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仅靠之前的收入,日子久了就不够用了。”
“弟弟妹妹马上长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我打算开一家专门做面条的铺子,等铺子步入正轨后,你们也能来帮忙,这样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老二媳妇听了,想插话,林初九就先替她说了:“我知道爹娘在东家那里过得挺好的,但给别人干活总归要看人脸色。咱们自己开店,做自己的生意,多自在。”
“再说,做面条也不难,价格也不高,只要我们做的臊子好,客人必定少不了。”
林初九看了一眼袁景:“昨儿我跟袁景也商量过了,也去看了一家位置还算合适的铺子,现在就等着臊子都弄好了,再商量商量价格就好。”
听到林初九条理清晰的话,又知她一切都准备妥当,夫妻二人心中不免又升起了一丝愧疚。
女儿对于经商一事特别精通,若是起先好好读书,也不会只是这样,还是自己没用。
若是自己有用,当初就算是在村里,也一定能让九儿好好学习。
“我跟你爹没什么想法,你做这个我们也支持,但是娘就是担心,担心娘帮不上你的忙。”
老二媳妇有些愁,她自然是会做臊子的,但是要拿去卖,难说能行。
“怎么会呢?”
林初九伸出手去握住娘的手,“这个臊子特别简单,回头我跟娘仔细说说,娘这么聪明,一定很快就能学会。”
看着林初九说的如此肯定的模样,老二媳妇忍不住笑了笑,心里莫名的有了点安慰,她点点头,顺着林初九的话往下说:“好,那我就等着你的面铺开张,我跟你爹就辞了东家,去给你帮忙。”
“那就这么说定了!”
林文山沉默片刻,而后开口:“一个铺子的租金应该不少,再加上买材料什么的,你还缺不缺钱?“
林初九心中感受到温暖,眉眼弯弯,“我不做没准备的事,爹娘放心,铺子的租金肯定是够了的,就算多买一点原材料,那也是够的。我不是不要爹娘的钱,只是我自己能做好的,不用麻烦你们。”
林文山心中一阵难受,如果自己当初果决些,不用九儿在家里顶着,跟老太太斗智斗勇,或许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他看着林初九,心里生出一抹愧疚。
“爹娘,你们不要觉得愧对我之类的,我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我有喜欢的事情能做,弟弟妹妹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咱们家的日子蒸蒸日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这就足够了。”
说起平安,林文山便想起自己回来之前听说的事情:“我听说林耀祖过来过,还撬了门,他没伤着你们吧?”
小娃娃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情的,听爹娘询问,两小只争先恐后的开口:“多亏了哥哥,哥哥把人给打晕了,把人送去官府了”
林文山心里有些害怕,担心林耀祖失去理智会对孩子们动手。林文山不敢再继续想下去。林初九也看出了林文山的心情,轻轻叹了口气。
她不提林耀祖的事儿了,开始说起了别的。
“爹,娘,我在镇上不仅租了店铺,还租了房子。位置有点儿偏,但总比每天从村里往镇上跑要方便多了。”
这话让夫妻俩都有点儿意外。
林文山回过神来,急忙说:“没必要花这个钱啊!我们早点儿起就行了。要是我们整天都在镇上,家里的地谁来种?弘武怎么办?”
林初九摇了摇头,“做生意本来就很累,要是你们还得早起去镇上,哪有时间好好休息?要是你们累垮了,这个家也就垮了。而且,我租的房子虽然偏点儿,也不大,但也没花多少钱。”
袁景也道:“姨母,姨父,家中有我和九儿,弘武缊缊也乖巧,你们不必担心。”
在二人劝说下,夫妻二人终究是点头同意了。
当天晚上,林初九做了点臊子面,每个人的臊子都不太一样,老二媳妇和林文山边吃边夸。
“真好吃啊!”
就是寻常做饭一样,这臊子更像是以前的卤子。
“这碗臊子面多少钱啊?”
“和镇上其他面馆一样,价格都差不多。”
“啥?!”
老二媳妇儿惊呆了,看着碗里的臊子,心想,姑娘也太实在了,给她和林文山加了这么多肉,她还说要做点特别的臊子。
可是,她给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却不是这个。
“每个人的臊子都是独特的,味道也是绝无仅有。”、姑娘解释道,“如果放了肉在里面,肯定会串味儿的。”
东家虽然好,但仍是老二媳妇和林文山的老板。林初九曾经是社畜,深知老板的难缠。这种荤菜在府里肯定不常见。
老二媳妇和林文山吃得非常香,换成其他人也一定喜欢。
但这加了肉的臊子面竟然和普通面的价格一样,这样能赚钱吗?夫妻二人忍住没问,等待林初九解释。
“这臊子很简单,寻常的炒菜,娘肯定会!这面里有点学问,在和面的时候按比例加鸡蛋和盐,能使面条更加劲道。”
老二媳妇点点头,心中记下要点,只是听到还要加鸡蛋,到底没忍住,问道:“面里还要加鸡蛋,这成本是不是有点高?“
林初九点头说:“嗯,加了就是比不加的好吃。我们家的经营策略就是薄利多销,所以如果爹娘过来帮忙的话,肯定会特别辛苦!”
“辛苦点怎么了?”
“这跟吃不饱穿不暖比起来,哪个更让人难受?”
她之前的三十年生活与现在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在贵人府里辛苦劳动,她也从未抱怨过。
她坚信只要能让生活更好,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而且,这笔钱是进自己的口袋,不同于在东家干活,钱进了东家的腰包。
老二媳妇明白了林初九的想法,觉得她很有眼光。
东家给的假期有限,老二媳妇和林文山与林初九商量好去镇上的日子后便离开了。
临走前,她叮嘱两个孩子要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