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连舟并没有考虑多久。
第二天,她就主动拜见了萧倾,并且爽快地答应了她的条件。
可是这个时候,萧倾皱着眉头看着她,心里反而犹豫了。
傅明奕的意思她懂。
看起来,楚连舟也是懂的了。
可是……
“你想好了?”
楚连舟点头,“臣女想得很清楚。”
“家中的事情你如何打算?”
“是臣女执念,一叶障目。经陛下和太傅大人的提点,臣女已经想明白了。今后必当以陛下马首是瞻,绝不再行差踏错。”
萧倾我消化了一下她这一番话。
“既然如此,你就先回楚家吧。”
楚连舟一惊,一时竟没有想到合适的话。
萧倾道:“你放心,这条件是朕提的,既然你答应了,朕自然也该遵守。这次让你回去,是按照礼数,不能让你在宫中待嫁。”
她顿了顿,“朕最后问一次,你真的想好了吗?”
楚连舟点头。
萧倾确定她真的想好了,便也不留人,吩咐明岫准备了一番,让人送楚连舟带着这几日的赏赐回家。
楚连舟走出去之前对萧倾深深一拜,道:“陛下,连舟虽是无知女子,也知恩是恩怨是怨。连舟对陛下无恨无怨,解救之恩,连舟铭记在心。”
萧倾看着她三拜之后退出去,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明岫觉得浑身哪儿哪儿都舒服了。
“陛下,您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太高兴?”
萧倾仰头看看外面的天空,又缓缓收回目标,道:“也没什么高兴不高兴的,只是感叹一下。”
明岫见她不打算深聊的样子,便也识趣地不再问了。
从这以后,南华城中很是热闹了一番。
第一件事是据说被皇帝陛下留宿过承德宫的楚家大小姐楚连舟回府了。
她带着皇帝赏赐的许多珍奇异宝回去,身边还跟着宫中的宫女。
第二件事是傅家本家一位小姐进了南华城,在太傅傅明奕的府上暂且住下了。
第三件事情是王家王妤听说突然转了性子,不但在家中整日与书为伴,还偶有佳作传出,这是之前没有的事情。
南华城中人人猜测。有的知道一些内情,便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是人云亦云,倒也捡了不少耳朵。
这些事情一直持续了大半个月,民众的热情才渐渐消退了。
很快,南华城的第一场雪来了。
萧倾领着马洪和明岫等人在承德宫外的小花园里疯玩了一阵,又拖着萧晏等人出来堆了雪人,还强行把胖小给抓住放在雪人的帽子上,吓得胖小从雪人身上咕噜咕噜的滚下来,撒开丫子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往萧晏那跑去。
萧倾哈哈笑道:“晏皇弟你看,人在危险中的本能就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猫也一样嘛!胖小是向着你的。明明朕离它更近啊!”
萧晏心绪复杂地看着明显已经玩疯了的萧倾,心里似乎有一个角落因为她这样肆无忌惮的笑声而渐渐柔软起来。
说实话,他这位皇兄无论过去如何,现在确实是容易叫人亲近的人。
他有的时候都开始觉得,他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不过都是一场噩梦中的场景而已。
十二月初,宫中下了一道圣旨,宫中选妃。
着丞相,太傅协办此事。
十三岁的小皇帝要选妃大婚了,这就是亲政的第一步。
萧倾双手托着下巴坐在窗前看外头大片大片的雪花,手指都有些红了,却仍然不肯关上窗户。
明岫在一旁不解道:“陛下,这是怎么了?会凉着的。”
萧倾关上窗户,什么也没有说。
再之后,各地推选有才有貌的良人入宫,宫中又忙碌了一阵。
马洪被差去办这件事,萧倾身边便只有明岫作伴。
而与此同时,赵子苑到了南华城。
很快,朝堂之上的声音表示他们对赵子苑挪用州税,私练精兵的事情还没有忘却。
赵子苑风尘仆仆而来,才刚歇下脚就被要求上朝解释这些行为。
赵子苑早有准备,这时不慌不忙,先在大殿之上叩首请罪,接下来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阐述,有些没发生的事情竟也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寻到证据和痕迹。
封正闵对这整件事情保持了与第一次完全不同的沉默态度。
赵子苑甚至并没有乖乖地只做防守般的解释,而是直接提出,他曾向兵部多次提请募兵一事,兵部迟迟未给答复,最后严词拒绝一事。
他还带来了盈州州军近三年来的所有用度账本,一条条,一项项,记录户部和兵部都是何时发放军饷,每次是多少,如何用度等等。
他悲愤道:“臣为皇上秘密练兵,忠心耿耿,实在是迫不得已才会挪用州税。可追根究底,恐怕也不只是臣一人的错处!”
满朝哗然。
赵右辰在殿外听到自家叔叔这一番话,心里越发定了。
赵子苑进城的前一天晚上,就和他以及傅明奕见过了。
谁也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
王项的势力,是该动一动了。
王项和御史台对整件事情的发展结果已经无法控制。
他们不但不能把所有的错处归于赵子苑一人,又不能把自己从中撇开来。
赵子苑说得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军饷并非每次都会足额发放。这差额的部分到哪里去了?
就算是足额发放,时间也不一定都能对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止是军饷的问题,封正闵那边都有时候受到影响,这才愤而告了他一状。
可说到底,不也都是钱不够的问题吗?
若是查户部,户部也只会叫穷。
好,那就来看看户部掌管的各项税收如何。
盈州的州税并不算少,对国库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以盈州为例计算整个南萧的税收,实际到了国库的又有几何?
再查兵部。
盈州州军请旨一事,为什么没有呈到皇帝面前?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有意为之还是吏治懒散?
还是文官掌管兵部到底是不熟悉情况,无法胜任?
种种问题接踵而至,王项觉得自己的头都是大的。
从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他掌管的六部被人当朝诘问的事情。
殿上已经吵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