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岁月,一岁一枯荣。
春节之后,京城东四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的生意越发惨淡。
谁也没想到,这家开业不过四个月的快餐店能衰败得这么快。
而且即使主动降价,也对生意毫无帮助,营业额和顾客的数量都在进一步降低。
现在每天肯冒风险来挨宰的客人还不到这家店刚开业的三成了。
只要干餐饮的人都能估算出来,差不多也就是保本线了。
这种结果实在令人哀叹,由盛及衰的速度已经创造了京城餐饮业的记录,足以成为快餐业的反面教材。
于是为了挽救买卖,老板不得不又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这次价格倒是没有再降,不过考虑到顾客的钱包因素,加州牛肉面大王终于放弃了高傲的态度。
他们出售的面开始分大小碗了,小碗面三块五,大碗面五块。
另外,店里的经营品种也在努力丰富。
原来店里只卖招牌牛肉面和香辣牛肉面两种主食。
现在多了一种鸡丝面。
小凉菜从原本的土豆丝和海带丝两种,也新加了腐竹、黄瓜、白切鸡和泡菜四种新选择。
由此可见,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已经有点慌神了,面对与日俱增的经营压力。
为了不落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大概是把能想的辙都用上了。
但即使这样,也没能起到多少改善效果。
毕竟产品的性价比在那儿摆着呢。
价格太贵,没有真正好味道的成熟爆品。
只靠噱头赚不到回头客,始终是这家店最大的短板。
说白了,就是一家面馆儿而已。
哪怕冠以美国加州的名义,也不难让人一眼辨清其本质。
京城人就是再傻,也没到能让店家用个“加州泡菜”轻易忽悠的地步。
如今有了姜饼人做对比,神秘“美国加州”滤镜破碎,这家面馆儿还想用出口转内销的法子赚高额溢价,何其难矣。
与之相比,前门店的肯塔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毕竟人家还是正宗的美式快餐。
原味鸡的味道还是和中餐的炸八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且肯塔基店铺的装璜和设施也比较时髦,卫生和服务的标准更是没得挑。
相对成熟的管理方式就是肯塔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能够为一些不是太在意价格的顾客,提供相当的情绪价值和美食享受的。
像目前,肯德基三层每周末还是能接到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的婚礼的订单,就能说明一切。
只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因为有了姜饼人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竞争对手,肯塔基的经营状况同样是在逐步走向下坡路。
从春节之后,汪大东就发现,每天大早开门,肯塔基的门口已经没人排队了。
大多数时间里,肯德基的上下两层都能找到闲置的座位。
只有中午和晚餐还能恢复一个多小时顾客盈门的热闹场面,但是也没法再复原刚开业时,排队能排到一里地之外的盛景。
从节后重新开业到3月10日,实际营收下滑得更厉害。
肯塔基平均每天也就两万块的入账,平均日营业额几乎掉了一半,这种情况还让人怎么能安逸得了
最可气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顾客是抱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目的而来的。
因为姜饼人门前排队的人太多,往往几个人同来回留下一个人排队,其他人都跑到肯塔基来休息来了,他们根本就无意到肯塔基消费,只是借个地方避风等候而已。
这侮辱性可太强了,简直把肯塔基当成了姜饼人的候餐区了。
总之,这一切都让汪大东心知肚明,再这么白白等下去无异于慢性死亡。
他必须赶紧破局,尽快找到一条突围之路才行。
否则他的快餐帝国还怎么实现
他哪里还有可能当上公司的合伙人
他还谈什么未来,谈什么抱负
然而随着对姜饼人关注越多,调查越多,了解到的情况越多。
汪大东就越来越失落,越来越恐慌,越来越惧怕,越来越心寒。
因为姜饼人好像就是他天生的克星,完全没有什么短板,好像样样都要超过他。
据汪大东调查得知,这家快餐厅的老板姓沈,也是个美籍华人。
也就是说,姜饼人除了和肯塔基一样,都能享受合资企业税收优惠。
而且这个沈存本人,也并不是个餐饮业的外行,人家在美国也是开餐厅的。
哪怕是开中餐厅的,可沈存从小在美国长大,对西餐和美式快餐也不会陌生。
毕竟快餐业是那么简单的东西。
在美国发展多年,运营模式已经成熟,市场早就被几大巨头瓜分殆尽。
对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哪怕是个移民,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毫无神秘性可言了。
这个沈存明显就很懂得快餐业玩儿法,甚至他还有了进一步的改良措施。
实际上,汪大东就没想到,还别看姜饼人那么多菜品。
可厨房连一把刀都没有,全部都是加热就能上的菜品。
这么一来人工开支也就比肯塔基少,而且效率极高。
仅一个服务员就能满足五六桌客人的需求,独立完成烹饪、上菜和清理工作。
这一手简直把他给惊艳到了,甚至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还不算,再加上姜饼人还凭借巨大的资本优势形成了规模效应。
一开就是五家餐厅,所有菜品和酒水饮料都采用本地食材,只有调味品是大批量海外购买。
这些长期需要消耗的成本开销可比汪大东的肯塔基低多了。
那真是越有钱就越省钱。
而且人家还在餐厅的位置、装潢、餐具下了心思的,水准接近正式的西餐厅,可比肯塔基显得高级多了。
但偏偏菜品的价格又是那么便宜。
这叫什么
这就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所以汪大东的肯塔基哪里还有赢的机会
说句实话,他就是降价降到自己吐血的地步,也没有人家那样的价格优势。
何况即使如此的价格,人家还能依然有赚,不是小赚而是大赚。
他又怎么跟人家竞争
汪大东不知道自己这个竞争对手在报纸上那些感人至深发言是不是由衷的。
但他却无法否认,“真正好吃的东西,应该既便宜又好吃“这句话,从沈存的口中说出来,对于顾客实在是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轻而易举就赢得了京城百姓的心。
无论是不是喜欢西餐的人,都会认为姜饼人是个有良心的企业,对其好感倍增。
就冲这个,姜饼人就已经在大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了,足够红火好几年的了。
甚至他都认为,如果沈存要是把这种快餐运营模式反向输送回美国。
弄不好都能让几个快餐巨头手忙脚乱傻了眼,很有可能在已经被几大巨头牢牢把控的美国市场抢到一席之地。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汪大东对沈存这个劲敌情绪复杂。
既恨这个对手的,又有点佩服这个对手,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不过好就好在,汪大东也不是个无能之辈,他毕竟是个有着相当丰富从业经验的快餐专家。
通过分析姜饼人的经营模式,他不但开了眼界,在对手身上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而且经过冥思苦想,消化掉这些东西,最终还是从姜饼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姜饼人实在太过依赖供应链了。
姜饼人的模式就是利用资本优势薄利多销,必须得店面达到一定数量,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良性运营。
完善的供应链几乎就是姜饼人的生命线。
也是这家企业保持高性价比的优势的来源。
这也就是说,姜饼人在京城虽然占有充分优势,但同时也把这家企业束缚在了京城。
毕竟京城的供应链是带不走的。
如果姜饼人想要发展扩张,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需要一条完善的供应链和好几家店面才能立足。
而且这么干,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但姜饼人又采取的是低价策略。
他们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至少是肯德基的三到五倍。
或许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在京城回收这五家店的成本,实现真正的盈利。
说白了,就是在抢占市场方面,姜饼人的效率太低。
盘子太大也有大的坏处。
他们不可能像肯塔基一样,随处落地生根,如同细胞分裂一样迅速复制自己,他们只能稳扎稳打,慢慢发展。
而这就是汪大东唯一的翻盘机会。
所以为此,汪大东决定完全放弃最初的打算,转而采取其他的办法发展大陆事业。
那就是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去别的地方开辟多线战场。
先用贷款在其他城市开店,然后在那些分店取得成功之后再开启特许加盟的模式。
其目的是快速抢占市场,以各种方式回收资金,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等到自己在大陆内地站稳脚跟有了一定实力,再和姜饼人正面交锋。
不用多说,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风险加大,难度增加。
汪大东不但要先说服总部同意他的选择,而且还需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贷款风险。
甚至即便是促成此事,他今后也没安逸的日子过了,注定要坐着飞机全国四处奔波。
可是没办法啊,除此之外,他是再也想不出能和姜饼人抗衡的办法了。
对他来说,与其在京城仰人鼻息,最终窝囊死,还不如奋力一搏,拼个活路出来。
而且至少,他在津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他不但有过成功经验,而且还有相当广阔的人脉,据有相当的把握在津门能够获得如同京城开业一样的成功。
3月10日,这天就是汪大东奔赴津门,去求贷款的日子。
实际上宁卫民在首都机场无限感慨的同时,汪大东也在津门地方银行的门前琢磨着自己的心事。
他哪里想到,自己兜了一个圈子,居然又绕回来了。
本以为自己能够凭借京城的至高优势覆盖全国,哪知道碰上个硬茬子,最后还得回津门混,靠津门的人脉来救自己。
别说在此地开店需要对方帮忙选址,聘人了,就连贷款都是原先津门这些合作单位的人帮着跑来的关系。
他现在不再对这些人的一口津门腔感到反感,他也不再觉得这些人土里土气没见识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事情,他意识到了津门的热情和厚道,办事的果敢与大度,真真实实地令他感动。
完全不像那些京城人,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一点也靠不住。
连畜牧局也不肯为他的贷款提供便利,反而劝他以稳为上,不要盲目扩大规模。
不过很快,汪大东的观感就又变了。
因为一顿午饭,他才真正发现了这些津门人热情奥秘。
如果从道德出发,他们一点也不比京城人高尚。
这顿饭是津门的鸿宾楼吃的,但饮食的规格已经突破了老百姓的见识。
半斤一只的大对虾要了五对儿,巴掌大的海螃蟹要了两盘,还有葱烧海参,红烧鱼翅,葱油响螺,浇汁鲍鱼,一桌子的高档海鲜,令他的前额沁出了汗。
而且喝的除了茅台还有瓶xo,光酒钱就不老少。
汪大东一边向几个津门人敬着酒,一边合计着,这桌席到底要花他多少钱。
不过很快,他就想好了,求人家办事,这钱是必须花的。
大陆内地不是美国,办点事,经手人免不了要从中收取好处。
反正这钱也算花在刀刃上,他在这儿花掉的,以后能从进门人身上再挣回来不就完了,只要事情办成了,何必计较什么呢
“孙处长,您对我们的资质还有什么要求没有,那五百万……”
汪大东敬过酒后开门见山地就要问。
哪里知道这位行长把手一摆,按下了他的话,“不谈钱,今天不谈钱,谁都不许谈钱。”
“对对对,今天是初次见面,只论友情不说正事。”另一位是介绍人,马上附和着说。
“来,汪先生,我也敬你一杯。”
孙行长举起了酒。“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你在我们津门开办的胡姬花如今可仍然是生意红火啊。没想到您还在京城开了那么有名的快餐店,真是了不得。没能早认识你这位美国大老板,甚为遗憾啊。”
“不敢,不敢。”汪大东便也把酒杯举了起来。
而在这一饮而尽后,对方的招数才真正开始施展。
“汪先生啊,你打算在津门开办的那个肯塔基,在美国真的有许多分店吗”孙行长犹豫中开口问。
“是的,有两千多家,”汪大东恭恭敬敬地回答,“您不信的话,我可以给您提供资料的”。
“那倒不用,我只是有点意外,我还不如我儿子。我儿子就说你那个店是美国的餐饮巨头,说我担心你们还不上贷款是没必要的。而我却一直都拿不定主意呢,本来嘛,美国有什么好的,我们这边一直都说你们那地方就是个地狱嘛。可我儿子说那是宣传,他就是不相信美国有那么苦,有那么坏,还非要到美国去看看……”
介绍人这时候停了筷子,“那好办,那好办,那还不是汪先生一句话的事。孙行,您放心,这点事对汪老板来说,轻而易举……”
汪大东登时就愣住了,可还没容他多琢磨,只听孙行长又生气的抱怨起来。
“哎,哎,老弟,你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不管怎么劝都没有用,我那老伴也跟着一块儿犯糊涂,还帮我这个儿子说话,还让我给他找个能去美国的门路,成何体统。反正我是坚绝不主张这混小子去那个鬼地方的。”
“您哪,别生气。”
介绍人把酒递到孙行长的面前,“喝酒,您消消气。其实呀,孩子的事您甭太上心,他非要去,就让咱们汪先生帮个忙,给他办不就结了吗。等到了美国碰了钉子,受受教育也没什么坏处。先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来,喝酒,我敬您了。”
孙行长把酒喝下去又说,“可美国是咱说去就去的吗,那得多少钱哪。这小子就是异想天开。”
“哎,孙行,您可先坏了规矩,您不是说好了吗,今天晚上谁也不许提钱,您么……不行,这得罚酒,您还得再喝一杯。”
介绍人说着就又给孙行长满上了,这个时候,他见汪大东还在发愣,忍不住在桌子底下踹了汪大东的鞋子一脚。
一直坐在旁边插不上话的汪大东,直至此时一个激灵,好像才终于明白过来,眼前的两位是多么有天赋的演员。
而他自己事儿成与不成就在他随后的一个态度上了。
其中的得失他没工夫细琢磨了,想想京城糟糕透顶毫无希望的局面,他只能忍着对未知的担心,硬充大方,豁出去了。
赶紧举起酒杯表示。
“您这么说,那就见外了。用不着您操这个心。孩子想出去看看是好事,无论手续还是费用,都交给我来办好了。”
这话一说,效果立现。
至此开始,饭越吃越热乎,酒越喝越近乎。
而汪大东既然都已经吐了血了,那他所求之事,还叫个事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