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官差见苏大牛开了门,半点都不客气地开口问道:“苏大花在吗?”
苏大牛愣愣地点头。
官差直接将他推开,大步踏进老苏家的院子,不等苏家人开口问什么,直接将苏大花绑了出来。
“抓的怎么是苏大花?”院门外面围着的村里人也有些意外。
很快有人猜测:“说不定苏大花在县城做了坏事,才躲回村里来!”
老苏家人又是一阵哭天抢地,王氏带着三个儿媳妇追了出来。
“官爷,就算是抓人,您总得给我们一个理由,总不能就这样把人给抓走!”
“我家大花才十九岁,正议亲的年纪,就这么被你们抓了去,以后可怎么嫁人?”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
“苏大花不是都给人当妾了,她还想嫁人?”
“就是,她长得又没多好看,年纪还那么大,现在又不是黄花闺女了。要我看,只能找个鳏夫嫁了!”
“这可说不准,万一城里的老爷还肯要她呢……”
王氏既然问了,官差当然要给一个解释:“县城的李家被罚没家产,家里的奴仆不能擅自离开,否则全部按照逃奴处理!”
“逃奴?”王氏忍不住瑟缩一下,她可听说,县城有钱人家的奴仆要是逃走,被活活打死的都有。
“官爷,你是不是搞错了?我家大花是妾,不是奴才。”这个时候,她也顾不上苏大花的名声,总不能真送女儿去死。
官差冷笑了一声:“妾也是贱籍,你卖女儿的时候,难道没打听清楚?”
怕王氏不认账,官差还特地拿出苏大花的身契。
这张身契,的确是李来福让他们签的,当时李来福只说,苏大花要是想做妾,这张契书必须得签,只要签了,之前的四十两银子就作罢。
“官爷,我们是被骗的!”王氏疯了似的拽住官差的袖子,“当初签这东西的时候,李来福那个天杀的,他没说这是身契!”
苏大花也在一旁哭哭啼啼,连声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可实际上,她被李来福带回家的第一天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处境了。
见王氏不认,官差又拿出另一张条子出来:“那当初你们家卖给李来福糖炒栗子的方子,卖了二十两银子,并承诺方子有问题,就双倍赔偿,这件事总是你们家做的吧?”
听到这句话,周围村民们的眼神彻底变了。
苏大花回来之后,只说苏巧巧陷害她,却死活都不肯说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让大家以为她受了天大的委屈。
可是,拿着别人家的方子卖钱这件事,换做他们的苏巧巧,李来福来老苏家讨债,他们也不会帮忙还这个钱。
人群里,张婶子还小声补了一句:“你们不知道,就因为他们卖假方子的事,巧巧丫头的摊位都被那个李来福给砸了!”
苏巧巧被带走的事,张婶子虽然也知道,但却没说出来。这件事对女孩子的名声到底不好,她也是偶然得知,当然得帮巧巧丫头瞒好。
人群中不知道谁又喊了一声:“大家还记得吗?当初那个李掌柜,根本就不想要她,是王氏把俩人关到一个屋里,还教苏大花脱衣服!”
“那天我也被王氏找来,亲眼看见的!”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再没人同情苏大花,女人们对她还多了几分鄙夷。
“就这样的烂货,还想找咱们帮忙?我呸!”
“就是,巧巧丫头好着呢!自己赚了钱,也不忘带村里人一起。我们家今年收板栗,赚了二十几文……”
“这种人快点带走!让她留在村子里,将来咱们村的姑娘都不好嫁!”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苏大花也知道,眼下这个情况,装傻已经没有用了。
“官差大人,”她做出一副柔弱的样子开口,“我既然是奴仆,若是我家把我买回去,这样总行吧?”
买回去?
王氏的心头又是一跳。
家里虽然还有些银子,可若是因为苏大花,好不容易攒下的银子,就要全部花掉,她心里有些不甘心。
官差也没想到苏大花还能想到这个,转头看向一个方向。
“苏姑娘,你觉得呢?”秦栩低头,问苏巧巧。
看来苏大花在李来福家里待几天,的确变聪明了一些。
按照大秦国律法,苏大花这种情况,家人若是肯出钱赎人,的确能让她恢复自由身。
“我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王氏恐怕舍不得银子。”苏巧巧开口。
秦栩很快朝那个方向做了个首饰。
官差回过头,迅速开口:“赎人可以。”
“你们家当初欠李来福四十两银子,才用女儿抵债。不过看在买方子你们只得了二十两的份上,只要你们家出二十两,人就给你们留下。”
王氏犹豫着,心里实在舍不得二十两银子。
她看了苏大花一眼,心里默默道:大花,娘也只能对不起你了。
村里人看出王氏的意图,心里忍不住震惊。
做娘做成王氏这个样子,在他们连山村,也是独一份。
就在王氏准备开口拒绝时,苏老头带着三个儿子也出门来。
“银子,我们出。”他冷声开口。
“当家的,你疯了?”王氏有些不敢相信。
这可是二十两银子!就这么给出去?
苏大花一个丫头,还已经不是清白身了,哪里值这么多银子!
苏老头一巴掌打在王氏的脸上:“说得什么混账话!大花她是咱们老苏家的闺女!”
说完,他铁青着脸吩咐:“赶紧拿银子来!家里难不成还没有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银子,老苏家凑一凑还是能拿出来,只不过这些银子的大头,都是当初卖方子得来的。
得了这么一笔横财,老苏家大手大脚了几天,花去一些,如今家里所有的财产加在一起,也才堪堪只有二十两。
王氏磨磨蹭蹭地进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银子出来:“官爷,家里的钱都在这里了。”
官差仔细清点了一下,二十两不多不少。
“身契收好,以后人是你们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