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很快过去,五人也回到公司。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想游玩整座城市是不可能的,小钟秘书也只能奔着有特色的,能放松心身又能长见识的地方去。
第二天莹莹和灵玉就投入工作。她俩知道总经理的好心,更明白石墨烯研发的紧迫性和意义所在。
然而,要从絮状物里将把各层的石墨烯分别分离出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尤其是单层的。
莹莹想,既然难分离出单层的暂且就停下来,而批量化生产出石墨烯絮状物也是极有价值,则先攻克之。
经与灵玉商讨后,认为要达到批量化生产,必须先解决石墨棒在揉磨时速度与进给量的关系。即在什么转速下用多少的进给量来揉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没有先例,更没人去实验过,只得经过自己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对比,用数据来找出最佳方案,然后进入工厂化生产。
她俩先寻求瓷器厂合作,研制一付内壁光洁度极高的坚韧瓷缸,又到数控机床厂与之研制一套高精研磨器械。由于坚韧度和精确度要求极高,结果化费了半年时间才研制出来。
设备安装好后,开始试验。她俩制定出转速与进给量的每一组数据,来进行揉磨以获取每一次的结果。经过检验结果,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优的数据组。
她俩发现,揉磨石墨棒转速越快,进给量越少得到石墨烯的质量越优(即获得单层的越多)。但所需揉磨的时间也越多。
看来只有提高转速和增加进给量揉磨才能获得产量,但这样又牵涉出另一个问题,即设备在高速运作中难免不会发生微颤。别看这小到几乎觉查不到的微颤,可在以纳米级别的揉磨中,系关重大。一、二纳米的微颤,带来的结果则是十倍的误差。然而要消除微颤几乎不可能!
怎么办?所以只能在一组组数据中,挑选出适合自己所需的一组来揉磨。这也正说明了要生产出全部是单层的石墨烯成为不可能!
当然,整个揉磨过程是处于高度真空的瓷缸里,由数控器械自动化进行。完成后将蒸馏水注入瓷缸,与富含石墨烯的物质充分搅拌成混合液体。
然后打开瓷缸密封盖,将瓷缸运走放置在高磁场的装置里,进行静静沉淀,待澄清后取出瓷缸里的上层清液。这一过程不需在真空里进行,因石墨烯已混合在蒸馏水里。
这种清液富含纯净的石墨烯,经高真空烘干即可获得成品,当然成品的包装也是高真空,以避免遭受污染。
成品是含一层至十层不等的混合型石墨烯,出售时以购买者的要求来生产,含量层数越少价越高。
试验成功后,莹莹和灵玉立即策划工厂化生产,因她们的成品质优价廉,完全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具有毋庸置疑的竞争力,特别是富含一至三层的石墨烯用在飞机、潜艇甚至坦克火炮的隐身性能上,以及耐冲击性的强度,无与伦比。
公司总经理陈东升得知这一消息后,信心陡增,公司的第二个春天又要来了。他吩咐小钟秘书立即前往试验基地,与宋莹莹和张灵玉一道写出报告书,以供他在董事会上说服相关人员和董事长,获得开办工厂的资金。因这笔资金要比创建试验基地的资金多得多。
莹莹和灵玉也知这份报告书的重要,除一些说词外,凡涉及到技术和生产环节的一一由她俩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