单上面的第一个人,赫然便是江东猛虎孙坚。
孙坚的父亲却在儿子身上寄予厚望,从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来。
坚!希望儿子能有坚毅的意志,经得起锤炼,做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
表字文台!希望儿子日后能在文坛崭露头角,光耀门楣!
孙坚没有让父母失望,才十几岁便长成了壮小伙子,身强力壮,膀大腰圆,比同龄人明显高出一头,且容貌威严,性格豁达豪迈,很有英雄气概。
长到十七岁,有一次跟父亲出海,孙坚第一次见到大海,着实感到震撼,这使他本已开阔的胸襟更加平添了几分博大的襟怀。
没想到路上竟然遇到了一伙海盗,海盗头目胡玉人多势众,盘踞在沿海附近,没人敢轻易招惹。
初出茅庐的孙坚,艺高人胆大,毫不畏惧的对父亲说:“此贼可击,儿请讨杀!”
孙钟当时大吃一惊,慌忙阻止,可孙坚却提刀上岸,面对众多海盗,不仅毫无惧色,反而挥手四下指挥,假装成围捕海盗的样子。
海盗误以为有伏兵,顿时吓的东奔西跑,四散奔跑,孙坚亲自斩杀了胡玉,提着他的首级返回船上。
所有人都震惊了,没想到才17岁的孙坚,竟有如此胆魄,如此智勇!
之后,孙坚名声越来越大,别说富春,整个吴郡提到他的名字,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孙坚连做了几地的县丞,以个人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随着名声越来越响,身边也渐渐聚集了一群死心塌地的弟兄。
朱儁之所以第一个想起他,是因为不久前一个叫许昌的人公然扯旗造反,自称“阳明皇帝”。
而朱儁当时就在会稽郡任职,两年多的征剿过程,孙坚的表现深得朱儁的认可,没有孙坚,反贼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剿灭。
接到朱儁的征召,孙坚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点齐兵将,策马扬鞭,直奔颍川飞驰而来。
………………
说曹操是汉末有名的官二代,恐怕没人会有异议,他祖上曹腾爵封费亭侯,父亲曹嵩做过太尉,虽然太尉是花了一亿买来的,但曹家也算风光显赫,地位无比尊崇。
曹腾是老实人,曹嵩也是老实人,但到了曹操这里,他却是一个混世魔王。
曹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从小就是个机灵鬼,眼皮一眨,就是一个想法,眉头一皱,就是一个点子,甚至表面不动声色而馊主意不断。
他整日飞鹰斗狗、游荡无度,在儒学昌盛的汉代,没人看好曹操,曹操的做法,让家族蒙羞,令士人厌恶。
曹嵩无暇管教,他的叔父本想严厉管教,却被曹操装疯摆了一道,从那之后,便没人再理他。
曹操愈发的肆无忌惮,所有人都认为他不会有任何的出息,只能做个纨绔子弟。
幸运的是,混乱的世道反而让曹操这种放荡不羁的人更容易出人头地,他很早就引起了桥玄何颙等名士的注意。
太尉桥玄语重心长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救济,能安天下者,其在君乎!”
何颙第一次遇到曹操,便叹息道“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身上具有枭雄潜质,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聪明。
无论何物,一看便知,无论何事,一点便透。
家门的富贵和父亲的宠溺,让他无所顾忌,变得任性,由此也让他变得无所畏惧。
狡黠和睿智让曹操变得凡事都喜欢用脑子,他喜欢打破常规,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守旧,不死板。
整日骑马射箭,飞鹰斗狗,四处游荡,到处打闹,倒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这让曹操滋生了任侠之气,培养了勇武的精神。
得到桥玄和何颙的认可,曹操意气风发,好像突然醒悟了一样,他想出名,成为真正的名士,第一个举动,便石破天惊。
曹操竟然乔装改扮,混进张让的府中,意图行刺张让。
曹操差一点,就变成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
行刺失败,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曹操,再三思索自己的行动,愈发觉得自己太过鲁莽,他认识到行刺只是匹夫之勇,他要学项羽,做万人敌!
于是曹操开始勤练武艺,苦读兵法,所有的兵法他都翻来覆去的看许多遍,几乎烂熟于心。
他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所有的兵法都用心感悟,写下了自己的总结和见解。
真正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兵法彻底融进了曹操的血液,融进了他的思维和骨子里,为他日后领兵打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曹操的想法再次发生了改变。
从要当一个名士,到做万人敌,最后变成了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安邦定国的经天纬地之才!
于是,曹操愈发不满足现状,学习兵法的同时,又关注起了别的学问,尤其是诸子百家的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