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连夜猛攻,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比不上黄巾兵,但人数实在太多了,轮番进攻,无止无休。给波才等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人勉强吃了点东西,便再次投入了战斗。
坚守到后半夜,波才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了两百多人。
越来越多的黑山军登上关墙,跟黄巾兵展开了贴身的白刃战。
徐峰一枪刺穿了一个敌人的心脏,可是下一刻三把钢刀从不同方向劈在他的身上,徐峰再也站立不稳,倒在了地上。
一个黑山军奋力的跳起来,大刀奔着徐峰的胸口猛劈了下来。
徐峰拼命最后的力气,把枪头直直朝上,咬牙用力的刺进了黑山军的胸口。
很快,他也被四五个敌兵砍的血肉模糊。
不下数百人登上了关墙,形势一片大好,于毒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哼!虎牢关马上就要落在我们的手里了。”
波才一次次用力的挥舞着熟铜棍,不知砸死砸伤了多少敌人,他的身上早已染满了鲜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
噗!
四五个黑山军冲到近前,混战当中,波才砸死了两个,也被一名黑山军抓住机会,一枪扎进了腹部。
波才怒吼着,虎目圆睁,高高举起熟铜棍,把那个自鸣得意的黑山军砸的脑浆迸裂,当场惨死。
刚把这四五个敌人干掉,又冲过来七八个,波才继续奋战,没多久,腿上又中了一枪,几乎站立不稳。
波才把身子靠在了垛口,状如疯魔,铜棍上下翻飞,机械似的舞动着,靠近的敌兵一个个的倒在地上,可波才身上的伤势也越来越多。
很快,两条长枪同时扎进了波才的胸口,波才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又砸倒了两个,十几个黑山军一拥而上,刀枪并举,齐齐的落在波才的身上。
波才再也支撑不住,熟铜棍无力的掉在了地上,身上被七八条长枪一起刺穿,扎的像刺猬一样,连肠子都流了出来。
那些向他出手的黑山军,脸上无不带着惊恐畏惧的表情,即便他们在波才身上留下了这么多伤口,可他们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眼前这个男人太可怕了,受了这么多伤,竟然还活着,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波才的身体逐渐变冷,意识却越来越清醒,往事一幕幕不断在脑海中闪现,随即如山的黑暗重重的压来。
临死前,他艰难的扭头往周围看了一眼,还剩下几十名同伴,都淹没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可这些人依然奋不顾身,在玩命的战斗着。
波才想到了长社的那场惨败,那时的黄巾兵,即便遭遇大火,可毕竟还剩下数万人,面对人数远不如他们的汉军,却毫无斗志,只知道亡命奔逃。可此时此刻面对数不清的黑山军,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主将不在了,他们依然在奋战。
有一个黑山军的校尉,得意洋洋的走到黄巾大旗的旗杆近前,不屑的冷笑道:“你们已经彻底完蛋了,现在该换上我们黑山军的大旗了。”
他的手刚碰在旗子上面,突然,内城中射来一支冷箭,箭如流星,来势汹汹,校尉惨叫一声,当场摔到了城下。
“杀啊,弟兄们,我来了。”
杨凡飞快的把弓箭丢在地上,抄起铁枪从马上跳了下来,径直朝着关墙狂奔了上去。
太史慈、黄忠、周仓、何曼……众人紧随其后,迅速登上了关墙。
登上关墙的黑山军顿时遭遇了最顽强的阻击,杨凡二话没说,枪如疾风暴雨,一次次凶狠的刺出,根本就不讲什么招式,只要能把敌人杀死,就行!
长枪狂舞,伴随着枪影闪烁,卷起阵阵狂风,带起无数腥风血雨,靠近的黑山军相继倒地,这些只能打顺风仗的乌合之众哪里是杨凡的对手,一枪一个,一扫一片,一砸一群,一挑一串。
空中残肢乱飞,血雨四溅,地上死尸遍地,血流成河。
宛如杀神一般的杨凡,一会的功夫被敌人的溅的浑身是血,面目更显狰狞,杀红眼的模样,跟鬼神修罗没啥两样。
杨凡勇不可挡,太史慈等人也不含糊,众人大开杀戒,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瞬间便把挤满黑山军的关墙杀出了一片真空地带。
侥幸还活着的十几个黄巾兵,见杨凡带人来了,顿时精神大振,有的即便被敌人随后杀死,也死的瞑目,死的坦然。
“怎么回事?”
黑山军一片片的从上面被挑飞了下来,于毒大吃一惊,“莫非他们来了援军?”
他并不知道杨凡在之前去追击董卓了,所以对城里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援军,感到难以理解。
就在这时后面的队伍突然一阵大乱,夜空下,身后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即便黑山军手里有火把,可这毕竟是深夜,他们并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黄巾兵,顿时乱了套。
虎牢关来了援军,背后也有人偷袭,黑山军愈发混乱,像退潮的潮水一样,没等于毒下令,便开始向后急速后退。
狭窄的山道人挤得满满的,一时间自相踩踏,死伤不计其数。
杨凡带人杀光了登上关墙的黑山军,往下面飞快的看了一眼,果断的摆手下令,“太史慈、黄忠你二人马上带人杀出虎牢关,趁机把黑山军杀退。”
“交给我们吧!”
两人轰然领命,顾不得喘口气,马上提着滴血的刀枪下了关墙。
关墙上面堆满了血淋淋的尸体,有自己人的,更多的却是敌人的,之前的留守的将士,一个也没有活下来,杨凡心如刀绞一般,沉着脸,站在关墙上久久一动不动。
在死人堆里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发现身上插满铁枪的波才。
波才雄壮的身躯紧靠在墙上,双眼圆睁,目视正前方,躺在他身边的尸体明显比别处高出一大截。
杨凡眼圈有些发红,波才投奔自己时间并不长,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从杨凡身上看到了黄巾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