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的一句话引得众人齐齐朝上看去。
就见睡在上铺的青年趴在栏杆上,笑着看几人安抚小狗。
似乎怕几人误会,他忙摆了摆手,解释道:
“你们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是想起我家的小狗了。”
他腼腆一笑,看向众人的目光带着羡慕:
“我家是农村的,小时候家里也养了一条狗,一直陪着我长大,可是后来村里闹饥荒,家里实在是没粮了,就把我的狗……哎……”
说到后面,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底的光亮也慢慢黯淡。
好似不想说到这么伤心的话题,他又重新带起笑容看向几人:
“你们也是去京市上大学的吗?”
一行四人中,只有杨雪儿是个社交悍匪,她点了点头:
“对啊,我们都考上京市了。”
说到这个话题,上铺的男孩明显更激动了,他又往前探了探身子,笑道:
“你们考上哪个学校啦?”
杨雪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微笑着反问:“你呢?”
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杨雪儿了,明秋早就说了,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嘴上一定得把个门。
颜明秋看着她眼底都是机灵劲儿,忍不住在心底偷笑,看来是成熟不少。
上铺男孩明显没什么防备之心,还很开心地告诉了几人学校。
杨雪儿也听说过北师大,她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你这学校很好呀,毕业以后可以当老师。”
男孩谦虚地笑了几声,便拿出包裹里的干粮吃了起来。
冬天火车内还是十分暖和的,处在温暖的环境下,人不可避免地想睡觉。
颜明秋也靠着车窗昏昏欲睡起来,包子匍匐在她脚边,用暖呼呼的肚子给颜明秋捂脚。
车厢内变得安静起来,就在大家都打着盹时,一声尖锐的哭喊声响彻整节车厢。
“啊,我的孩子不见了,谁看见我的孩子。”
王来娣泪流满面,不停穿梭在包间中,每遇上一个人就要拉住人问一问有没有看见她的孩子。
遇到带孩子的妇人时还会冲上前查看。
“干嘛呢,别碰我的孩子。”
妇女一把推开王来娣禁锢着孩子的双手,将孩子紧抱,双眼警惕地盯着发疯般的王来娣。
颜明秋被混乱的尖叫声吵得彻底清醒,她揉了揉眼睛,看向门边:
“怎么了?”
顾亦川替她把掉落在脸上的睫毛拿下,轻声说:
“不知道,看样子是有人丢了孩子。”
车厢里女人的哭喊声越来越近,很快便来到颜明秋他们的包间。
几人这才认出,这女人就是刚才抱着孩子站在门口说包子吃得比人都好的那人。
王来娣红肿的双眼快速扫过包间内的六人,在没有发现孩子的身影后,飞快地跑往下一个车厢。
“有没有人看见我的孩子……有没有人看见我的孩子?”
她漫无目的地找遍了每一个包间,都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踪影,那一刻,她崩溃大哭,跪坐在地上不停捶打着双腿。
“我的孩子,把孩子还给我。”
最后还是有好心人看不下去了,替她叫来了乘警。
看到那身穿制服的警察,王来娣像是找到了救星,她猛地扑上前,抱住乘警的大腿哀求道:
“公安同志,求求你帮我把孩子找回来,我就去上了个厕所,回来他就不见了啊!”
乘警被她抱住腿,一时之间进退两难,只好拜托一旁的女乘务员将她扶起。
“你孩子几岁?男孩还是女孩?是什么时候丢的?”
乘警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王来娣在乘务员的搀扶下,抽抽嗒嗒地将问题一一回答:
“我娃一岁五个月,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就在刚刚,我去上厕所,拜托隔壁床铺的人帮我看一会,等我出来时,他们俩都不见了。”
“个天杀的,该死的拐子,把我孩子还给我,呜呜呜……”
说到激动处,王来娣的情绪再一次崩溃,忍不住痛骂起人贩子来。
“行了,行了,别哭了,你怎么这么没有警惕心,你认识人吗,就把孩子交给他,这下好了,孩子丢了。”
乘警一个头两个大,只觉得王来娣太不警觉,出门在外怎么这么容易相信别人。
王来娣被骂得抬不起头来,只能畏畏缩缩地抹眼泪:
“我……我们村里……都挺好的,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谁……谁知道这人会这么坏啊。”
“行了,咱们一起找找,好在这趟是直达车,中途不会停,不然人贩子早就下车了。”
乘警带头来到颜明秋这节车厢,随后又看向跟在身后的王来娣:
“你抱着孩子去过哪里,都指出来看看。”
王来娣按照乘警所说,将她和孩子去过的地方一一指出,谁知道这人还是个自来熟,基本上整节车厢都逛遍了。
最后,两人来到颜明秋几人所在的包间。
“公安同志,最后就是这里了,我就是看到他们喂狗吃饺子,才抱着孩子过来看热闹的。”
乘警一脸无语:“别人喂狗吃啥关你什么事,你瞧瞧你,整节车厢的包间,有哪间你没去过,一个妇女抱着孩子,别人能不盯上你吗。”
面对乘警的责骂,王来娣不敢狡辩,也确实是她东窜西窜,才被人贩子给盯上的。
骂归骂,乘警还是很负责地询问几人有没有看见有行动可疑人。
包间内的六人齐齐摇头。
王来娣是彻底崩溃了,这公安的办法也没有太大效果啊,那她的孩子岂不是找不回来了。
她越想越害怕,又想到回去后面临着丈夫沙包大的拳头,整个人如同泄了气般,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那震天响的哭嚎落入耳中,像是要穿透所有人的耳膜直逼大脑。
颜明秋忍不住皱了皱眉,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妇女,但她非常憎恨人贩子。
她摸了摸包子的头,看向一旁手足无措的乘警:
“公安同志,我的狗嗅觉灵敏,说不定可以找到孩子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