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宸和刘文景两人找了个高点,朝要塞望去。修筑层台要塞的人是个懂兵事的,选的地理位置十分巧妙,层台要塞周边数里地,找不到比要塞高的制高点,杜绝了敌方的隐蔽探查。
“可惜没带工具。”张应宸和刘文景部轻兵前进,没有携带多余的辎重物资,两人在坡上观察了半天,除了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外,无法估计出要塞内兵力。
“试探一波。”刘文景道。
张应宸赞同道:“只能先这样。”
刘文景部走出两队人,手里举着木盾,缓缓的朝层台要塞移动。
正在要塞上观察明军的张彤见状,立刻道:“弓兵准备!”
层台要塞内囤有不少弓箭,张彤和头人们的部曲基本都会使弓箭,在张彤的一声令下,要塞上上去了两排弓兵。
试探的两队人慢慢接近了要塞,手里的木盾连成排。木盾下,队正喊道:“都注意了,全体一致行动,不举木盾的士兵把要塞周边的情况给记下来,都明白了没?”
众人低声回道:“明白!”
在明军靠近要塞接近一百步时,张彤手一挥,命令道:“放箭!”
“铮铮铮”,水西土司特有的木制箭头射中木盾,发出铮铮的声响。木盾下的士兵停滞了一下,队正即刻道:“再前进二十步,注意记下要塞情况!”
张彤旁边的头人见自家的木制箭头射不穿明军的木盾,在旁边道:“张将军,射箭不管用,怎么不换成滚石檑木?”
一听这话,张彤就火了,指着远处的山道:“来,你把那山上的石头运到要塞来,我就给下面的明军扔石头!”
头人尴尬了,他忘了自己等人匆忙逃进要塞,什么都没准备。层台要塞内的弓箭还是当初安邦彦支援奢崇明时囤积下来的,不然要塞内部什么也没有。
射了一轮弓箭后,张彤便不再继续,前来的明军不多,又都举着木盾,不像是攻打要塞的样子。
木盾下的士兵见要塞上不再射箭,也加快了速度,迅速记下要塞周边的情况,然后撤离。
“千总,层台只有一座要塞,要塞下有一道只能够通行一人的铁门,四周没有遮挡物。”撤下来的队正对刘文景道。
张应宸则把射在木盾上的木箭拔出来,用手弹了弹,道:“这箭是竹箭,难怪这么有韧性。”
“这前面的箭头是木箭头,若是换成铁箭头,木盾挡不住。”刘文景皱着眉头道。
水西土司的装备是比不上正规明军的,只是卫所制废弛已久,军户们穷得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战心,面对敌人都跑了,这才让奢崇明和安邦彦迅速做大。
层台要塞,张彤叹了一口气,若是刚刚射出的是铁箭该多好,那伙明军根本跑不了。可惜水西产不了铁,仅有的一点铁料也全被安邦彦拿去攻打贵阳城,根本轮不到他来用。
“靠我们强攻要塞,损失会很大,回禀将军吧!”刘文景道。
“好。”
赤水卫,谭良栋和秦邦屏从制高点下来,到了参谋司。参谋司的人正在推算张应宸和刘文景两部的行进距离,推测可能会出的问题。
康军伟也进了参谋司,别的千总都有任务在,就他还在当预备队,就过来找谭良栋了。
谭良栋看到康军伟过来找自己,知道他的来意,直接给康军伟指出了赤水卫和毕节卫交界处的层台要塞,道:“不要着急,很快就有活干了。”
康军伟看到层台要塞,推测出张应宸和刘文景应该到了这个地方,便问道:“将军,这地要强攻?”
谭良栋摇摇头,道:“强攻这种要塞,最少要三倍的兵力,还需承受极大的伤亡,很不合算。”
秦邦屏在一旁点头,攻城战是最难打的,层台要塞还只是一座要塞,若是换成大的城池,强攻至少得五倍的兵力,并且最后打下来自己的损失也很大。
“将军,张千总、刘千总的传令兵!”有参谋道。
传令兵向谭良栋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直接道:“将军,千总请求支援!”
“回去告诉张应宸和刘文景,让他们两个原地待命。”
“是!”
“老郭,土工营准备的怎么样了?”
老郭站出来道:“一直在待命!”
谭良栋站起身来,宣布命令道:“牛凉、屈华部撤回赤水卫,康军伟部和土工营一起行动,让炮队的郭世贵随行!”
众人齐声道:“是!”
接着谭良栋又对秦邦屏道:“秦将军,这次我要跟着土工营一起去,你是否一起去?”
秦邦屏也很想知道谭良栋口中的土工营是干什么的,毫不犹豫道:“秦某愿随行!”
“好!”
在老林外戒备的牛凉和屈华接到谭良栋的命令后,依次撤退。被打散的土司兵逃入林子后,基本没人再跑出来,两部守在林子外面也没有什么事。
谭良栋把两部撤回赤水卫,一是两部刚刚打了一场仗,需要休整,二是其余各部南下行动,家里需要有人看着。
康军伟部在前头开路,土工营跟在后面。
土工营中,大部分人背着把大铁锹,少数人腰间插着小铲子,背上背着防水羊皮袋。后面还跟着专属土工营的辎重队,拉着二十车东西,车上盖着一层棉布。
若是有人揭开棉布,会发现车上运的都是黑乎乎的火药。土工营的辎重队是整个吕梁镇管理最严格的部队,不准见任何一丝火星,若有违反,轻者杖责,重者斩杀!
除此之外,谭良栋身后的亲卫们一人背着一箱东西,那是火药局李阿信做出来可增强火药爆炸威力的催化剂,谭良栋暂且称它为催化剂。
这支南下的部队走得和张应宸和刘文景是同样的驿道,在过山道时,运输火药的独轮车根本过不去,无奈之下只能先把火药分批运过去,再拆了独轮车一部一部的拿过去。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过去,可想交通是如何的不便利。
随行的郭世贵见状,考虑到炮队要过这样的山道该怎么办,结果发现炮队根本过不去,飞雷炮已经够轻便的,但它不能拆,照样过不了山道。
谭良栋也对贵州地势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难怪朱燮元最终平定安邦彦叛乱花了十年,就这样的交通条件,根本发挥不出明军的优势,反倒进了水西是敌人的主场。再加上明朝廷的心腹大患是辽东建虏,根本不可能在西南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朱燮元只能选择围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