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让“保密局”估料到了,万海达在离开山东临沂华东军区情报部驻地时,组织上交给他的抵达南昌后的接头关系,确实只有两个。
一个是西书院街“陈记汤圆店”,另一个就是百字街77号“吉安公寓”303室的梁培润女士。
不过,他手中还掌握着一个关系人郭老板,那是他抗战期间在苍南执行秘密任务时自己发现的。
根据组织纪律,这种情况他必须向组织上报告,同时,根据情报工作的保密规定,他无须把郭老板的姓名、身份、住址等具体内容向组织透露,其方式就像警界对“耳目”的使用一样。
昨天,万海达在“陈记汤圆店”遭遇敌人的埋伏。
脱身后,他就去了郭老板那里暂时藏身。
他以前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估计敌人会来个全城大搜捕之类的行动。
出乎意料的是,敌人并没有这样做,那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万海达分析,汤圆店遇伏显然并非偶然,“碎石行动”的相关内容应该是被敌方探知了。
但是,从敌人动用的抓捕规模看,实施抓捕的只是一个小队,对他这个向来独来独往的谍报高手的底细似是未曾了解,至少是了解得不太全面,否则,敌人不至于这么大意,派几个小虾米来抓捕自己。
在“陈记汤圆店”外围也没有安排大批军警,封锁街道。
作为万一抓捕失利之后的补救措施,让他轻易就混入茫茫人海之中。
这就是昨天脱险之后万海达的想法。他当然估计不到这背后还有“保密局”和“国防部二厅”争功这一节,不敢把行动规模搞得太大,以免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被“二厅”抓住小辫子参上一本。
“陈记汤圆店”出了事,
万海达决定前往百字街77号“吉安公寓”,跟领导口头交代给他的另一个关系人,就是梁培润女士接头。
不过,领导并没有告诉他,梁培润是“陈记”的上线,“陈记”收到的有关“老爷”即将前来接头的消息,就是梁培润通过送外卖的汤圆店伙计传达的。
否则,以万海达的那份机警,肯定会料到“陈记”一旦出事,敌人不会放过梁培润,他自然也就不会以身犯险了。
即便如此,万海达也没有放松警惕。
进入公寓前,他特意叫了一辆出租马车,在公寓门口经过了一次,303室窗外没有挂出警号。
要说江泽林的排兵布阵,倒也可圈可点。
比如他安排警局便衣老宋化装公寓门房这一招就很到位。
这个老宋,早年还真当过门房,连万海达这等眼力,竟然也没发现破绽。
老宋甫一看见万海达入内,便站起身走出门房,对这位西装革履的先生点头哈腰,赔着笑脸问他要找谁。
随口跟他聊了两句,没有察觉什么异常,便直奔楼梯。
老宋听他的脚步声上到二楼,立刻按照事先江泽林的吩咐,拿着一块抹布去擦那两扇玻璃弹簧门。这是约定的暗号,守在马路对面巷口化装换糖担子小贩的特务,随即吹响了竹箫。
正在上楼的万海达当然也听见了箫声,但这是那个年代城市里司空见惯的一种“市声”,他没有在意。
转眼间,万海达已上到了三楼,向右一拐进入走廊。观察四周,觉得跟寻常公寓楼的状况无异,便在303室门前驻步。
刚要叩门,随着楼下传来一声枪响,全楼各层埋伏着的江,足有一个排的敌特倏然发作了!
按照肖宝骏的设想,“陈记汤圆店”的行动是大意失荆州,吃一堑长一智,眼下这个伏击圈是精心设置的,而且丝毫没有轻敌,安排了足有一个排的兵力,纵然“老爷”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逃脱。
可他还是忘了考虑两个因素——
其一,是连被伏击的对象“老爷”自己可能也不曾估计到的那种在生死关头突然激发出来的超常力量和敏锐思维。
8其二,三楼负责抓捕的那几个“特行组”特务,就是昨天在“陈记汤圆店”目睹马成被“老爷”轻而易举制服那一幕的观众,他们对于“老爷”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融化在血液中了。
虽然使命在身,必须参与抓捕行动,也分派了各自的任务,但这种安排不可能细化到规定每个人行动时的速度。
这些特务也许并没有故意磨磨蹭蹭迟疑不前的主观意识,可潜意识中却是有一种畏惧心理的,这种畏惧又导致了行动迟缓。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正好让千秋钧利用。
几乎在敌方发动攻击的同时,万海达也立刻做出了反应。
他根本没看从三楼各个房间里冲出来、手持自制的狼牙棒、大呼小叫着朝他扑来的一干特务,凭着那份从小苦练形成的敏锐,手指触及303室房门的瞬间,就感觉房门是虚掩着的,当下毫不迟疑地把门推开,闪身入内,下意识地反手把门关上。
接着,他就发现门上的司必灵锁已被特务拆掉锁芯,而且玄关和客厅之间已经布上了一道一看便知非常牢固的渔网。他没有尝试破网,而是直奔一旁的厨房,用肩膀向厨房门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