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不绪和尹狄都钻研过墨家机关,查探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终于找到了密室的开关。
密室挺大,里面全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魏不绪感叹道:“怪不得蜀王府建造得这么奢靡,原来蜀王真有钱。”
看了一圈宝物后,魏不绪指着一株半人高的血红珊瑚树道:
“我瞧着这个挺好看,而且红珊瑚可以入药,淼淼肯定喜欢,你将这个给淼淼留下,其他的叫弟兄们进来挑。
还是老规矩,留一半给圣上。”
尹狄应了。
魏不绪道:
“我今晚就和尹唐带着大皇子犯事的证据回都城秘密见圣上,蜀地的后续事情你全权处理。
要是有人不听,你手段强硬些,我替你兜着。”
尹狄又应了。
不过尹狄心里明白:其实魏不绪犯不着亲自带着这些密信回都城,他只是找个借口提前回去。
还真如尹狄所想:魏不绪的确是想善若水了!
……
**
七月底 子时
圣上睡得正熟的时候,被平吉公公的轻唤声叫醒。
“陛下,魏将军趁夜潜入了皇宫,说有要事禀报于你。”
圣上醒了醒神,然后反应过来:“你说子寰?”
“是,正是魏将军。”
“快,让他进来。”
朝廷四个月前接到了蜀地一封战报:大军攻克了入蜀必经之路的剑门关,但那尚未深入蜀地,离灭蜀还远得很。因此圣上一直揪心蜀地之事。
现在魏不绪突然秘密潜回都城,到底所谓何事?
此时,圣上根本不敢相信魏不绪已杀了蜀王和他的子嗣、并收复了蜀地。
圣上都还没来得及穿上外衣,魏不绪和尹唐已身着铠甲、风尘仆仆进了房间。
魏不绪单膝在圣上面前一跪:
“禀陛下,臣不负陛下所托,已收复蜀地。
蜀王因顽强抵抗,臣将他射杀在锦城城墙上。蜀王的后嗣们也因不肯投降死于乱战之中。
蜀王的部众和士兵也被朝廷大军消灭得十之八九,剩余的四散逃走成不了气候。
蜀地重要城池和关寨要冲臣已派了朝廷军队驻守,只待陛下派人接手。
战报随后会上呈朝廷,臣匆忙赶回都城见陛下是另有要事。”
蜀王世子当时趁乱躲去了他的一个相好家中,被他一个侍妾出卖,当日就被尹唐抓获杀了。
圣上听到蜀王已死、蜀地已收复的消息大悦,尚没心思细品魏不绪后面的话,急迫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
“陛下要是不信臣的话可以问尹唐,他最不会撒谎。”
圣上看了一眼木木地跟在魏不绪身后跪着的尹唐,他再不会撒谎也是魏不绪的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与从魏不绪嘴里说出来的话没有区别。
“我不是不信你,是不敢相信。现在离攻下剑门关才只过去四个月,怎么这样快?”
说完后圣上道:“你别跪着了,起来回话。”
说完又示意平吉去搬椅子。
魏不绪在椅子上坐下来后道:
“因对蜀地地形不熟,臣并不敢轻易带领大军深入。
因此臣命尹狄等人率领大军龟速前行,臣则带着尹唐和几个擅长绘图的黑甲卫潜入蜀地探查地形地势。
臣足足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才将蜀地的地形地势摸了个大概,心中有了攻克之法后才带领大军攻蜀。
因此四个多月前攻下剑门关并不算慢。”
原来是这样!
圣上在心里算了算日子:
“你探查蜀地地形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那你正式收复蜀地只用了五个多月?”
“差不多吧。
这还是臣先将蜀地周围的势力先消灭、最后才攻打锦城的缘故,如果臣直接攻打锦城说不定还要快些。
臣也是不想蜀地留下后患,也是担心蜀王从锦城逃去其他地区麻烦。
特别是巴渝地区。
巴渝地区地形比蜀地其他地方更复杂,山地、丘陵和盆地错综交错,到处都是天然屏障,实实在在的易守难攻。
要是蜀王带着残余军队逃去巴渝,那真不知道战事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听魏不绪说完,圣上大悦:“你做得好!蜀地就应该这样收复!”
说完圣上还不忘捎带夸上一句尹唐:“你倒是信重尹唐,去哪里都带着他。”
“那是因为他身手好才一直带着他,要论率兵打仗的本事,他比尹狄可差远了。
不过,身手好也有身手好的优势,他多次于危险之中救我,如果没有他,我早死了。”
圣上自然知道这些。
与其说尹唐是将军,还不如说他是魏不绪的贴身护卫更恰当。
但也正如魏不绪所说:身手好也是长处,能救魏不绪的性命。
最重要的是:他还对魏不绪死忠!
就是圣上的话在尹唐这里都远没有魏不绪的话管用。
心上大石落地后,圣上才忆起魏不绪之前说的话还有另外内容。
“你说你回都城是另有要事禀报于我,还有什么事能比收复蜀地更重要?”
圣上一边说话一边慵懒了身躯。
“臣要禀陛下的事确实没有收复蜀地重要,但事涉隐密,又牵涉到大皇子和安定侯,因此臣并不敢自专。
这才偷偷于半夜潜进皇宫单独禀明于圣上。”
听到大皇子的名字,圣上慵懒下去的身躯又坐直了。
不待圣上发问,尹唐已将背上背着的一个布包取下呈上。
平吉接过尹唐的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雕花木盒。
平吉再将雕花木盒打开,里面是七、八封信件和若干传密信的铁管。
平吉不敢再看,将木盒呈给圣上。
圣上心中大概有了猜想,他伸手随意拿了一封信拆开看。
这是大皇子写给蜀王的,里面正是大皇子告诉蜀王他将许昌土地被侵占一事栽赃给前太子刘煌的。
这件事圣上知道,没在他心里引起太大震动。
可当他拆开第三个铁管看完后,圣上气得大怒,将手中的铁管往地上一摔:“这个逆子。”
这封密信语焉不详,但圣上明白大皇子说的是什么。
大皇子说的是他已按照蜀王的要求将瘟毒散播于都城。
因为瘟疫一事,不知死了多少百姓、花费多少钱财,如果不是善若水及时研制出解药,只怕天下真要改朝换姓了。
大皇子为了皇位竟然如此置社稷、置百姓于不顾!
还如此轻信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