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水泥厂内,四座高达十余米,长七八米,呈五六十度状倾斜的水泥窑,早已耸立其中。

若无每个窑炉一侧,都辅有用以进料的向上斜坡,几个水泥窑远远看去,便像极了倾斜摆放于支架上丑陋萧管一般。

窑场内,有无数人正在忙碌。

有人在抡动大锤,破碎石块,有人在用独轮车推拉黏土……

现场是一片尘土飞扬。

而鲁青云,就在一片尘土飞扬中,紧盯着几台大秤,对过往物料进行称重,然后指派人手将称重之后的物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送进搅拌场内。

看到朱肇辉过来,鲁青云一边让几个手下接替自己的工作,一边指指尘土飞扬的环境心疼道:“这儿灰尘这么大,鲁王你怎么跑过来了?”

“此次筑坝蓄库之役,水泥可谓是重中之重!”

“这第一次烧制要都不亲自盯着,本王岂能放心的下?”

在现场将物料破碎的规格,水泥窑的准备工作等等都事无巨细的检查了一遍之后,朱肇辉这才看向鲁青云道:“让你找周边的铁匠坊要炼铁废渣的事,都顺利么?”

“这还用说么?”

在说了一阵不说鲁王你贤仁,现今句容周边众望所归。

就说炼铁废渣别无用处,留着还占地方,自己水泥厂愿意帮忙清理,铁匠坊高兴都来不及,岂有不愿之理后。

鲁青云才又有些忧心的表示就是这些铁匠坊距离水泥厂普遍路途不近,再加上需求量太大。

若是陛下最终不给特许经营之权,往后水泥厂烧制水泥,铁矿渣的需求恐怕会成为水泥厂的最大制肘。

但面对鲁青云的担心,朱肇辉却只是淡然一笑。

因为他很清楚,不说自己为了钢铁等特许经营之权做了那么多的铺垫。

就说只要大坝建成,亲眼见识到了水泥的好处,朱肇辉相信只要朱元璋还没老到昏聩的程度,就绝对没有不在相关方面对自己网开一面的道理。

见朱肇辉如此有信心,放下心来的鲁青云便也不再铁矿渣需求相关方面纠结,而是巴巴的询问朱肇辉为何水泥中必须要加入铁矿渣的道理。

很显然,在经过酒精提纯一事之后。

鲁青云对事物的理解已经不再满足于表面,而是试图理解表面之下的逻辑关系。

到了试图将这些逻辑关系以自己所擅长的术数进行解释的程度了。

对于这种现象,朱肇辉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也非常想将那些反应背后的化学公式倾囊相授,让鲁青云可以帮自己承担一部分对大明进行化学启蒙的责任。

但想到这么庞杂的知识体系,绝对不是一句从先父日记上看到便可以遮掩。

朱肇辉便不得不强行压下了给自己培养个帮手出来省事的打算,而是虚拟了一个丹师的故事,来讲授水泥的来历,以及水泥中必须要添加废铁渣的原因。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罗马的丹师便发现火山灰可以做水泥!”

“之所以这么多年,大家还都只知道三合土,却不知道水泥,那是因为火山做的水泥非常难以干燥,即便寻常时期,也要十天半月,若是遇到梅雨季节,数月都无法硬化成型,都是常事!”

“当初本王从先父所遗笔记上看到这个故事,就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什么办法,加速水泥的硬化过程……”

“直到本王额外在从笔记本上看到的水泥配方中添加了废铁渣进行煅烧之后,才解决了水泥硬化过程耗时太长,根本不足以实用的问题!”

朱肇辉意味深长的看着鲁青云道:“本王能烧出水泥,除了一点运气之外,更多的还是靠反复实验,至于背后的原理,以及相互的关联,还需你我共同摸索,所以你要有什么发现,不妨告诉本王,到时候咱们相互印证……”

只要鲁青云愿意摸索,再加上自己偶尔提点。

朱肇辉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借鲁青云之口,源源不断的将一些基础的化学反应公式,在不动声色之间在大明普及开来。

这些心思,鲁青云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只知道以朱肇辉的身份,以及博学多才,居然能说出和自己共同摸索,相互印证这话,不但是对自己能力的极大认可,同时更代表着对自己的欣赏。

也是因此,鲁青云激动的拼命点头,表示往后自己一定刻苦钻研,希望和朱肇辉一起找出如水泥等等背后的规律,并总结出来,传诸后世。

就在朱肇辉和鲁青云说话之间。

好几种不同配比的水泥生料,已经在数百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被配比完成。

几名工人小跑过来,表示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问朱肇辉是不是可以正式开炉煅烧。

“开始吧!”

朱肇辉在点头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几名工人口鼻之内皆是碎石粉尘。

想到长期吸入这些粉尘的后果,朱肇辉在暗下决心,准备等衣鞋坊建成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赶制一批口罩出来的同时,也不忘对鲁青云交代,让他注意对水泥厂工人工作岗位的调整。

如破碎,研磨,分装等粉尘太大的岗位。

除了要经常让这些人轮岗到粉尘没那么大的岗位,给他们留出身体自清洁恢复时间之外,还得注意工作年限。

总之一句话就是,在水泥厂工作的工人,最多工作两三年就必须调离安排到别的岗位。

毕竟尘肺病这东西,即便是科技昌明的几百年后都没什么好办法。

更别提现在了。

在朱肇辉安排着这些的同时,成队的独轮车满载混合好的物料,在工人的推拉之下被运送上了水泥窑顶端的进料口。

随着生料被填满水泥窑,下方的炉火也被点燃。

随着煅烧的开始,出火口升腾的烟雾,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从最开始的烟雾缭绕,到最后逐渐变成了通红的火苗。

那自然是生料已经被烧透的迹象。

“差不多了!”

在火苗从通红转为灼白的瞬间,朱肇辉立即下达了出料的命令。

随着出料口打开,不少被烧的通红的水泥瞬间倾泻而出,随着长长的斜坡流入到了下方那巨大的散热槽内。

但更多被烧透的熟料,却依旧还阻塞在水泥窑内。

剧烈的高温,即便十几米之外都烧灼难挡,就更别说靠近想办法将剩余的熟料扒拉出来了。

好在这一切,早已在朱肇辉的预料之中。

随着出料开始,进料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料补充。

随着生料进入炉膛,在重力的作用下,生料自然推动着那些阻塞炉膛的熟料向下滑落……

只要在熟料被推出炉膛差不多的时候关闭窑门,水泥窑便可以在不用停火出料的情况下,进行不间断的水泥烧制了。

不过此事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毕竟这种粗糙的生产工艺,炉膛内烧制水泥的疏密不一。

在这种情况下,出料的速度便不可能是匀速,所以经常发生炉膛内熟料残留太多,不但浪费燃料而且还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又或者熟料倒是出干净了,但生料却又因为关闭出料口不够及时而一起流出,和烧制好的熟料混在一起,导致整窑水泥报废的情况。

不过好在,这些情况都只是发生在最初。

经过几窑水泥的烧制,逐渐掌握了规律之后,窑工们便已经能精确把控。

做到尽可能将熟料出干净,又不至于让刚刚进窑的生料一起出窑的程度。?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红楼群芳谱开局穿越寡妇村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自治区三国之寰宇天下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家兄嬴政,谁敢杀我?大明最强皇太子吞噬三千界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嫡女萌妃:至尊妖娆炼灵师重生三国做恶霸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狼王为皇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迷踪谍影震惊!盘点历史短视频给各朝帝王万古第一战皇隋末武大郎,从金莲逼洞房开始做战神大乾憨婿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唐朝好地主抗日之小将传奇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我岳父是朱元璋大唐:兵圣驸马爷盛嫁无双之神医王爷不良妃公子上朝穷不拉几的李二大乾最狂驸马爷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十国帝王大明建昌侯宋风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留里克的崛起开局就杀了曹操小军阀东汉末年烽火路谍云重重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饿殍遍地,你带大家顿顿有肉吃?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殿下无双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