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随着丹书铁券亮出,全场哗然。

原本都以为会昌侯孙铭是要被问斩,但谁都没有想到会昌侯府竟然有免死金牌,让事情再度峰回路转。

只是有人亦是反应过来,会昌侯府确实拥有免死金牌。

事情自然离不开第一任会昌侯孙继铭,当年会昌侯孙继宗在夺门之变中有功,因功进侯爵。

由于孙太后的关系,英宗对孙继宗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功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赐丹书铁券。

跟石亨等人相比,这一份礼遇是独一份的,甚至有很明显的偏袒性。只是丹书铁券确实是英宗御赐,自然拥有权威性。

“不对!”

正是这时,吏部尚书李裕突然站出来。

众人纷纷扭头望向这位吏部尚书,眼睛充满困惑。

却不等朱佑樘询问,长宁伯周彧带着几分不屑地反问:“李尚书,有何不对?英宗皇帝御赐会昌侯府丹书铁券一事,你们或许不清楚,但在京城的勋贵圈子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堂下的百姓其实并不知晓,但听着长宁伯这么信誓旦旦地说出来,却不太相信会昌侯府伪造丹书铁券。

“可否一观!”吏部尚书李裕站出来朝朱佑樘施予一礼,便向孙臬提出要求。

孙臬抬眼望了一下父亲,看到父亲没有制止的意思,便倨傲地向李裕展示自家的丹书铁券。

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由于用金水填字,故而正面透着一种别样的贵气。由于是各持一半,故而这里其实仅有下半部。

按正常的格式,上半部是要镌刻赐券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以及被赐者的功勋业绩;下半部则是皇帝给予被赐者的特权,还有便是皇帝的誓言。

现在这面丹书铁券呈现的是英宗的誓言,还有就是英宗给予郯国公孙继宗的免死特权——“予免二死,子免一死”。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余年,但保存得很完整,金字是清晰可见。

李裕的脸上突然露出兴奋之色,指着铁券上面的携刻:“陛下,此铁券记载得清清楚楚:‘予免二死,子免一死’。这份丹书铁券既是郯国公所得,那便免郯国公二死,郯国公之子孙琏一死,故此券至今失效!”

此话一出,户部尚书李嗣等人纷纷反应过来,脸上不由得绽放出喜色。

跟魏国公所持可保子孙后代的丹书铁券不同,而今孙继宗所建的军功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故而英宗给予普通铁券可谓是厚赐。

只是普通的铁券的制式是“予免二死,子免一死”,虽然孙铭是从孙继宗手里继爵,但他的身份是孙继宗的嫡孙。

正是如此,这份丹书铁券虽然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却根本不能保孙铭一命。

“不错,这份丹书铁券已经失效了!”

“对啊,只保他爷爷跟父亲,与他这个孙子何干?”

“搞了半天,俺差点给他给骗了,真的不该保啊!”

……

堂下的百姓听到李裕的话后,眼睛顿时纷纷亮起,亦是意识到这份丹书铁券存在破绽,便是兴奋地附和起来。

虽然他们跟会昌侯无怨无仇,跟钱富没有任何瓜葛,但能够看到正义得到宣扬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现在事情再度峰回路转,而今孙铭拿出来的这份丹书铁券根本不能免死,那么自然还得被推上断头台。

“李尚书,你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正当大家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跟随而来的小老头突然站了出来道。

此话一出,大家的目光纷纷落在这个小老头身上。

这个小老头的胡须皆白,皮肤白皙,已经年过六旬的模样,但整个人的精神状况保持得很好,特别眼睛显得炯炯有神。

李裕认得这位是孙继宗的大儿子孙瓒,由于是庶出的关系,所以会昌侯的爵位由嫡系继承,便轻瞥一眼道:“孙瓒,愿闻其详!”

朱佑樘的眉头微微蹙起,亦是上下打量这个孙家人,隐隐间觉得事情恐生变数。

从刚刚孙铭干净利落的认罪,再到这面丹书铁券的出现,这帮人不可能不知晓这份铁券的局限性。

正是如此,从这个小老头的言谈举止来看,事情恐怕是另有说法,不然会昌侯不太可能至于都如此有恃无恐。

会昌侯孙铭虽然已经跪在堂上,但此刻的眼睛闪过一抹傲然。

人人都认为他刚刚是自寻死路,却不知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留下的不仅仅是爵位和财富,还有这面免死金牌。

孙瓒向朱佑樘见礼后,便将事情的原委说出来道:“因铭儿幼时顽劣!我会昌侯府在得到英宗皇帝厚赐之时,我父亲和弟弟一起进宫面见英宗皇帝,当时孝恭孙皇后亦在场,允家父、弟弟和孙铭各免一死!”

啊?祖孙三代各一死?

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在场的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若事情真如孙瓒所说的这般,那么这一面丹书铁券还能用在孙铭身上,孙铭自然是能够避过一死。

一念至此,大家刚刚兴奋的心情荡然无存,显得茫然地望向宋澄和宋澄身后的皇帝。

宋澄的眉头微蹙,当即便板起脸:“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今自然以上面记载的内容为凭证,岂可佐加昔日旧语,故此铁券已失效!”

“大胆,你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竟敢蔑视英宗皇帝和孝恭孙皇后,该当何罪?”孙瓒伸手指向宋澄,便是厉声指责道。

跪在地上的会昌侯孙铭心里顿时一慌,而眼睛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这份铁券确实有一个破绽,虽然当年英宗皇帝是同意了,但终究是没有正式更换一份明文的丹书铁券。

如果现在的皇帝不承认当年的事情,甚至不承认英宗皇帝口头所说的旨意,那么他这一颗脑袋恐怕是保不住了。

宋澄的面容不改,显得针锋相对:“本府尹并没有不敬英宗皇帝和孝恭皇后之意,只是铁券当‘以铁为契,以丹书之’,自然是要以上面所书为准,焉可加以口述之语?且时间久远,你的话又何以为凭?”

“你这个无知狂徒,简直在这里胡搅蛮缠!陛下,此事并非是我们会昌侯府杜撰,宫廷必有所载,还请核查!”孙瓒对宋澄进行指责,而后向朱佑樘进行请求道。

朱佑樘一直观察孙瓒的言行举止,却是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是真的。

毕竟在这种事情欺骗,所承受的代价太大,自己真要查实亦是不难。只是宋澄同样有道理,一切还得以丹书铁券为准。

只是作为帝王,需要重点考虑的并不是公义和个人喜恶,而是自己的皇权,故而并不能轻易推翻英宗皇帝的口头诺言。

宋澄是一个认死理的人,亦是不怕得罪会昌侯道:“陛下,既是铁券抵死,便以铁券镌刻为准。今是‘予免二死,子免一死’,故铁券失效,臣请旨对会昌侯斩立决!”

“宋府尹,你如此颠倒是非置我会昌侯府于死地,究竟是何居心?”孙瓒气得胡子炸立,显得口沫横飞地质问。

宋澄的眼神十分坚定,显得理所当然地回应:“本府尹只认天理昭昭!会昌侯灭钱府满门十七条人命自当偿命,此铁券并不有免死之列,自当斩立决!”

“英宗皇帝和孝恭皇后的话不作数,你是要陷陛下于不孝吗?”孙瓒是一个懂得政治斗争的人,当即便上高度道。

咦?

吏部尚书李裕听到这个质问,亦是突然意识到还真不要轻易斩了会昌侯。

虽然英宗皇帝早已经驾崩,但当今皇帝的皇位终究源于英宗,若陛下不承认英宗皇帝的口头承诺,很可能是要落得一个不孝的骂名。

一旦这个骂名落到了地方,没准将来会成为地方藩王起事的口号,特别朱佑樘的兄弟确实有点多。

宋澄知道有些罪行不可承受,便进行解释:“本府尹没有此意,而是以丹书铁券就事论事,会昌侯当斩!唯有律法严明,方能令天下百姓畏法、顺法!”

两个人在这公堂上我来我往,唇枪舌剑几个回合,仍没有结束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可以将会昌侯暂行关押,待查实再论处!”户部尚书李嗣知道这种争执没有意义,便站出来进行提议道。

一直不吭声的工部尚书贾俊等人知道案子已经上升了高度,特别现在皇帝其实是进退两难,便是纷纷站出来附和。

朱佑樘知道不能直接无视丹书铁券的存在,而今最佳的应对策略是拖延,当即便同意:“准奏!”

会昌侯孙铭的眉头微蹙,只是心知压根躲不过这场牢狱之狱,毕竟他所持的丹书铁券确实是有瑕疵。

宋澄虽然很想当场将会昌侯绳之以法,只是事情涉及皇家所颁发的丹书铁券,而今将会昌侯收监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摆驾,回宫!”

刘瑾发现朱佑樘投过来一道目光,当即便扯长声音喊起来。

“臣等恭送陛下!”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朱佑樘要离开,当即纷纷下跪。

“草民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堂下的百姓庆幸自己有生之年能见到皇帝,同样纷纷跪送道。

今天这个案子可谓是一波三折,初时以为凶手是刑部尚书杜铭,接着查证是会昌侯孙铭所为,结果孙铭竟然拿出了丹书铁券。

此时此刻,乌云再度散去,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跪地的百姓身上,而代表皇家色彩的明黄色显得格外刺眼。

身穿三品官服的顺天府尹宋澄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自己的请求:“陛下,会昌侯之罪,罪不容恕。今丹书铁券并无免孙铭之死,请务必斩会昌侯!”

这个声音很洪亮,以致孙瓒等会昌侯府的人纷纷瞪目望向宋澄,而孙瓒的眼睛更是闪过了一抹杀机。

朱佑樘自然不会搭理宋澄的请求,却是装着没有听到般,便径直走向大门,然后登上侯在顺天府大门外的金辂。

他何尝不想斩会昌侯,但丹书铁券关系到皇家的信誉,更是关系到他的孝名。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处理这个事情亦要谨慎。

虽然此次是皇帝出宫,但顺天府衙跟紫禁城的北门并不远,故而便没有过于扰民,仅仅穿过两条街便回到了大内。

弘治二年的正月,注定是一个热闹的月份。

原本钱府灭门血案便受到北京城百姓的广范关注,而今堂堂的皇帝竟然出宫旁听,致使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这个事情。

只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何况还是大明都城。

顺天府这起案子在当天便传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只是会昌侯的案子远远没有大家所想的那般简单,风波骤然生起。

“如此的恶行,不斩会昌侯天理难容!”

“依我看,终究是皇亲国戚,陛下当然是要包庇!”

“要我说,宫廷记载定然是借口,我看这个事情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

对会昌侯案子的处置,很多读书人却是纷纷剑指朱佑樘,认为朱佑樘是设法包庇大奸大恶的会昌侯孙铭。

“英宗皇帝和恭孙皇后都应允,自然可免一死!”

“大明以孝治天下,皇帝若斩会昌侯便是不孝!”

“若是口头之诺,但既是英宗皇帝之言,子孙自当遵循!”

……

只是同样的案子,很多人却是纷纷维持丹书铁券的地位,若是朱佑樘斩了会昌侯那便是不孝的做法。

在京城的舆情中,不论朱佑樘选择哪一种做法,都注定是要遭人诟病,包庇大奸大恶和不孝必选其一。

世事便是如此的离奇,明明朱佑樘每件事都考虑着百姓的利益得失,但他在京城读书人群体中的名声却是呈下滑趋势。

就在当晚,有关宫廷记载的事情有了眉目。

“陛下,卑职已经查实!”郭镛今天刚刚回来便率领司礼监的所有太监进行查找,现在终于是有了成果。

朱佑樘知道该来终究会来,便淡淡地询问:“如何?”

“此事确有记载,而英宗当时确实是应允,请陛下过目!”郭镛暗叹一声,便将相应的记录上呈。

朱佑樘接过宫廷记录,在看到上面相关的记载后,不由得暗自一叹。

虽然他早已经猜到是这么一个结果,但得知事情真如会昌侯府的人所说,便是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局之中。

(本章完)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