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一晃便过去了三年,昆灵山上汇聚的修士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天下修士心中的圣地,无论修为如何,只要能进入其中坚持一段时间,便可以修为大进。
如此神奇的种种效果,让天下修士对此都趋之若鹜,很快便有人总结出了其中的规矩,越是根基深厚,见多识广之人,在其中的收获越大,虽说就连炼气期修士也能加入其中,但往往连一刻钟都坚持不下来,所能挖掘的潜力有限,得不偿失。
所以,能自由出入昆灵山的,最低都是筑基期修士,而且并不禁外道邪修,只要不肆无忌惮的表露身份或者犯了禁忌的修炼魔功,维持此地秩序的仙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某种意义上而言,邪修也是修炼的一部分,对于修炼的认知直指人体根本,对于道路的探索是很好的补充!
终于,在匆匆三年后,汇聚了天下修士寄望的虚幻天地再次沸腾起来,昆灵城中的一位位修士连忙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激动的走到外面向山上看去,风云大作灵气沸腾,亿万符文若隐若现,三年前那道浩大而飘渺的声音再次响起,宣布了筑基期修炼的要指。
筑基期,在修仙途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境界,可以说真正踏上了修仙的第一步,原本的修炼之法中,只有到了这一步,才有了御剑飞行,出入青冥的资格,在一些修行不繁荣的区域,已然可以被凡人视为神仙。
不过这个境界,无论资质再高,也都受限于筑基丹,哪怕有一些可以不需要筑基丹突破的密法,也受限于种种条件难以推广,像是张志平曾经推演出的筑基法,没有身神辅助,也很难成功。
而筑基丹的原料,往往被各大势力掌握在手中,可以说修仙界的一大限制,此次推演出的新法,却可以将这个过程分散在百日之内,让修士不必借助筑基丹便脱胎换骨,其中的关键,便在于除阴神之上。
阴界开辟所带来的显着变化,便是阴气有序,神魂有所依,只要神魂壮大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在夜间出阴神,采集太阴月华不断壮大,对于法力本体的控制远胜于以往,为脱胎换骨打好了基础。
从中可以看出,月神宗凝月华和张志平筑基密法的一些影子,事实上此法也确实从这两者基础上发展来的,也只有这个海纳百川的时候,才能汇聚天下修士的修炼心得,推演出正确的道路来,否则没有丝毫根基的话,别说三年,就是三十年,三千年,也未必能轻易推完出来。
而此法传播天下后,再次引来了一片波澜,好在这次天下修士冷静了很多,没有立即对其排斥,而是细细研究起来,很快,他们便有发现了此法的一大缺点,那就是出阴神过程中,对神魂之力的损耗大大增加,如果不能在百日内完成筑基的话,便会直接失败,甚至危急神魂,危险程度大大增加。
尤其是这个过程中,阴魂直接暴露在天地之间失去了肉身庇佑,对于红尘之气的抵抗力大大减弱,会遭遇种种幻象诱惑,可谓是阴魂劫,隐含着需要提前磨砺道心的要求,总体而言,对于修仙者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难以彻底取代筑基丹的存在。
不过相对而言,这样一步步磨砺出来的修士,根基会打的更牢,为突破元婴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目光长远,天资纵横的修士,对此法十分青睐,自然而然的便接受了此法的存在。
而且其中还有一点十分令人注意,筑基期修士便可以见鬼神,这个见鬼神,可不仅仅只是见一面那么简单,而是具备了一定出入阴界的力量,如果死亡后没有魂飞魄散的话,便能进入阴界中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担任阴差之职。
虽然现在除了张志平外,谁也不知道阴界中的真实情况,但这并不碍于天下众生对于阴界的遐想,有的人认为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的人认为里面定然残酷无比,但无论如何,对于修仙者来说,活着就有希望,让天下修士心中一下子安心了不少,也激起了更多人对仙道的向往……
昆灵山论道变法大典再出成果,让原本平静下来的修仙界再次沸腾了起来,这不同于炼气期,太过基础早已被修仙者研究透彻,除了启灵之法略有新意外其余的并不值得重视,筑基期,某种程度上已经踏入了仙途,按照比例来说,每一个筑基期修士的诞生都可以说是百中无一,精修百艺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是修仙界中真正的基础。
可以说,筑基期时打下的根基如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成就,稍有差错未来便需要花费千百倍的代价弥补,现在昆灵山上推演到了筑基期,对于很多修士来说不异于重塑根基。
一时间,更多的修士坐不住了,但凡是听到消息的地方,哪怕身处外海、荒漠、北冰原等偏远之地,也都不惜代价的极速赶来,人员的流动,使得修仙界愈发繁华。
这些人的到来,立即给虚幻天地注入了新的力量,以滚滚气运为薪柴,虚幻天地愈发玄妙,似乎看一眼便能给人无穷感悟,对于新法的推演,再次加快了不少。
当然,金丹期的玄奥远胜于筑基期,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胆敢宣布自己掌握了金丹期的所有玄妙,哪怕再加快也难以迅速推演出来,传说之中,金丹修炼乃是一条直通仙道的道路,不同于化婴元神之路,只可惜,就连天人传承中也没有更多的资料,这里暂先不提。
不过,金丹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修仙界向来都有丹成无悔的说法,只有能踏出这一步,新法才能算是推演完全,否则,新法也只是空谈而已。
一时间,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昆灵山上,终于,足足三十年之后,玄妙的道音再次响起,回荡在了天地之间:
“金汁玉液,地煞成丹,九转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