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教自从张大教主横空出世之后,挽明教于既倒,在武林逐渐扭转了声誉~
并且他还引领群雄扛起抗元的大旗,最终驱除鞑虏开创了一个以它为号的崭新王朝。
而张无忌成为这个新王朝的九五之尊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然而张无忌自认没有统御天下的能力,并且他完成反元大业后也无心参与江湖的纷扰和权力斗争的修罗场里。
他更愿意陪伴在心爱之人敏敏左右,一起悠闲地踏马名川,泛舟江海,一起平淡米盐,养育儿女,一起共享岁月之静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张无忌的退隐,明教一下又陷入失去擎天一柱的境地。
如今是杨逍接管了教主一职~
如果只是接管一支武林大派,他还能胜任,但不论武功与声望,他都无法撑起张大教主所开创的如此宏伟的明教版图。
而朱元璋虽然一直都是明教手下的分坛主,但随着他统帅的那支明教义军不断取得胜利,他逐渐已成为全国明教义军事实上的领袖。
随着张无忌的离开,已经没有人有能力和威信去彻底压制住朱元璋~
他凭借手里的军权一步步架空了明教内部的权力结构。
最后他趁明军攻破大都,威望达到鼎盛的时候,以“明”为国号和定明教为国教作为条件,自行在南京登基称帝。
在既成事实和实力面前,杨逍和明教的其它头领,无奈只好默认了这个结果。
但明朝与明教,皇帝与教主同时存在,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调和的双元架构~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特别是在强势的明太祖眼里更是无法容忍的。
朱元璋在称帝上的先斩后奏,已经不可避免的要跟明教总坛做个决裂了~
他现在只是需要等待一个能够处置明教的借口,去彻底解决明教问题。
而常遇春的死因成谜,外界谁都不清楚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朱元璋想利用这个事件做自己想要的文章。
胡惟庸嗜权如命,心狠手辣,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并且他跟明教没有太多瓜葛,正好用来作为打压和铲除明教的工具。
胡惟庸确实没有让他失望,教唆明教投机堕落分子颠倒黑白,肆意抹黑,上纲上线,将矛头直指杨逍韦一笑他们。
朱元璋还是吴王期间,就在自己的Ah江浙势力范围内,广罗专门为他效力的武林高手,收进自己的密司里。
如今所谓的罪证一拿到手,他没浪费一点时间,马上飞鸽传书~
命令潜伏在光明顶四周的密司高手发起突然袭击,并想一举击杀杨逍、韦一笑等。
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在朝臣面前,编织说教主法王见罪行败露,拒捕与大内高手大打出手,最后被全数歼灭。
很多所谓的真相都是胜利者编造出来的……
如果明教总坛势力被彻底消灭,明教的冤屈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而真正的真相在江湖朝堂上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明教曾经的骨干,明教义军的首领之一~
他不希望军中弟兄相互对立甚至内讧,更不希望明教受到朝廷残酷迫害。
他感念张教主昔日与大伙一起开创大业的日子,那时明教上下团结一心,义气豪天,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样子~
而今建国伊始,就开始了暗潮涌动的权力斗争,搞得是非不明,人人自危,万马齐喑。
作为与朱元璋并肩奋战多年的兄弟,毫不夸张的说,朱能当上皇帝得分一半功勋章给徐达。
再加上徐达虽功高而不自傲,隐忍持重,所以是朱元璋第一倚重的臣子。
但徐达知道如果朱元璋发现他跟明教有太多的勾连,也难免不会让朱起疑,心生忌惮。
所以徐达首先要做得是保全自身,然后才是暗里保护明教一点是一点。
当在朝会上胡惟庸通报常遇春之死的案情后,朱元璋将矛头对准明教之时,他预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于是他在第一时间,秘密千里报信给了明教教主杨逍,希望他们赶快撤离,在江湖上暂时隐蔽起来。
虽然杨逍已经在得信后,认同了徐达的判断,并做出了最快的反应…
但明教作为国教,武林第一大帮派,家大业大,需要打包的重要行当确实得有几天去收拾~
也没想到朱元璋的动作是如此迅猛,因此没等明教总坛的大部队彻底撤离,密司高手已经攻上峰来。
此次为了攻破明教总坛,朱元璋不仅动用了自己的全部武林家底……
甚至还秘密调动了五千御林军,伪装成布衣商队,跨境出西域,来配合这次蓄谋已久的行动。
位于昆仑山的光明顶,周围危峰环绕,有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
加上负责断后的青翼蝠王韦一笑,派五行四门设下了众多机关。
这些让明军一时无法前行一步,强行进攻又伤亡惨重。
所谓的密司高手使出各自看家本领,但纷纷败下阵来。
而杨逍也有序地组织大部队继续从暗道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