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铭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轻轻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茶,然后看似无意地嘀咕道:“我就说德国人肯定看不上咱们这个火箭筒,要我说这东西就应该卖给北边那个北极熊,简单、粗暴又皮实、便宜,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安德里身旁的翻译却听得清清楚楚。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担忧。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将楚天铭的话一字不改地翻译给安德里听。
安德里听完翻译的话,立刻失态地喊道:“不、不、不!你们千万不能把这个东西卖给苏联人!”他的声音充满了急切和焦虑,仿佛楚天铭的话是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安德里的下一步行动。
楚天铭却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表情,他放下茶杯,缓缓地说道:“安德里将军,我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协议限制我们将武器卖给谁。我想再次重申一遍,我们自己研发生产的武器,我想卖给谁就卖给谁,你们无权干涉!”
安德里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楚天铭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安德里,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挑战和压迫。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及了安德里的底线,但他并不在乎。他的目的就是要好好的刺激一下德国人,让他们更加迫切的感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这样一来双方的今后的大战也会变得更加的激烈。
安德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带着挑衅意味的看着楚天铭,“楚将军,我没有看错的话,你也是一位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北极熊曾经占领了你们那么大片的土地,你还会心甘情愿的将这种武器卖给他们吗?”
楚天铭无所谓的摆摆手,“安德里将军,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之前的事情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地方部队能够改变的,现在将武器卖给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大量的财富,符合我们当前的发展利益,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可以的。”
安德里无语,他知道这一次是被楚天铭捏到痛处了。
楚天铭拿出来的这种武器对于装甲部队的威胁实在太大了。别看这一根根小小的管子很不起眼,但是架不住它便宜啊,一旦数量上来了,质变就会产生量变,那威胁可是不可估量的。
再说了,按照楚天铭给出的说明里一枚炮弹的价格也就几百美元,与动辄数万、数十万美元的坦克装甲车相比实在是太廉价了,这哪怕是十枚炮弹就能够干掉一台坦克,那都非常的合算。
不仅如此,这种武器还能用来攻击坚固的堡垒,虽然射程不如火炮,但胜在便于携带和运输,使用起来也非常的隐蔽,只需要两个人悄悄地潜伏到对方的堡垒附近,一枚火箭弹就搞定了。
“买,一定要买!自己要是不买的话,说不定这个该死的楚天铭还真有可能把它卖给苏联人,那样实在是太可怕了!”安德里暗自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楚,你说的非常的对!我对我刚才的鲁莽向你们道歉,我们对你这款武器非常的感兴趣,愿意和你们达成合作协议。”安德里换上一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道,“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们达成合作协议之后,你们不能把这款武器再卖给苏联人。”
“没问题!”楚天铭很干脆的答应道,他又不傻本来就准备坑北极熊的,为什么还要卖给它。
火箭筒除了反装甲和打碉堡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用途——巷战!
曾经的南京保卫战中,不管是掩护步兵的装甲车、坦克,还是密集进攻的步兵,或者是用来封锁救国军的工事,就没有一枚火箭弹搞不定的,如果一枚搞不定,那就两枚,救国军配置到连一级的火箭筒小组就让进入巷战的日军吃尽了苦头。
卖掉了火箭筒,楚天铭的心情大好。于是他决定给德国人一点甜头,再给北极熊舔舔堵。
“安德烈将军,我听说你们正在和北极熊进行谈判?”楚天铭很随意的问道。
楚天铭所说的谈判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
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奕与斗争便开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保护自己在东欧的利益,另一方面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