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太平军的地道要穿过湘军挖掘的两条六米深的长壕沟,才能延伸到湘军营垒军营底下。
所以太平军的地道是由低往高处挖。
刘南云察觉这一情况后,顿时灵感涌现,他随即命令道:
“”传令下去“”
“”地道内的士兵立马撤回,咱们改水淹地道“”。
..........。
刘南云命令一下。
随后在地道内作战的湘军士兵一百多人有秩序的撤了回来,把地道留给了太平军。
地道内的太平军士兵见湘军撤走了, 他们还得意忘形:
“”那些清妖跟我们对杀,比狠,看谁比得过谁“”
“”打不赢,跑了吧“”。
..........。
太平军还以为他们占领了地道。
可没过一会儿,地道内莫名有水流进来,按道理变得潮湿。
地道内的太平军士兵感觉地面越来越潮湿,走路泥巴都粘脚了。
大家心中有一股不好的预感,有人摸了摸地上的水,惊呼:
“”不好......清妖是不是在放水?“”
.......。
这一下子引起恐慌,有的人开始纷纷的往后退。
也有人安慰大家说:
“”应该不会吧,可能是外面下雨,水渗进来了“”
“”不管了,咱们赶紧往回撤吧“”
于是暗道内的太平军缓慢的往回撤。
可太平军的地道很长呀,有一千多米长,不是说大家一撤就可以立马撤出去的。
地道暗格又挖的多,四通八达,地道本就狭窄,地道内又到处都是战死尸体,所以大家撤退的很缓慢。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水势突然变大,很快淹没脚肚子。
还没有撤出地道的太平军慌了,这已经是很明白的事情,清妖肯定放水。
水大了,地道内的太平军开始骚动起来,人心浮躁,叫骂声不断。
有人慌不择路的拼命往前爬,结果发生了拥挤。
许多人卡在狭窄的地道内,发生的踩踏事故,有的人挤不出去,急得破口大骂:
“”妈个逼的,快让开,让老子出去“”
“”你以为老子不想出去吗?,前面的人他妈的太慢了,把路给堵死了“”。
..........。
真是越急大家就越慌,越慌大家就越乱,根本没有秩序可言。
暗道内的太平军可以说是夺路而逃,可他再怎么跑得快,也没有水流那么快呢。
仅仅过三五分钟,水就淹没了暗道,暗道后半段来不及逃跑的人就被水淹没,挣扎了几下,就呛死在水里..........。
.........
湘军这边用铁锹将地道口上的防水坝挖开,还专门挖了十条长达几十米的小沟,雨水流到这些小沟里,顺着流暗道到里面,形成大瀑布。
水流很快很快将暗道灌满,里面来不及逃出去的太平军大约有上百人被活活淹死。
淹死了上百人倒没什么,关键是太平军存放在暗道里的炸药,还没来得及预埋,就被雨水淹个透湿,报废了。
湘军这次水水淹暗道,让太平军损失几千斤炸药,李秀成又气又恼,他的信心深受打击。
就连拿手的地道战,也被清妖一一化解。
李秀成开始自我怀疑:
“”怎么回事?“”
“”我二十多万人,竟然吃不下这么点清妖?“”
“”清妖不过两三万人,还是我围着他打,怎么就吃不了?“”
“”这仗怎么打呀?“”
此时的忠王李秀成他的心情就像半年前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外围,带兵解救安庆时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
开始以重兵围攻,信心满满,后来越打越不顺手,开始自我怀疑。
.........。
李秀成自我怀疑归自我怀疑,但是仗还是要打的,不能说就这么算了。
随后几日,太平军依旧在正面进攻,土营士兵则挖地道,将暗道内的水排走,继续挖掘地道。
地道是越挖越多,越挖越长。
不过太平军学聪明了,他们挖地道由高处往低处挖,挖的四通八达,像迷宫一样。
而湘军他们依旧反向挖掘,一遇到太平军的地道,要么是用水淹,要么是用烟熏,要么就是埋炸药炸掉。
双方陆地上展开厮杀,而在地底下的暗道里又进行斗智斗勇。
李秀成的压力很大,每天都要死上两三千人,后勤粮草越来越不足。
但是曾国荃的压力更大,太平军已经连续围攻了三十多天,丝毫没有撤退的迹象。
曾国藩几乎每天在作战的间隙,都会给哥哥曾国藩写一封信。
他在信中向曾国藩诉说,自己这边的情况,比如说击退长毛数次,今天死亡多少人,粮草如何?,谁又立了战功?这些话题。
不过总的来说,曾国荃就是向哥哥曾国藩诉苦,诉说前线作战太惨烈。
曾国藩读到弟弟曾国荃的信件时,也是十分担心,可以说是肝胆俱碎。
曾国藩在信中不断的劝弟弟曾国荃:
“”仗打得如此惨烈,不行的话,你退兵算了.......“”
“”你扛得住,我快扛不住了“”。
可曾国荃纯粹是铁了心,咬死不退。
..........
双方连续打了三十多天,李秀成的太平军攻势越来越弱,很明显太平军打不动了。
打不动也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平军后勤,物资消耗太大,跟不上了。
现在战场的形势是,李秀成的太平军吃不了曾国荃的湘军。
曾国荃的湘军死战不退,李秀成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但是依旧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大家纯粹在打消耗战,看谁扛得住。
李秀成二十万大军,每天要消耗一千多担粮食。
可以说每天一睁眼,就是要一千多担粮食,武器损耗,火药损耗等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且天京城的天王洪秀全,除开每天请天父下凡以外,他根本帮不了什么忙。
关键是天京城也断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