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黎的寒假只能用无聊来形容——或许也不大准确,从偶尔和纪醒的聊天中,得知电影的拍摄进程,大概是这一个多月唯一能提起兴趣来的事了。
一个多月,又是年节假,纪醒的拍摄进程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剧本倒是写好了,但是演员们都回家了,也没法开始拍。
一些他预想中插入的空镜倒是拍了个七七八八。
然后年前的进度就推不下去了,剩下的只能年后再拍,所幸成片要到四月下旬之后递交,截止时间在五月下旬。
国际评奖时间在七八月份,正好是国内大学的暑假,往返机票有由国际青年电影协会报销。国际青年电影协会落座在米兰,至今已经举办了快四十届。
纪醒在大一的时候就参与过,虽然提名最佳导演,但是很可惜只是提名。
纪醒如今是第三次参加了,前两次都是提名,这次在不成功,可能就没机会了,大四他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作品的拍摄中。
对纪醒来说,国际青年电影节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得到这个奖项也就意味着他率先在国际得到了认可,对他以后的拍摄非常有利,无论是拉投资还是找编剧和演员。
纪醒这段时间可以是说非常悠闲了,时不时给简黎看看电影的曲子,片头和片尾都是他自己作曲,把demo发给简黎听。
简黎打开纪醒发过来的demo,没有请正式的歌手唱,只是纪醒一个人的作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古风的时间长又有天赋在身,他虽然不是玩音乐的专业人士,但是作词作曲都非常有韵味。
简黎虽然知道纪醒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并不知道他他还会谱曲,因此初一听十分惊艳。
简黎把进度条拖回一开始,来来回回听了四五遍才罢手。
“感觉怎么样?”纪醒等简黎听完之后问他。
简黎:“挺好听的,但是感觉不对。”
纪醒求教:“哪里不对?”
简黎说:“不够沉,古韵是到了,但是我们的这个故事是跨了三个不同的制度,只有古韵是远远不够的。”
纪醒恍然:“我说怎么感觉这么轻呢。”
纪醒想了想古风音乐常用到的乐器,觉得筝笛琴都没有那种厚重的历史感,一时间不知道加入什么元素。
“你有没有推荐的乐器?”
简黎说:“鼓。”
纪醒眼睛一亮。
鼓确实是一种非常有历史的乐器,而且声音厚重,配合这个跨过了三种社会制度的漫长故事恰到好处。
纪醒遗憾说:“但是关键是,好的鼓手太难找了。”
简黎仰躺在床上,“嗯。”
现在,村镇的鼓大多应用在过年时的活动中,重在节奏和节日氛围,而能跟着乐谱打出来的,对民间来说太难找了,这样的人才大多在省市的民乐团。
简黎倒是认识,但是那已经是很久之前了。
纪醒打算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去找民乐团的合作,片尾其他制作都没什么问题。
纪醒又给简黎发了片头的demo,简黎对片头的demo倒是没意见,觉得这首曲子对于片头曲而言很不错了。
呼应了电影的重要情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