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虽然面无表情,但毕竟是个女孩。能在军中胜了两阵,心底也有些得意。只是,还没等她高兴片刻,就上来个狠茬子。
那人是军中百夫长,自报家门姓沙名五舍。这人说话时还有些斯文,然而雁翎刀出鞘气质就是一变。
狂野的杀伐之气四散,双目盯着叶雪,看得她只感浑身发冷。这还打什么,人家刀一亮出来,叶雪心里就害怕了。
谢承安见势头不对,赶紧将叶雪喊回来,他亲自提当初苏木兰给他的甩棍,对上了这沙五舍。
这还是上次在安澜县境遇到劫匪,苏木兰给的。他看这东西精致,又能伸缩且轻重趁手极其喜爱。
苏木兰拿着它倒嫌弃有些沉重,见他喜欢便没要回,她还有根轻便些的甩棍。
谢承安虽然武技不错,但也没学过战场功夫,对军中兵器并不擅长。平时不过练习弓箭和拳脚罢了。自得了这甩棍,他便琢磨起用法来。
一法通百法通,拳脚功夫本就是从战场杀人技转化而来。这两年谢承安没事就拿出甩棍耍耍,已经颇为精熟。
沙五舍胜在身经百战,刀法简单却实用。谢承安胜在甩棍又重又快,拳脚配合得颇有章法。
两人剧斗十余合,谢承安渐渐适应了沙五舍的浑身杀气,甩棍使的越来越顺手。再斗几合便趁他刀被敲开,一脚将其踢了个跟头。
毕竟是军中切磋,沙五舍虽然还有拼命招数,但也不敢真用在谢承安身上。他败了之后,又上来了三个百夫长与谢承安放对。
连战四阵,谢承安手中甩棍使得越发峻急,基本都是数合便分胜负,赢得干脆利索。
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七个百夫长败了四个,军中再无人敢挑衅谢承安。这些百夫长战阵之中都是要带头冲锋,个个勇悍。
他们都服了,普通士卒哪里再敢不遵将令?
谢承安以力压服这七百骑,便着手重新整编军伍。苏木兰暗中拿出部分财货,供他赏赐士卒。
所谓恩威并重。不过十日间,哨马营千骑整训完毕。那位兵部于尚书前来巡视,对谢承安颇为满意。
谢承安等人也正是在这于大人口中得知,吏部尚书却不是宁侍郎升任,而是另一名王姓侍郎接任。
宁侍郎虽属文官集团,但在之前却是主张迁都以避敌锋芒。
于大人奉太后之意,遥尊被俘虏的皇帝为太上皇,然后拥立其弟郕王为新皇。郕王只愿当个太平王爷,因此多次拒绝。后被群臣以大义再三相劝,勉强应之。
朝中文官势力独大,却又分为三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一派主迁都。
主和派认为外族骑兵虽然犀利,但这次忽然南下起因却是朝贡引起,可以用财货安其心志,并且赎回太上皇。
迁都派认为朝廷精锐尽失,京城虽大已经无兵可守,万一城破可就玉石俱焚了,不如迁都后再行调兵,缓缓图之。
主战派认为朝廷精锐大军虽然败了,可凭着山关之险,京城之固未必不可一战。而且议和已经没用,外族有了这场大胜,胃口必然大增。
至于迁都,那黄河以北等于是拱手让人,必然重蹈汉家前朝覆辙。
主和派多是些迂腐老臣,官职也不高,声势最弱。迁都派是以宁侍郎为首的三、四品官员为主,声势颇大。
然而,主战派的于大人当朝怒怼两派,建议新皇敢言迁都者当杀!
这些主和派、迁都派骨子里本就有些懦弱,被于大人一顿斥责便越来越没底气。最终大势所趋,主战派占了上风。
新皇当即任命于大人为兵部尚书,且授其全权负责京城防务。宁侍郎失势,尚书就别想了,虽保住了侍郎之位,却也不被新皇所喜,已经边缘化了。
因此,谢承安被破格升为督粮同知进京,既不是郭绚的报复,也不是宁侍郎的阴谋。郭绚早死在战场,宁侍郎在新皇面前也不敢进言。
于尚书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是派人收拢溃兵以及京中留下的老弱士卒,然后又令两关守将务必拖延外族攻势,给京城防务整顿留出时间。
最后却是征调各地粮秣以及官兵,进京勤王!
也正是于尚书无意中看到了韩守约的奏折,发现了谢承安这个小小知县的一些政绩。
前吏部尚书郭绚的老巢就在安澜,经营得铁桶一般,竟然被一个新科进士颠覆!连破前知县被杀命案、大安良寺窝案、佟举人被杀案等等。
以于尚书的老道眼光,这位新科进士,仅用不到一年时间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便猜测其必有过人之处,这才破格提拔进京。
于尚书早命人留意,等谢承安进京速报他知晓。因此,当初交割粮草,这于尚书正好前去巡视。他本来就是特意去的,可不是巧遇。
果然,还没与谢承安深谈,这于尚书就发现了三百护粮杂役的不同。谁家送粮民夫身上带杀气?哪里的粮丁长着罗圈腿?
罗圈腿可是长期骑马才会有的毛病,两个三个这样,可以说是天生畸形。一两百个罗圈腿那只有一个解释,这群人是骑兵出身。
于尚书自然又和谢承安询问确认。既然已经被看出来了,谢承安也不敢隐瞒,直言这些人原本是马户,后来活不下去做了山贼。
又经过本省布政使韩守约招抚,收编为高阳山千户所骑兵。只是后来被裁汰而散。这次护粮任务艰巨,谢承安才又召集了他们。
于尚书大喜,当即任命谢承安文转武职,统领这些人。如今京城已经云集二十万兵力,但最缺的却是骑兵。
只因八月大败,朝廷本就不多的骑兵全军覆没。连像样的骑兵将领都找不到,于大人也只能临时抓了谢承安这个壮丁。
虽说这场京城保卫战是以守城为主。但有了谢承安这三百骑兵打底,再从各路援军中凑一凑,起码搞个千骑,说不定后面会派上用场。
“报——紫荆关失守。敌军挟持太上皇数日后将抵京师。”
于尚书正与谢承安叙话,却有军中小校来报,众人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