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王想了想,招过自己的心腹侍卫,道“去找下青青,跟她说一声,明日回京,让她提前把东西收拾收拾。”
心腹点头,飞快去通知了。
苏青接到消息之后很高兴,虽然喜欢军营,但更是想家,这个时代不需要女人从军,那她也乐意安逸,前世她总是在计划一定要在40岁之前退休,享受安逸的摆烂生活,可惜,她没活到40岁,今生,她只想安稳的生活,照顾好家人,不再留有遗憾。
快速的把随身东西整理好,去找苏伯鸿,“大伯,王爷说我们明日回京,你也收拾下随身物品吧。”
苏伯鸿略显惆怅“明日即归?好吧,没想到致仕后还能再回军营盘桓一段时间,知足啦,知足啦。”
苏青理解苏伯鸿,就道“大伯,其实若你在家呆着无聊,不如从娃娃抓起,我的那些侄儿侄女,满三岁的就可以先慢慢练起来了,以后万一有哪个想习武,有了底子上手更快,更何况,强身健体,女娃娃也能不受欺负。”
苏伯鸿陷入沉默,苏青看他开始考虑了,就慢慢退了出来。
远远的苏青看到了沈将军,扬声叫住了他,“沈将军,沈将军留步。”
沈将军停住脚步,看向苏青,笑道“苏小姐有事?”
苏青走到他跟前,道“沈将军,昨日说的养牲畜种地的事情将军可有什么章程?”
沈将军道“我这就回去写奏折禀报此事,明日应该可以递出,顺利的话,明日下晌就能到陛下跟前,所以王爷明日回京后会进宫帮忙转圜,余下就是等消息了。”
苏青点头“若是陛下同意耕种,沈将军可派人去苏府找我,我家在幽州有田庄,麦种经过几次改良,届时可在军营试种,若是亩产可以,还麻烦沈将军可以惠及辰国百姓。”
沈将军本还闲适的态度随着苏青的话慢慢 变得严肃,“苏小姐,那这批麦种的价格?”
苏青轻笑“银钱这东西赚多少算多?既然是需要后续沈将军主导推广,那这次我这就算捐赠吧,我能调出250石麦种,不知可够?”
沈将军……“够,明年我们一定好好种,不会浪费的。”
苏青笑“好,如果陛下批下来了土地,现在夏末,来得及种一茬大白菜,多少也能给将士加个菜。”
沈将军忙点头,“好的好的,谢谢苏小姐。”
苏青摇摇头“苏将军不必客气,我这就回去派人去将麦种押运过来,到时候直接送到军营可好?”
沈将军很高兴“好的,烦请到时候提前通知我时间,我可派人前去接应。”
商量后,苏青离开。沈将军想了想,又去找南辰王将此事如实禀告。
“什么?青青要捐250石的麦种给我们种?好大的手笔,那她可有什么要求?”南辰王问。
沈将军答“苏小姐说这批麦种是她家在幽州经过改良的,如果验证产量比现有的好,适应性也可以,就请我出面推动在全国推广,惠及百姓。”
南辰王感慨“苏家的孩子,了不得,这心胸与气度,我都自愧不如。”
而此时的南辰王与苏青都不知道,就因为这次的举动,在三年后天下大旱时,推广的麦种抗住了天灾,阻止了一次人间惨剧,当然这是后话。
第二日一早,苏伯鸿与苏青跟着南辰王离开了军营,将军参将等送到营门,真是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把苏伯鸿都整蒙了,他们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人缘啦?
但不管怎样,终于在近一个月之后,苏青归家了。
当晚苏家两房人齐聚一堂,吃了一顿团圆饭,最开心的莫过于苏柏源和叶秋云,儿女都在身边的日子,心里也是满满的,不似之前,空落落的,因此,苏伯鸿与苏柏源这老哥俩,喝多了……
皇宫
皇帝陛下上午刚收到一堆折子,还没来得及看,就收到南辰王叔进宫的消息,自然赶紧让随侍将南辰王迎了进来。
南辰王进到小书房与皇帝见了礼,落座喝了口茶,皇上忍不住先开了口“不知皇叔这么急进宫可是有什么棘手的事?”
南辰王又抿了口茶,道“说急嘛也急,但也还好。”
这话说得皇上更加懵。
南辰王到底没再继续逗皇上,直接说明来意,要驻军的耕种权。
皇上听了南辰王一番解释,心里也是激动几分,“虽说现如今国泰民安,但事实上养军队的开销实在太大,所以将士的伙食实在是没办法改善,既然现如今有这个方法,自然是要支持的,只要各地驻军不再要求加钱,不影响军队战斗力,其它一切,好说。”
皇上开开心心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南辰王全权处理了。
南辰王……,好吧,这件事他本身也是想接手的,既然皇上允许,那自是再好不过,也就顺势应下了。
正事刚说完,就有内侍端着一沓书册快步进来,禀报“陛下,官学的严学官觐见,说是有关前朝算书的事,这个就是他进献的。”
本来打算要走的南辰王一听前朝算书,就复又坐下,皇上看他一眼,就把注意力转到内侍身上,道“先把书册呈上来,宣严学官。”
内侍递上书册后,退下宣严学官,皇上拿起一本翻着看了看,越看表情越是严肃,都把南辰王的好奇心吊了起来。
待严学官进来后,皇上将手上的书册放下,示意随侍将其送到南辰王身边的桌案上,对着严学官问“严爱卿这次呈书是为哪般?一般来说这种书册官学是有处理权利的,只要上个折子让朕知晓此事即可,为何要面见?”
南辰王一边随手翻阅,一边竖着耳朵听。
严学官腰背更弯了几分,心中胆气不足,没办法,一般来说除了科举之年,他们是无需上朝的,更何况是单独召见。
抖索了下,“回陛下,这套书一共十册,我们几位学官一同翻阅,确认就是传说中前朝的《算经十书》,但是提供书册的学子并非官学学子,而是借读一段时间的旁听生。
他之前因缘际会得到后曾用此书换取在其他府学抄书的资格,而到了京都,已经没有他没抄过的书了,他又不准备入仕,我们实在不知该如何回馈,故此将此事上禀陛下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