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选注》表
作者:【唐】李善
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1],缛景纬以照临[2];德载八埏[3],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斯着[4],含章之义聿宣[5]。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
故羲绳之前,飞葛天之浩唱[6];娲簧之后,掞丛云之奥词[7]。步骤分途,星躔殊建[8];球钟愈畅[9],舞咏方滋。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于遥年[10]。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北度[11],腾雅咏于圭阴[12]。化龙东骛[13],煽风流于江左。
爰逮有梁,宏材弥劭。昭明太子,业膺守器[14],誉贞问寝[15]。居肃成而讲艺[16],开博望以招贤[17]。搴中叶之词林[18],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19],品盈尺之珍;楚望长澜,搜径寸之宝[20]。故撰斯一集,名曰《文选》。后进英髦,咸资准的[21]。
伏惟陛下,经帏成德,文思垂风[22]。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23];希声应物[24],宣六代之云英[25]。孰可撮壤崇山,导涓宗海?
臣蓬衡蕞品[26],樗散陋姿[27]。汾河委策,夙非成诵[28];嵩山坠简,未议澄心[29]。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有欣永日,实昧通津。故勉十舍之劳[30],寄三馀之暇。弋钓书部,愿言注缉,合成六十卷。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于广内[31],庶无遗于小说[32]。谨诣阙奉进,伏愿鸿慈,曲垂照览。谨言。显庆三年九月日上表。
注释:
[1]九野:九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2]景纬:指日和星。《文选》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揆景纬以裁基。”李善注:“景,日也。纬,星也。”[3]八埏(yán延):地的八方边际。[4]垂象之文:指天的文采。《易·系辞下》:“天垂象。”[5]含章:蕴含美质于内。《易·坤·六三》:“含章可贞。”《易》以坤卦代表地。义,通“仪”。[6]羲绳:伏羲以前结绳而治,伏羲以后始造书契。葛天之浩唱:《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7]娲簧:传说女娲作笙簧。掞(yàn艳):同“炎”,盛。丛云:指古《卿云歌》,歌中有“卿云丛丛”语。[8]星躔(chán蝉):历法。按各代建立正月,取之日运星行不同,如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故曰“殊建”。[9]球:玉磬。畅:发达。[10]鞶帨(pán shui盘税):大带和佩巾,喻指繁丽的文辞。[11]长离:灵鸟,此喻陆机。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婉婉长离,凌江而翔。长离云谁?咨尔陆生。”[12]圭阴:指洛阳。古代以土圭测地,定颍川阳城为地中。洛阳在阳城之西,故云圭阴。[13]化龙东骛:指晋元帝东迁。《晋阳秋》:“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中宗,即晋元帝司马睿,初袭封琅琊王。[14]守器:封建王朝,太子主宗庙之器,故称太子为主器,亦称守器。[15]贞:精诚。问寝:问安。[16]肃成:魏文帝曹丕在东宫时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此借喻昭明太子。[17]博望:汉武帝太子刘据立博望苑,以交接宾客。亦借喻昭明太子。[18]中叶:指周、秦以来的中世。[19]周巡绵峤:绵,远。峤(qiáo桥),山高而尖。指周穆王巡游昆仑事。[20]楚:指隋侯。径寸之宝:指隋侯所救之蛇衔以报答的大珠。[21]准的:标准。[22]文思垂风:道德风范垂示于后世。[23]三辰之珠璧:日月星辰的光辉。《汉书·律历志》:“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24]希声:《老子》:“大音希声。”喻帝王制乐。[25]六代之云英:《周礼·春官·大司乐》贾《疏》引《乐纬》曰:“帝喾之乐曰六英。”此指周以前的音乐。[26]蕞(zui最)品:犹下品。[27]樗(chu初)散:不材无用。[28]“汾河”二句:汉武至河东,丢失书三箱,张安世凭记忆写出简策上的文字。作者谦称无此学问。[29]“嵩山”二句:晋束晳能辨认嵩山下出土的竹简上的科斗文。作者亦谦称无此博识。[30]十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及之。”[31]广内:皇宫藏书之所。[32]小说:古代指杂记、笔记等文字。
赏析: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是一部选录自周至齐优秀文学作品,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唐初以来,适应封建大一统文化的建设和文学的发展,《文选》日益成为士人家弦户诵之书。高宗显庆年间,以学问淹博古今着称的李善,第一个为《文选》撰写详赡的注释。本篇是显庆三年(658)九月呈献《文选注》给高宗时的上表。文章采用典型的四六骈体,写得典雅华丽,简括郑重,气魄宏大,是一篇精心结撰之作。
文章开头,从天文之有日月繁星的照临,地文之有山岳河川的分布,讲到圣人效法天地创造了人文,使它成为教化的原则,由来已久。这一段似离本题甚远,却是从文学的起源这个根本问题上强调了“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将《文选》这部精选从周至齐诗文的总集的不朽价值也暗透出来了。这个开头,气脉宏远,气氛隆重,与给皇帝上表相称。
接下来一段,用简括的笔法叙述了从古到今的文章流变。先指出远在伏羲结绳而治以前,就已飞扬着葛天氏的浩歌;女娲作笙簧之音以后,更响起《卿云歌》一类含义深奥的歌辞。尽管三皇五帝的政教各异,三代的文化不同,但总趋势是音乐歌舞越来越盛。这里说的是上古时代文学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时的情况。接着,用六句话概括叙述了从屈、宋的楚辞,贾、马的汉赋,到建安时代慷慨激烈的抒怀之作和正始时期虚无幽玄的哲理诗,再到西晋陆机等人的“雅咏”和东晋煽起的玄言诗风这一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里所提到的,虽然只是这一过程中的几个点,但由于它本身的典型性,却可由这些点联成一条梁以前文学发展的大体线索。作者用“御兰芬”“综鞶帨”“气质”“虚玄”等来揭示上述各时期文学的特色,也比较切当。但对“江左”的宋、齐近代文学,《文选》虽多所选录,表文中却未正面涉及,只用“煽风流于江左”一语带过。
第三段方入本题,叙述昭明《文选》的编撰过程、目的与价值。指出萧统以继承帝业的身份,招引贤才,讨论文章,鼓励着述,博采前贤的诗文着作,精选其中的珍品,撰成《文选》,使后进英才以之为学习的标准。这里标举萧统重视文学,言外自含希望当代统治者效法之意;而“后进英髦,咸资准的”之客观需要,又正透出为《文选》作注的必要。
接下来一段,是对高宗的颂美之词。先极赞其高居尊位,效法上天,使人文闪耀光辉,使三代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遥应篇首“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继又将当朝的政治文化比作高山大海,谦称自己不敢再有点滴的增加。颂美与自谦,固然是上表的例行文章,但从文势说,此处稍作顿挫,正是以退为进,引出下文作注、献书之事。
末段叙作注的过程和献呈皇帝览阅的要求。其中虽颇多谦抑之词,但用意实在强调自己对《文选》钻研赏玩时间之长久(“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注解此书之辛劳(“勉十舍之劳,寄三馀之暇”),以及对《文选注》的自珍。
这种呈献着述给皇帝的表章,既要颂美皇帝,又要庄重得体;既要说明着述的有关背景,又不能流于繁琐;既要反映着述的重要价值和成书的辛劳,又不能露才扬己。作者比较好地克服了这些困难与矛盾。近人高步瀛称此文“闳括瑰丽”(《唐宋文举要》),洵为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