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才倒也不是不承认叶鸿昌的村长地位。
只不过歇马村的村长一直都是陈光耀,他一时转变不过来。
再加上叶鸿昌现在并没有带着村里人过得有多好,他一时不服也是有的。
叶湘湘也不是说气话,她的确不往心里去,管天管地,你还能管人家心里怎么想的吗?
她相信,将来村里越来越好,村里人总会服气的,那都得靠实力说话。
今日过来是看看陈有才的腿伤,养了几个月,前面隔一日就来给他扎针,后面日子倒是隔得久一些。
他的腿恢复得很不错,现在走路都没什么问题了,只不过还不能跑跳。
叶湘湘道,“很好,你这条腿是彻底保住了,也没留下病根儿,以后自己当心,再受伤,求到我跟前来,我可没那么好说话。”
陈有才心头一喜,认真向她道谢,“多谢你,要不是有你在,我这条腿真不一定能保住,当初说了那些话很不应该,对不住。”
叶湘湘叹气,“要听你一句道歉还真是不容易,听到了也没觉得心满意足。”
她转身要走,又回头说道,“我爹应该快回来了,出去这么久都没回,应该是有好消息,你现在急着下种也没人拦着你,不过我想着再多等几日也没什么区别,你自己决定。”
等她走了,陈光耀又把陈有才数落了一顿。
“以后可把这张嘴给我管好了,要是有使不完的力气,那就下地干活儿,少在背后闲言碎语。”
陈有才也怪尴尬的,点头应下,“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胡说。”
一直到三月二十五,村里人实在有些待不住了。
好几户人家想着去镇上买种子,结果这时候叶鸿昌赶着马车回来了。
到村口他就开始吆喝,让各家各户都去村口领种子。
小麦,小米,黄米,玉米,还有土豆和红薯。
他这一趟出去收获可真不小。
前面几样都是歇马村先前常种的,大家都很熟悉。
可这玉米土豆和红薯他们就不太熟悉了,在山里挖到过红薯,但不知道这东西要怎么种。
叶鸿昌只把前面几样分给了各家,带回来的土豆和红薯不多。
他扬声说道,“这些种子都是我找人买的,看着一样,但是品种更好,这几日天气暖和了,大伙儿赶紧忙活起来,先种下去再说。”
“土豆和红薯就这么些,我家里先种一年,明年也就有多余的种子了。”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反正拿到手里也不会种,再说了,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如何。
辛苦开出来的荒地,万一种了些没用的东西,那不是浪费吗?第一年还是种些熟悉的吧。
叶鸿昌跟大家交代清楚了,这才又赶着马车回家去。
叶湘湘正好在院子里,便过来帮他卸车。
叶鸿昌道,“这个你认识吗?”
他指着土豆和红薯,叶湘湘笑着说,“这不是地瓜吗?旁边那个又是什么?”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里好像还没有出现过土豆。
叶鸿昌欢喜地说道,“这个东西叫山丫蛋子,又叫土豆,我听人说跟地瓜一样,只要土质好,一接一长串,有了这两样东西,村里人就饿不着了。”
“这么好?”叶湘湘故作惊喜。
叶鸿福从地里收工回来,帮他一起卸了车。
拿回来的土豆和红薯也就两筐,叶鸿昌跟人学了要怎么种,在上房里把种的方法详细跟家里人说了。
叶湘湘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方法跟前世还是有区别,前世红薯是要先发红薯藤,再把红薯藤移栽。
这样子可以多挑选一次,长出来的红薯藤更好,也就能接更多的红薯。
叶鸿昌教的方法是和土豆一样,切块,然后催芽,直接下种,省去了发红薯藤的步骤。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种土豆刚刚合适,发红薯藤就晚了,好像今年也只能这么办。
这两样东西种起来都不难,王氏听叶鸿昌说,如果种得好,一条藤上能接二三十斤,她立马激动起来。
“鸿昌,这些种子是向谁买的?镇上应该买不到这么好的。”
叶鸿昌道,“说来也是运气好,我出门转悠了几日,不管是镇上还是县城,都只有常见的那几种庄稼,我想着要实在买不到好的,回来买也是一样的,又走得更远了些。”
“谁知道在永兴府遇到了赵恒,他现在在帮人走镖,正好在永兴府歇脚,我们住在一个客栈,还是他先认出了我。”
王氏问道,“可是以前来过咱们家的那个赵恒?”
叶鸿昌点头,“娘真是好记性,就是他,他母亲是大炎人士,前几年他父亲过世,母子二人便回了大炎,倒是躲过了战乱,只是没想到我还能在这里遇到他。”
叶湘湘好奇,“奶奶,那是谁啊?”
王氏笑着说,“也是你爹的好兄弟,以前来过咱们家的,不过那时候你还小,估摸着没印象了。”
赵恒也是叶鸿昌在战场上认识的,和苟义关系也不错,以前来村里,给两家都要带些好东西。
王氏想起苟义来,沉着脸道,“他有没有问起苟义?”
叶鸿昌点头,“问了,我也如实跟他说了,他气愤不已,我倒是反过来安慰了他一阵。”
他笑了笑,又开始说粮食的事儿。
“赵恒回来之后便开始帮人走镖,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好东西,这些种子我就是从他手里买的,他这一趟押的就是粮种,这些是他自己买了准备单独带回家里的,听我说我们这一路的艰辛,他便把粮种让给了我。”
王氏道,“那怎么好,眼下已经快进四月,人家再回去一趟也来不及买了。”
叶鸿昌笑着说,“娘放心,我当然也问了,不过这些东西他是打算卖的,自家那一份他留着呢,说是卖给谁都是卖,不如卖给我。”
话是这么说,但赵恒是低价卖给他的,是他捡了便宜。
叶鸿昌也不过多推辞,好兄弟不说那些虚的,以后来往的机会还多着呢。
王氏点头,“那得请人家来家里坐坐,好好招待才是。”