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战场,秦军阵斩两万凉州军及四千东胡兵,敌将郭坤、呼和巴日仓皇向西逃窜。
此消息传至长安,李昭虽大为高兴,却也不感到过分意外。
自金城一役后,东胡在河西的兵力受到重创,而达里图并未给呼和巴日补充兵马。
以凉州军为主力对抗秦军,且兵力上又不占优势,潘顾景要是再打不赢,李昭恐怕真要考虑换人了。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达里图暂时仍不打算向河西增派兵力。
既然如此,他接下来想要做什么,就再清楚不过了。
目前的河北战场上,沧州城已被秦军攻下。
曾经击败过陈哲的燕将丁鹏,与其长子一同战死在了城头上。
真定城周围,尽管陈闻欣竭力一搏,城池仍摇摇欲坠。
或许觉得时日无多了,年迈的燕王刘泰愈加沉溺于声色犬马。
太子刘程元疯了似的在各地强征青壮,连十多岁的少年,或五旬以上的老者都被派去了战场。
由于缺乏训练,这些人的战斗力属实一般。
而人数的急剧增多,造成了燕军粮草的进一步紧张。
现在别说一天三顿,有时连两顿都难以保证。
许多燕军士卒,不得不饿着肚子打仗。
军中的战马,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不是精于军略之人,亦能看出燕军已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刘程元同样能察觉到。
在生死存亡之际,他彻底放下了所有的自尊,屡次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前往草原,恳求达里图速速派兵南下。
李昭估摸着,最快九月初,东胡大军便将跨过燕山,侵入河北之地。
在此之前,真定城十有八九会落入秦军之手,燕军残余兵力则将被迫退守幽州城。
为了不久的大战,大秦已着手进行各项准备。
兵器司昼夜不停,赶制各式利刃。
一批又一批的粮草,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
考虑到东胡人喜好劫掠,褚子清提议,派人四处宣扬胡人的残暴行径,允许百姓逃入邺城、邯郸等几座大城避难,或者选择南渡黄河,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坚壁清野的效果。
李昭稍作思索,同意了下来。
其实即便不这么做,河北除了几座大城,其它地方皆资源匮乏,基本没什么可抢的。
连年战乱,河北士绅豪强早就死的死,逃的逃。
百姓们的境况更是堪忧。
他们稍微积攒一点粮食,就被迫很快上交,生活极为艰难。
等东胡进入河北,搞不好还会因粮草问题,与燕军发生冲突。
......................
七月中旬,韦睿被李昭从灵州叫回了长安。
他在灵州待了有大半个月,当地那些桀骜不驯的蛮族,该杀的基本都杀光了。
城池和周围的防御工事,均得到了重新加固。
鉴于幽州一战的重要性,李昭打算把韦睿带在身边,遇到棘手的问题,也好让他帮参谋一下。
杨智又向李昭推荐了一名将领。
据他所述,薛世行通过族人频频来信,称愿意重新披上戎装,为皇帝冲锋陷阵,效犬马之劳。
李昭想了许久,愣是没想起来薛世行到底是谁。
最终还是在韦睿的提醒下,才勉强反应过来。
薛世行原本是魏国大将,长期率兵驻守在河东;其善于用兵,一生中鲜有败绩。
但长安被秦军攻破后,因不愿向李昭效力,甚至拒绝了李昭的邀请,随后被贬去了岭南的一座小城。
迄今还窝在岭南,做个不起眼的小吏。
李昭未加多想,便果断拒绝了杨智的推荐。
长久未见,他哪知道薛世行现在变成了何等样子;对于不熟悉的人,怎可委以要职。
近些年投降秦军的将领虽有不少,但真正崭露头角的,仅有裴振阳、林溪、苏鸣等寥寥几人。
由此可见,秦军在任命降将方面是何等的谨慎。
随着战事的临近,李昭计划在下个月离开长安,经由洛阳启程北上。
长安城里,该安排的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暗夜楼那边,又在近日收拢了几枚关键棋子。
宫内宫外,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逃的过李昭的眼睛。
............................................
这些天来,李昭每当闲暇之时,总喜欢去兵器司转一转。
对于即将爆发的幽州大战,他自己是拥有充足的信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李昭一样乐观。
礼部左侍郎潘思宜,同时也是《大秦周报》的主编。
得知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提议在出征前先立个太子。
这让李昭心中很是恼火。
在李泓一事上,李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始终不承认自己有错。
但他心里却像明镜一般清楚,自己身为父亲,又怎能完全脱得了干系?
倘若真的册立了其他人为太子,谁又能预料到未来会如何变化?
李昭是有底线的。
他在位期间,绝不允许再发生第二次太子被废黜的事情。
李昭随即把潘思宜大骂一顿,并扣除了半年的俸禄。
和潘思宜持有类似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李昭明确告诉了所有人:太子一事暂时搁置,相关事宜,等他打完仗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