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陈大向李桃儿辞行:“本来想等小郎府试完再走,没想到——”
陈大扭头看了看身后的马车,里面是被绑的严严实实的周兰娘姐妹。
李桃儿也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陈大哥,她们是什么人?”
陈大低声道:“是姜文宇的人,想图谋你的方子,以后出入要小心一些。”
李桃儿吃了一惊,又疑惑地问:“他们抓我不是更方便吗?干嘛要大费周章?”
“江平府戒备森严,再说在平江书院下面,他们想毫无声息地抓走你,根本不可能。”
听完陈大的解释,李桃儿才明白了。
陈大走后,李桃儿和赵金花找了村长,说了周兰娘的事。
村长拧着眉:“我会加强村子的戒备,你出入也要小心一些,对外就说孝哥儿媳妇儿被家里人带走了。”
李桃儿出发去府城的时候,碰上了李孝。
一天的时间,李孝就像变了一个人,满眼血丝,形容枯槁,他看着李桃儿,嘴唇翕动,似乎是想说什么。
李桃儿扫了他一眼,收回目光,掠过李孝直接离开。
赵金花见状,叹了口气,李孝从昨天到现在,眼都没合,到底是自己的孙子,还是心疼。
“孝哥儿,你去吃点东西,睡一觉,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李孝麻木的点头,仍然站在原地,直到李桃儿和赵金花走远看不见。
府试的时候,李桃儿看见了文锦,文锦的眉宇间仍带着一丝阴郁。
江达和苏开特意来给李桃儿助阵,看到文锦,江达说:“文锦考了鹿县长案第一。”
李桃儿点头,文锦学问好,又刻苦,真正的神童是文锦。
进考场的时候,见文锦看她,李桃儿冲文锦点了下头。
考了三天试,李桃儿从考场出来的时候,看着湛蓝的天空,深吸了一口气,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赵金花见李桃儿出来,关心地问:“桃哥儿,考的怎么样?”
李桃儿把考篮交给大牛:“比县试难一点,但还行。”
赵金花听到“还行”的时候,松了一口气,又想到李桃儿考多好也没用,脸又垮了。
这个时候,有个年轻的妇人和赵金花打招呼:“大娘,这就是你孙子吧,不愧是县试头名,生的真好。”
赵金花冲着妇人笑道:“嗯,这是我孙子,啥生的好不好的,周娘子,你相公出来没?”
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夸李桃儿长得好,气质好,这些是赵金花陪考认识的人。
李桃儿极力忽视这些人的夸赞,拽拽赵金花:“奶,咱们该回去了。”
钱娇娘也来了,看出来李桃儿的不自在:“干娘,桃哥儿考了三天,累了,咱们先回去。”
三天后,府试成绩出了,李桃儿这回考了第五,文锦第一。
这下,文锦神童的名声在府城传得沸沸扬扬,李桃儿反倒是没人提了。
江达在榜单出来时就说:“这次,你直接就是秀才了。”
李桃儿有些诧异,苏开抢先说:“对对,今年县试头名直接是秀才功名。”
狗子插话:“那小郎岂不是和三爷一样了?”
江达一副很懂的样子:“当然不一样,虽然都是秀才,但也有等级,除非学政考核的时候,李陶考到前五,才能和三叔一样,成为廪生。”
李桃儿笑道:“你们忘了,再过几天就是乡试,我三叔肯定能考个举人回来。”
苏开说:“等去了书院,李陶能去丙班,咱们能去丁班吧。”
江达咧嘴笑了:“县试过了,我在家能横着走!”
横着走是夸张了,但至少江达他爹没再因为读书不好揍他。
苏开说的没错,李桃儿去了丙班,苏开和江达去了丁班,至于他的跟班们,去了戊班。
还有文锦,直接去乙班,看来学问是真的好。
村长听说李桃儿成了秀才,沉默了半晌,抽一口旱烟:“要真是个男娃就好了。”
李桃儿不知道村长的遗憾,在丙班,她是最小的,同窗们不找她玩,也不欺负她,主打一个互不干扰。
春天过得极快,李季江乡试中考中了解元,村长操持着大办了三天。
村里整个春天都喜气洋洋。
山上的桃树杏树结出一个个碧绿的小果子的时候,李家种上了玉米和棉花,李家洼村的人也种上了土豆、红薯。
听说有了新作物,冯严带着人又住在了李家洼村,他问种子来历的时候,李桃儿说:“这是我师兄给的。”
沈辞走的时候交代让她这么说。
冯严也不怀疑,以沈辞的本事,手里有点稀奇的种子不算什么。
中间,李孝找过李桃儿两回,但李桃儿没理他。
李家人不敢问李桃儿,但小田敢:“玩家真的不打算原谅李孝吗?”
正在写字的李桃儿手一顿:“不原谅!”
李苹儿回来后,有不少人上门提亲,都被赵金花拒绝了:“孩子刚回来,我们舍不得她。”
直到苗阳托人过来。
来人是府城有名的刘媒婆,她打扮得极为干净利索,见到赵金花就拉着她的手:“老嫂子,我给你家道喜来了。”
赵金花有点懵,直到刘媒婆说:“苗家的进士老爷相中你大孙女了。”
进士老爷?
愣了片刻,赵金花看李苹儿红着脸躲开了,才反应过来:“你说苗主簿家的?”
李桃儿打听清楚了,在京城和李苹儿相看的就是苗阳家的大儿子,才十九。
所以,刘媒婆说进士老爷的时候,赵金花一下子没想起来。
“你的意思是,苗主簿家的儿子考中进士了?”
王五娘有眼色,给刘媒婆上了好茶和瓜果点心,刘媒婆心下满意,拿起一块蛋糕:“这蛋糕现在可不好买,排队慢了就没了。”
赵金花有些着急,她面上不显:“卖蛋糕的铺子有我孙子的一份,刘娘子喜欢,走的时候带一点。”
刘媒婆拿帕子捂着嘴笑:“那怎么好意思,您说的不错,苗家的进士老爷一回来,就找我上门提亲。”
听到刘媒婆这样说,赵金花反倒不急了,等刘媒婆喝了茶,吃了点心,聊了几句别的。
赵金花才慢悠悠地说:“这还要看孩子和她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