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配备齐全后,齐彩凤和刘芝芝马不停蹄的忙活了起来。
因为已经快到中午了,她便留了饭。
第一顿饭,她做了红烧肉炖土豆豆角,一个素炒时蔬,一个拍黄瓜,蒸了一锅米饭。
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就是。
齐彩凤不愧是正儿八经有家传手艺的好裁缝,打版裁剪、缝制上扣子都非常快,看的苏谨言眼花缭乱,五件衣服,下午六点多就完了,刘芝芝满点,八点多才忙完。
她还本打算自己也学习上手呢,现在想想,还是算了。
不是那块料啊。
晚上,刘芝芝刚走没十分钟,陈美君和陈秉启陈秉远回来了。
四人除去本钱,每人分了三百一十块,每天逐渐增长的钱,令陈美君三人更有干劲儿了。
第二天早上,两位裁缝婶子来了以后,苏谨言又给他们拿了五款裙子连衣裙,两款半身裙,两款衬衫,一条阔腿裤做样品,送完赵琪上学,她便直接回了家。
至于海鲜生意,黑市她打算只卖给周星东,一是自己大着肚子去黑市不安全,其次是,做生意必须守信,答应周星东只卖给他一家,就只卖给他一家,至于零售,他们已经说好好了,只要她有本事,全京市的人都找她没都可以。
黑市也竞争啊。
还有一件事,衣服生产出来以后,陈美君把她两个卖衣服的原同事介绍给了苏谨言,最后达成一致,凡是这两个人卖的衣服,利润平分。
小姑苏雅琴知道她衣服作坊开始生产后,便也开始快速的行动,一时之间,卖的倒是很火热,大伯母当了一辈子给别人制定规矩的人,所以不会掺和这些。
不过,她给她介绍了两个男孩儿。
都是刚回城的男知青,现在正是工作困难的时候,大量知青一下子涌进城,都成了待业青年,没有工作,家里人口多,生活就成了困难。
他们下乡十多年,也好像成了那个多余的了,使得家里人都不喜欢。
两个男知青,一个二十七八,叫方正国,娶了个农村媳妇,媳妇和孩子现在还在农村,来不了这边,另一个知青二十三岁,杨振宣,未婚。
两人都晒得黝黑,勤奋耐劳的前提下,他们对黑市很熟,听说在农村时,经常在黑市赚点小钱儿。
方正国看到衣服后,心思就开始动了。
他觉得这些衣服虽然很好看,但在京城不是很抢手,如果放在他们下乡的那个小县城,那就非常抢手了。
可一想到衣服的价格,又凉凉了。
他想让苏谨言降降价格,然后拿到小县城卖,苏谨言直接拒绝了。
“咱们这衣服一是质量好,布料都是用的好的,二是款式好,独特,女孩子们都好看,显身材,走的是中高端路线,给你低价,其他人怎么卖?”
“如果你想回你下乡的地方卖,县城不好卖,不如卖到市里,县城姑娘们不舍得买这么好看的衣服,市里的姑娘们,尤其是上班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正在谈对象的女孩儿,咬咬牙,肯定乐意买。”
苏谨言很是看好这种男人,有责任心。
最起码一点,人品应该有基本的保证,而且,她大伯母既然能给她领过来,应该是考察过了的。
方正国没考上大学,虽然回城了,但生活艰难,前途一片渺茫,即使这样,也没有抛妻弃女。
苏谨言给他拿了一批衣服,并且拿了路费以及半个月的生活费,便让她去了浙省。
她还记得,当时方正国那红了的眼眶,想说又不知如何说的感激,当时她的心里也不好受。
现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艰难。
她能帮的少之又少。
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无心之举,想帮一个品性好的人,却收获了的一个得力的干将,没用三年,直接在一个省城为她的衣服打开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是她服装厂所有代理商里销量最广的,甚至比销量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和都高。
方正国走了以后,杨振宣也开始马不停蹄干,他刚开始就是装着几件衣服到黑市摆摊,苏谨言告诉他到各大厂子门口蹲守,看到女同志上前推销就行。
这个方法试了以后,他便不再去黑市了,感觉自己思路狭隘的厉害。
外面小心点,多跑跑,比黑市里面卖的多的太多太多了。
毕竟敢进入黑市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当然,苏谨言给他们所有人的价格都是统一的,协议里,也写明,卖家必须统一,市场不能乱。
就这样忙碌的生活过了八九天,她终于收到了赵元一的消息。
消息是大哥苏谨书送过来的。
“你二哥接到了赵元一和他的朋友们,也给你看了布料,选了一些布料,你二哥已经让他铁路的朋友用火车托运了,估计再有个五天就可以到了。”
她还记得苏谨书当时看她的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儿,“你男人真会赚钱。”
苏谨书想到当时听到自家二弟说,他们三个人扛着十二万现金时有多的惊讶,不光他惊讶,自家二弟说,看到那一床的现金,他当时唯一想的是,如果这三人遇到个检查的,查到这么多现金应该咋弄!或者遇到个歹徒应该怎么办?
比他们这些当兵的都猛!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这句话真正是个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