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又过了四千五百年,此时,如今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帝喾感觉自己即将功德圆满,如同前几位人皇一样走访人族寻找人皇人选。
他的遭遇和轩辕和颛顼一样,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这时候帝喾想到了人皇轩辕的事情,也想将皇位传于自己的子孙。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帝喾也是有一个自己想要的人选。他喜爱自己的四妃常仪之子挚,想要退位之后传位于挚,但是他没有考虑挚的性情。挚志大才疏,又有暴虐之性,帝喾曾让挚治理天下十年,可是挚为政不善,民怨沸腾,威望不足以震慑族中各方势力。
最后帝喾在各位大臣的压力下,在众人商量之后,让挚放下人族的事情,讨论结果是帝喾将会让位给他的三妃生的尧。
而这尧是挚的弟弟,尧,姓伊祁,名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领的赞许。
最重要的是现在尧已经被药师收为弟子,教导多年,帝喾想要将这个帝位交于挚是不可能的,即使太乙真人都不支持帝喾的决定。
既然决定了让位人选,帝喾就全心全力教导帮助尧管理人族,更重要的是准备祭坛,祭拜天地,昭告洪荒,人族让位是大事。
帝喾的让位情况和颛顼差不多,来的圣人只有原始天尊和人族的各位圣人,在帝喾宣誓让位之后,一份比颛顼大一点的功德降下,一分为二。八成给了帝喾,两成给了太乙真人。
由于帝喾专心与民生,禅让之时的修为只有金仙,拿到功德之后也仅仅晋升到准圣初期巅峰,准圣中期都没有,不过他在位之时声望比颛顼更高!
太乙真人的到两成的功德,直接将自身修为提升到大罗金仙后期巅峰,他得到的功德太少了,没有能够晋升大罗金仙巅峰,不过即使这样他也很满足!
等各位都走之后,剩下的就是帝尧的事情。
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尧,相传帝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
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唐尧即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借鉴其兄挚之过失,在老师药师的支持下,专注安定人族,唐尧又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
在这么多的人才辅佐之下,人族在尧的治理之下兴旺了起来,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即使有了颛顼和帝喾的发明和改善,也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帝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帝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市场寻访人族时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
帝尧听到鼓声,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时间逐渐过去,又即将迎来帝尧功德圆满之时。帝尧效仿前五位人皇,寻访人族寻找人皇人选,可是他也遇到了难题,没有找到他非常满意的人选。
于是,帝尧召集群臣,向他们询问何人可以接替人族共主之位,群臣听后,急忙相互议论起来。人皇之选至关重要,要知道帝喾选的挚太差劲了,他们不想在经历一次。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首位大臣才试探的说道。
“共主之子丹朱通达事理,可以接任人皇之位。”
“哼!丹朱么,其人愚顽、凶恶,用之不妥。”帝尧不屑的说道。众人听了,尽皆沉默,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丹朱可是帝尧最心爱的儿子,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帝尧的想法,才吧丹朱推选出来。如今帝尧排除在外,众人才准备好他们想要推荐的对象。
一开始帝尧听到大臣推荐自己心爱的儿子丹朱的时候,他就明白大臣们的担心,他自己也是经历过那样的阶段,他不想在让人族经历一次,他也知道即使他想让丹朱继位,下面的大臣也不允许,才会严厉的拒绝丹朱人选。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选,大臣们稍稍沉默片刻,众人再次开始讨论人选,最终,众人终是达成共识,众口一词道。
“圣皇轩辕陛下有一孙名鲧,此人见识广博,本领不凡,为人处世世人无不称道,足以担此重任。”
帝尧一听,低头思考一会儿,刚要答应,心中突然一动,只见帝尧眼珠一转,接着抚须说道。
“此人的确不错,但尔等还是多举荐几个,莫要错漏。”
众人一听,深觉道理,便又开始讨论,突然,大臣四岳对尧说道。
“有一人,名为虞舜的人流寓在民间,他的德行很好。就是不知其是否能够胜任共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