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总所撰孙玚墓志铭后四十字
《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2019-09-12
作者:【南北朝】陈叔宝
秋风动竹,烟水惊波。几人樵径,何处山阿?今时日月,宿昔绮罗。天长路远,地久云[1]多。功臣未勒,此意如何?
注释:
[1]云:《梁书·孙玚传》《南史·孙玚传》均作“灵”。
赏析:
本文取自《陈书·孙玚传》,题目为后人所加。
孙玚是由梁入陈的一位将军,在陈朝受到朝廷的重用,史称“战胜攻取,屡着勋庸”。“后主频幸其宅,赋诗述勋德之美。”可见后主对他的垂青。他曾以年老,屡请退休,但均未得朝廷允准,死于任上,年七十二。死后江总为他撰写了墓志铭,陈朝后主陈叔宝在其墓志铭后又题了四十个字。这四十个字,可以说是陈后主对孙玚的挽词。一个国君为臣子作挽词,并派人立即将所题的词镌刻在墓志上,这对死者来说真是一种殊荣。
题词开头两句描写噩耗传来时举国悲痛的情景。竹子因风发出萧瑟悲吟之声,茫茫烟水也为这突然的消息而波惊潮涌。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大地哀伤、举国悲泣之情。在表现这种伤悼之情的同时,实际上也寄寓了对死者的评价。一个人的死能够令大自然为之动容,这个人一定是系天地于一身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几人樵径”以下四句,以死后葬身山间对比昔日的贵盛,表现死是人生的恨事。江淹将他叙写死的赋定名为《恨赋》,就是认为死是人生的恨事,《恨赋》的最后也有“绮罗毕兮池馆尽”这样感伤的句子。而陶渊明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则是较为达观的见解了。想到如今葬于旷野之中,感叹死者不能再享受人间荣华富贵,进一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天长路远”以下四句,是希望死者陵墓长存,永远显灵,以及对他未能最终完成丰功伟绩的惋惜。“地久云多”,《南史》“云”作“灵”,疑以“灵”为是。此句应该是“天长地久,路远灵多”。“天长地久”,指陵墓永存;“路远灵多”,指虽生死路遥,死后常显灵异。六朝文人爱奇,往往将前后两句的词移位互换,形成现在这样的句式。“功臣未勒”的“勒”是用东汉窦宪追逐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的典故。“未勒”指尚未如窦宪一样建立丰功伟绩。“功臣未勒”和“此意如何”连在一起,以询问的语气,问死者是否还想建功于地下,实际上表达了陈后主对死者还寄托着无限希望和怀思。
题词一共只四十字,用骈语组织成一篇挽词,写得曲折尽致,感情真挚动人。陈后主尽管是个亡国之君,我们却不能以人废言,否定这篇文章表情达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