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鲍鸿军虽然不是把秦朝的军功制度拿出来继续用,却是用了唯才是举这种方法。
唯才是举那是比较好听的说法,针对的是军事、政治、谋略等方面的才能。而唯才是举的规则运用到‘武力’上面,可以转化成另外的说法,比如强者为尊,比如胜者为王。
对于异族来说,强者为尊这一套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漠豪侠出凉州”,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只弓箭,左右驰射。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
至于马超,一方面是刷‘马援’的声望,另一方面也是骁勇无敌,才有‘神威天将军’的称号,从者云集。
面对强者,自动就附庸上来,这就是他们强者为尊的本能。
当然,单纯的武力慑服,不给与相应的‘福利’是不够的。所以不单单是用强者去慑服他们,而是唯才是举,足够强悍的人必然会受到提拔,这样才是长久有效的办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驾驭麾下,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而言已,最为有效的方法不外乎‘洗脑’。所谓‘塑造军魂’,‘忠君思想’,‘为民思想’等等不外如是。
古语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又云: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又或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所谓‘义’,终究概念太大,天下大义,或许要等到天下人人如龙,大家都是圣人、君子的时候,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而心之所向,则是较为实际的东西。
安居乐业乃是心向往之,谁要是想要破坏他,那必然是誓死守卫,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像刘虞死后,鲜卑不断的和公孙瓒作战,已经不是单纯的劫掠或是野性,不得不承认,‘义’这个概念已经在他们身上形成了。
当然,他这个‘义’是建立在刘虞给他们带来‘利’的基础上,为了维持这份安居乐业,感激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人。
相对来说,西凉铁骑之类主要是赋予其‘劫掠’的‘利’。羌胡附庸跟着董卓可以纵横天下,肆意劫掠攻下的城池。这种模式是难以长久的。
而相对来说,军功、勋爵、地位、安乐则要靠谱很多。没有天生野性难驯的人,一切不过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已。若是因此而认定是先天上的种族优劣,无疑是不对的。
《大戴礼记·易本命》云:“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去除其中玄之又玄的幻想理论,不难发现其中阐述的道理应该就是形容后天影响性征的论据。
人之初,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罢,说每个人出生之后的本性都是相同的也并无不妥,造成差异的终究是后天的发展。
孟子、荀子乃至是众多先贤在思想建设上开拓进取,提出教育的存在意义,其必要性与普适性等等。
而在上面这个理论之中,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教育有绝对的必要性,物质上、**上的协调发展同样也存在必要性。
把食素、食肉的说法代入到中原大地,农耕为主的百姓无疑是食素的那类,而游牧、狩猎为主的那些自然就是食肉的。归根究底不过是生活环境的因素造成的,营养结构调整过来的话,才是最合适的。
营养学讲究均衡发展,不偏食。就好像任何事情都需要刚柔并济,阴阳结合才是圆满。某些极端的素食主义者号称‘素食能使人聪明,吃肉智商会下降’就有失偏颇了。
若是能够建立起贸易渠道,互通有无,互补互助,或许才是长治久安,和平发展的最佳渠道。
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现在的游牧民族那种凶悍暴力无脑凶残的习性早就已经形成了,试图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终究需要恩威并举,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才行。
针对整个游牧民族全体自然是如此。但是对于这些附庸而来的羌胡,就有了教化、发展的可行性了。从小部分的异族开始发展,一点一点的蚕食,一点一点的发展,星星之火终究将化成燎原之势。
回头再说秦琼麾下这队骑兵的强大。食肉者勇敢而悍无疑就体现出来了。相对于黄巾军不过是农民转变成的义军来说,能够吃到肉食的机会都寥寥无几,勇力如何不言而喻。
“来了!大家准备!”思绪一阵飘忽的秦琼看到远方行进过来的押粮军队,连忙开口招呼道。
其实也不用秦琼招呼,这些骑兵都是身经百战之辈,或者可以说野性本能非常敏锐,一丝风吹草动就立刻严阵以待。要在草原上,被狼群什么的突袭,死掉或是逃掉一定数量的牛羊,那一个部落可就彻底完蛋了。
远远的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军押粮过来,护送的军队加上运输的人员,怎么看也有上万人,蜿蜒的队伍缓缓地行进,慢慢的进入埋伏圈之中。
为首那员上将头戴卷沿紫金盔,身披里金生铁甲;坐骑一匹高头白马;手中横着八宝藤蛇枪。
秦琼看到此人在马上那个态势,四平八稳,不动如山,任那道路颠簸,马背峥嵘,也是纹丝不动。心里就明白他必然是一个顶尖的马上猛将,十有**就是鲍鸿先前交代的黄巾军可能派出的猛将,云南王王显。
骑战之中,骑术绝对要占到很高的分量,直到此刻,秦琼才明白鲍鸿为什么要安排姜松来压阵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