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山
作者:【南北朝】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1]。”《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2]。”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3],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扞,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4],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5]。
注释:
[1]“孟门”数句:见《山海经·北山经》。黄垩(è扼),黄沙土。涅(niè聂)石,矾石。[2]“龙门”二句:见《淮南子·本经训》。又“龙门未辟”至“名曰洪水”:见于《尸子》卷下。[3]厄(ài爱):阻塞。[4]浑:深大貌。赑(bi必):猛烈激疾貌。[5]慎子:慎到,战国时人,着有《慎子》,书中言及“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赏析:
如果说《三峡》以磅礴的气势,挥斥着七百里长峡的叠嶂奔浪,绘下了江行南国的清壮俊逸之境的话,《孟门山》则以粗犷的旋律,从惝恍迷离的荒古传说中,奏响了河下龙门的雄浑壮曲。
本文的开笔,似乎是在尚无编年的洪荒时代。狂暴不羁的滚滚大河,正带着太古荒原的朴拙气息,从传说中的西昆仑啸腾奔来。它在受到吕梁山的阻挡后,便掉头南下,一改往日的憨厚之性,突然变得暴戾焦躁起来。它横蛮地扑过黄土高原,留下纵横数百里的沟沟壑壑;一路上穿州过府,恣肆横行,简直毫无阻拦。它当然没有想到,在征服了屈县和风山之后,竟会遇到难以冲决的“巨厄”——孟门山。
孟门山究竟是何许物也?竟然想阻扼黄河!这是读者所惊疑的,也是狂暴的大河感到陌生的。作者因此将笔一顿,引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三部古籍,交代孟门山的来历。原来这是一座“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的荒古奇山。当年驾着八骏周历天下的周穆王,来到此地,也只是登上它的斜坡(隥)而已。它对于普通的河流,无疑该是座不可逾越的巨大屏障;但在黄河眼中,却只能算是区区丘、阜而已。作者借《淮南子》的描述告诉读者,当年黄河来到此山时,由于不能将它冲决,曾怎样倔犟呼啸着冲上山巅,带着轰然的巨响汹涌而过。当其“大溢逆流”之际,两岸的大小丘陵,全被淹没在它的滚滚怒涛之中。这就是曾经使后世谈虎色变的荒古洪水。它那“无有丘陵,高阜灭之”的景象,经过神话传说的渲染,便愈加带上了骇人心魄的气势。然而,神话传说毕竟又翻到了新的一页:身背神斧、裤管高挽的大禹出现了。他挥动巨斧,劈开孟门,终于将暴怒无羁的黄河,约束在畅通的河道里。而孟门山,也从此一分而为二,绵延在黄河两岸。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兼孟门津之名矣”。这一节,作者落笔似乎处处不离孟门;但其墨光射处,其实均在孟门山所横截的沸嚣黄河。在未凿的奇山与浩荡河水的较量中,强者竟会是河水!这才是作者笔意之所在。孟门山的地貌,大禹的疏凿,都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黄河那不可阻挡、笼盖一切的气势。而神话传说的引用,又使读者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太古时代,亲眼目睹那“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时的大河之貌,让你感到:眼前涌腾着的,是一条何其雄浑和神秘的河流!
不过,作者并没让你在荒古传说中沉浸多久。因为现实中的黄河,早已挟着不歇的啸声奔腾而过了。文中一句“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正将时间一下带过了数千年。而今出现在你面前的,已是郦道元为之愕然惊呼的实境——这条被约束在狭窄河道里的大河,其实并没有驯服。它依然凭借着湍急巨浪,向顽固的山石开战,居然冲刷出了更宽广的河道,为自己争得了更多的自由。两岸高耸的山崖,向河谷倾斜而出,仿佛还在做隔断黄河的旧梦;傲慢的大河,虽处在谷底,却又威风凛凛,仿佛正巡视着被它统驭的大自然。这神威迫得山崖悚然自惊,又赶快返身,扞护住山壁。从下面向上望去,那些本来倚靠在山崖上的巨石,受了咆哮怒涛的震撼,竟全都颤颤悠悠,简直就要坠落下来似的,这就是作者在“夹岸崇深”四句中,为读者描摹的河过孟门之境。想象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面对惊涛拍崖、浊浪排空的孟门群峰,全染上了一派震慑战栗之色。所以连作者自己,回味起“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古话,不免慨然而叹“信哉”了。
但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倘若你随着作者的脚步登上高崖,俯瞰河谷的怒波湍涌,就更有神迷目眩之感。“水流交冲,素气云浮”,那沸浪似乎就要冲上你置身的崖巅,蒙蒙的水气更如浓浓的“雾露”,就要沾湿你的全身!你正想退避,正想遮挡,黄河却又带着峰立而起的万寻涛浪,在空中崩裂,化作千丈悬流,坠落而下。那“浑洪赑怒”的隆隆吼声,听来该何其骇人心魄!好在黄河的意向不在高处,荡荡东去才是它万载不移的追求。所以你还来不及惊呼,它已把你抛在后面,又鼓涌着巍巍洪峰,直奔龙门的“下口”去了。——这就是郦道元笔下河过孟门的奇境。当你俯瞰着这一“鼓若山腾”的壮观,感受到黄河那统驭万物、尽盖乾坤的气象,能不再次凝神屏息,久久沉浸在这迷茫巨川的涛浪轰响之中?
作为一条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巨河,黄河与流经南国的长江相比,无疑多了几分苍莽、几分狂暴。黄河的性格是不羁而沉郁的。郦道元此文,正借助于神话传说和不断变换的观察视角,从河过孟门山的壮浪恣肆景象中,将它的性格鲜明地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