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缺钱了?很缺钱啊!
李英华听了这话倒是没直接回答,她沉吟了一下后道,“这事不好说,我们纺织厂的染料是根据生产任务来安排的,这两个颜色好看是好看,但是厂里要不要可说不准。”
陶桃眼里的希冀迅速退去,唉!她还想用这个染料技术从纺织厂赚钱呢。
李英华见此好笑道,“回头我帮你问问,不过,如果厂里真的考虑这个染料,估计会直接问你买配方,你卖么?”
陶桃:失策啊!
不过,一次性买卖那也不是不行。
陶桃咬咬牙道,“价格合适就卖!不过大姐,我更希望用这些染料配方自己赚钱,除了这两个颜色,我还有其他颜色的配方。”
李英华惊讶,这丫头,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她左右看了看,院子外面没人才松了口气,
把陶桃拉进了自己屋子,“你这丫头,说话注意点,万一有人听到可不好。”
陶桃心里松了口气,李英华不是反对做生意就好。
她有系统外挂当然知道院子附近没人才直接说的。
她直接握住李英华的手,“姐,我们自己染色做衣服怎么样?染料配方我不缺,纺织厂里你能搞到布,你手艺又那么好,做出来的衣服肯定会有很多人买的。”
市里百货大楼的一件连衣裙能卖大几十块,但是布料的成本其实就几块钱,加上染料和手工费,其实能翻好几倍赚。
李英华摇头,“不行,我们是军属,不能干这个。如果被发现了,后果很严重!”
陶桃眼里的光迅速消失了,连这也不行……
“不过,”李英华看陶桃那样子有点心疼,“陶桃你很缺钱吗?”
陶桃被这话问得,她很缺钱啊!
但是她不能说,不过,“缺啊!我爸和陶家断亲的事你也知道的吧。
“他跟战友借了不少钱,如今快过年了,我希望能帮我爸一起想办法把钱还了。”
李英华了然,这确实是个事,只是,“你得的嘉奖应该有不少奖金吧,不够吗?”
药厂的奖励一次五百,早就已经够还陶正军跟战友借的钱了,更别说解毒药的事,部队直接奖励了一千块。
只是,陶正军不同意用陶桃的奖金,他认为这是闺女的,该给闺女存着。她还在读书呢,赚钱是大人的事。战友那边虽然要尽快还,但也没到那紧急的份上。
可如今陶正军虽然已经正常上班了,津贴也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但离全还清还是差了点儿。
父女俩意见不一致,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两人达成共识,奖金除外,如果陶桃也能赚钱了,就可以一起参与家庭经济计划。
所以陶桃更想赚钱了,
可陶正军的本意,其实是闺女长大后,参加工作赚钱……
陶桃没好意思和外人讲他们父女的君子协定,只得尴尬道,“那个,还差点儿,我捣鼓各种实验要花的钱不少,……”
李英华听了后就想借钱给陶桃,陶桃赶紧拒绝了,借谁的不一样都是借,都是人情,只有尽快把钱还了才最好。
“私人买卖肯定不行!如果你只是把配方卖给纺织厂,那也还说得过去。这配方是你自己的研究,是你的技术成果。可如果你想用这个自己做生意,那肯定不行。”
陶桃本来就只是想找个合伙人私下搞点生意,做私人定制的生意,可是李英华这位姐姐太正了。
也是,人家是地道的军人家庭出身,不像她一西贝货。
“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去找我爸商量,以部队的名义,在家属院办一个纺织厂分厂,专门做特殊染色布,你觉得呢?”
陶桃听了眼睛一亮,赶紧道,“没问题,大姐,你这个主意好!”
不过,这次不能再像药厂一样弄得那么正式了,就弄一个家属院的分厂。
请求纺织厂给一些技术和设备支持,这样不仅能解决部分家属的工作岗位,还能以集体的名义赚钱。
李英华见陶桃认同自己的想法,她也来了兴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开始畅想起来自己办厂的事了。
陶桃:“大姐,部队以前就没想过办纺织厂吗?我们家属院里这么多女同志。”
“那倒不是,我们纺织厂本身就属于军需单位,那里上班的工人,有好多都是我们家属院的军属,
“只是工作岗位就那么些,生产多了又销不出去,还会给厂里增加负担,所以这两年就没怎么对外招工了。”
陶桃这才明白,难怪好些来得久的军属都是去县里上班的,
可后来随军的军属,有学历还好说,有机会的进服务社和学校育儿所工作,
没学历的,基本上就是部队给划一块地,自己在家种点蔬菜粮食贴补家用。
两人说得兴起,还很像模像样的也了一个计划书,从生产到销售都考虑到了。
只要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能给一小片地,他们的布性价比高又漂亮,肯定就能卖出去。
等晚上李伯安回家时,就看一大一小两个闺女站他面前,很郑重的给他递了一份计划书。
李伯安:……
李英华觉得,以她爸这种求新求变的思想,该是会同意的。
而且,部队现在紧张陶桃的安全,根本不敢让她随便出军区,那为了让她在军区待得自在,想来是不会拒绝陶桃的。
李伯安拿着计划书看了很久,确实就像李英华猜的那样,这事只是能解决家属工作岗位他就觉得行。
毕竟余鸣那事,也给他提了个醒:没工作的家属,闲着就容易惹事。
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小姑娘会想起来折腾弄这个了?
而且,计划书里还特意写明了,陶桃技术入股,负责厂里的配方技术升级,享受纺织厂分厂的二成红利。
这是,缺钱了?
难道上次给的奖金太少了?
还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又或者对做学习研究没兴趣了?
陶桃期待的看着他,“李伯伯,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